神经外科手术中自体血回输的应用
2017-11-15黄东联周志忠
黄东联+周志忠
【摘要】 目的:对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自体血回输方法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自体血回输方法的患者100例,对其入院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式分析,并对患者在手术前与手术后24 h的血常规相关指标变化进行对比。结果:患者在手术前的血常规与手术后的血常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过程中,100例患者所回收的血液共计132 200 ml,平均每例患者回收的血量为1100.9 ml,回输的血量为79 280 ml,平均每例回输627.5 ml,有73例患者在手术的过程中,没有进行异体血的输注。回输后患者的凝血参数(ARTT、PT、TT)均低于回输前,回输后患者的血栓弹力试验参数(R、K)均低于回输前,血栓弹力试验参数(Angle、MA、CI)较回前有所上升,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神经外科手术中,将自体血回输的方法应用于神经外科手术中能够使异体血输注量大幅度减少,对血资源起到较好的节约作用,并且能够降低患者出现输血反应的情况。
【关键词】 神经外科; 自体血回输; 血常规; 血栓弹力试验
doi:10.14033/j.cnki.cfmr.2017.26.08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26-0150-02
著名的医学家、生理学家卡尔兰德斯坦纳发现了血型,使得人类可以实行异体血的输注,尽管异体血的输注的方法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但因为异体血的输注而引发的排异反应,以及出现感染、输血传播性疾病的情况也是不能忽视的[1]。在外科手术过程中,应用自体血回输是指,将患者手术过程中流失的血液,通过血液回收机进行回收、处理后再在手术的过程中或者手术完成后回输给患者。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出血量通常较大,因此手术的过程中应用自体血回输能够节约有限的血液资源,并减少异体输血所带来的不良反应[2]。笔者所在医院对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自体血回输方法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2014年8月-2016年5月收治的100例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自体血回輸方法的患者。其中男64例,女36例,患者年龄19~73岁。在这100例患者中,有68例患者为颅脑外伤,21例患者为脑出血,7例患者为脑膜瘤,2例患者为脑血管畸形,2例患者为其他。
1.2 方法
采用费森尤斯连续式自体血回输系统对患者在神经外科手术中流失的血液进行回收,通过负压将血液吸引到储液罐中,将预配置好的含3万单位肝素/1000 ml盐水的抗凝剂,仪器自动加入其中,对血液进行过滤离心洗涤,将其中浓缩的红细胞收集到血袋中,再为患者进行回输。与此同时,对回收的血量及回输给患者的血量进行记录,并对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
1.3 观察指标
(1)患者血常规变化(Hb、Hct)进行检测。(2)对回收的血量和回输的血量进行记录,其中:LPRC为异体滤除白细胞的红细胞悬液,FFP为异体滤除白细胞的新鲜冰冻血浆,Pc-2为异体滤白单采血小板,CRYO为异体滤除白细胞的冷沉淀凝血因子[3]。(3)各时段患者凝血指标(ARTT、PT、TT)情况对比,回收前后患者血栓弹力试验(R、Angle、K、MA、CI)等参数情况对比[4]。
1.4 统计学处理
本组试验通过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术前术后血常规变化
两组患者手术前与手术后的血常规的相关标准(Hct、H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回收效果和回输效果
在手术过程中,100例患者所回收的血液共计132 200ml,平均每例患者回收的血量为1100.9 ml,回收血量最高为2000 ml;在手术过程中,100例患者所回输的血量为79 280 ml,平均每例患者回输的血量为627.5 ml,回输血量最高为1785 ml。73例患者在手术的过程中,没有进行异体血的输注,见表2。
2.3 对比回输前后患者凝血功能情况
回输后患者的凝血指标(ARTT、PT、TT)均低于回输前,回输前后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回输前后对比各时段患者血栓弹力试验参数情况
回输后患者的血栓弹力试验参数(R、K)均低于回输前,Angle、MA、CI参数较回前有所上升,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在神经外科的手术过程中,因其手术创面相对较大,因此在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也相对较多,当前我国的血液供给量还是比较紧张,加之因为输血所产生的输血传播疾病的发生率日益增加,如何减少异体血量的输注是当前大多数医院面临的重要问题。自体血回输的方法是在1810年由英国最早开始使用的,德国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对自体血回输的方法广泛的进行应用,美国在1970年,研发生产了世界第一台ATS100自体输血机,并于1974年成功研发了CellSsver血液回收机[5]。
