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巴唑片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应用
2017-11-15孙其涛
孙其涛
【摘要】 目的:探析地巴唑片在治疗面神经炎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在2015年1月-2016年12月接收的75例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醋酸泼尼松片(强的松)、维生素B1、甲钴胺胶囊、阿昔洛韦静滴,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地巴唑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面神经功能评分。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愈时间(22.5±5.3)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35.7±6.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面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面神经功能均显著提高,治疗组(27.1±4.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3.3±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地巴唑片,可提高临床效果,改善面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地巴唑片; 面神经炎; 临床效果
doi:10.14033/j.cnki.cfmr.2017.28.08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28-0161-02
面神经炎又被称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或者Bell麻痹,其特征是患者面部表情肌群出现运动障碍,属于常见疾病,患该疾病后,患者面部不能将最为基本的面部动作做出,例如闭眼、鼓腮、抬眉等[1]。一般因病毒感染、意外创伤、耳源性疾病、中毒、血管功能不全等导致。该疾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不过多以20~40岁人群居多,冬春季节发病率最高。其临床表现为患者面部表情肌瘫痪,鼻唇沟变浅,额纹消失,患侧吃饭容易滞留食物,有的患者还会出现听觉过敏,患侧舌前味觉消失等[2]。目前对该疾病的治疗方法比较多,不过存在一定的差异,有部分患者会留有后遗症。为探析地巴唑片在治疗面神经炎中的临床效果,本文将2015年1月-2016年12月接收的75例面神经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接收的75例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7例,其中男19例,女18例,年龄10~79岁,平均(42.2±6.9)岁,病程1~10 d,平均(5.5±2.1)d;治疗组38例,其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9~79岁,平均(40.5±8.4)岁,病程1~9 d,平均(5.0±1.2)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2)患者均为单侧发病;(3)患者病程均在两周内;(4)患者均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1)排除中枢性面瘫;(2)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者排除;(3)排除伴严重高血压、糖尿病、严重骨质疏松等;(4)排除因中耳炎、腮腺炎、脑出血等引起的周围性面瘫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本组以醋酸泼尼松片(强的松)、维生素B1、甲钴胺胶囊及阿昔洛韦静滴。醋酸泼尼松片(强的松),1次/d,30 mg/次,口服,逐渐减量至停止服用,一般应用10 d;维生素B1,3次/d,10 mg/次,口服;甲钴胺胶囊3次/d,0.5 mg/次,口服;阿昔洛韦,静脉滴注,2次/d,0.5 g/次。疗程1周。
1.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地巴唑片(国药准字A160102)治疗,3次/d,10 mg/次,口服。疗程4周。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面神经功能评分,统计两组治疗有效率。具体评分方法:主要参照患者健侧,观察患者患侧微笑、闭眼、额纹、皱眉、鼻唇沟、鼓腮及人中偏斜等情况。如果患者患侧与健侧表情肌运动一致,为3分;如果患者患侧表情肌运动与健侧比较减弱,为2分;如果患者患侧表情肌稍有运动,为1分;患侧表情肌无自主运动,为0分。满分30分,分值越高,说明病情越轻。
参照第五次国际专题研讨会建议的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价标准。治愈:经治疗患者所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