在手术过程中应用血液回收机对患者手术中流失的血液进行回收,对患者进行自体血回输的方法,不仅能够在手术的过程中对患者的血液进行及时的供给,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循环血量及血压能够得到维持,还能够减少对患者进行异体血的输注,不仅能够降低因输血过程引发的血液传染病的发生率,还能够将为患者调配异体血及取拿异体血的时间,节省出来的时间可以实施其他的手术步骤,大大提升了患者神经外科手术的手术效率,为患者的抢救效率带来很大提升[6]。除此之外,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血液回收机对患者进行自体血回输的方法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因为输入异体血的发热、过敏及溶血反应的情况的发生概率,避免在输血过程中出现的因输入异体血而导致的血液传播性疾病的发生。endprint
在神經外科手术中,应用自体血回输的方法能够使患者血源供应紧张的情况得到缓解,尤其对于“熊猫血”等血液储备严重不足的稀有血型,能够极大地减少患者血液调配的时间,对于急诊患者,还可以有效地提升对患者的抢救效率;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自体血回输的方法也能够降低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因为异体血的输入而引发的不良发应[7]。但是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自体血回输的方法对于血液污染较为严重的患者、自身患有败血症的患者、肝肾功能不甚健全的患者及患有恶性肿瘤的患者需谨慎使用[8-10]。
血栓弹力试验参数R、K为凝血酶生成时间、纤维蛋白凝块加固速度和凝血酶形成时间,R、K值缩短,说明凝血功能好转,Angle与纤维蛋白原密切相关,MA、CI为凝血的强度和综合凝血指数,这两个指标和Angle上升说明凝血功能好转[11-13]。本次研究中回输后患者的凝血功能参数(ARTT、PT、TT)均低于回输前(P<0.05),回输后患者的血栓弹力试验参数(R、K)均低于回输前,Angle、MA、CI参数较回前有所上升,而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证明回输后的患者凝血功能好转。也说明回输前处于低凝血状态,存在再次出血的风险。本次研究显示,100例患者所回收的血液共计132 200 ml,回输的总血量为79 280 ml,有73例患者在手术的过程中,没有进行异体血的注入。并且所有患者在进行自体血液回输后24 h均未出现所有患者均没有出现输血反应的情况。患者在手术前的血常规与手术后的血常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进行神经外科手术中,将自体血回输的方法应用于神经外科手术中能够使异体血输注量大幅度减少,并且能够降低患者出现输血反应的情况,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斌,王静,陈玉清.神经外科手术中预存自体血输血技术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22):62-63.
[2]黎云.神经外科手术中预存自体血输血技术应用效果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3):25-26.
[3]陈盛宇,古雅珏,赵云,等.贮存式自体血回输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5):94-97.
[4]方萌,夏中元,雷少青,等.自体输血在基层医院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6,39(8):738-741.
[5]王壮,李清,高风.预存自体血输血技术在神经外科手术的应用[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5,11(4):625-627.
[6]成海,林园,王唯.机器回收式自体输血在外科手术围术期的应用[J].中国输血杂志,2009,22(3):221.
[7]方萌,夏中元,雷少青,等.自体输血在基层医院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6,39(8):738-741.
[8]王丽华,赵砚丽,陈伯銮.回收式自体输血的研究概况及进展[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04,25 (5):308-311.
[9]朱文献,王毅鑫,苏文利,等.洗涤回收式自体输血对腹部创伤患者细胞免疫的影响[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12,15 (10):800-804.
[10]曾雅静,叶惠芬,吴远军,等.回收式自体输血对产科手术患者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的影响[J].中国输血杂志,2016,29(2):159-161.
[11]刘帅,张婧婧,彭小婉,等.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检测指导临床输血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11):37-40.
[12]侯涛,赵广超,邵小宝,等.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试验指导临床输血的对比[J].临床检验杂志,2016,34(10):739-741.
[13]杨婉薇,姚孝明,施建丰,等.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试验评价凝血功能的相关性分析[J].江苏医药,2015,41(7):805-807.
(收稿日期:2017-05-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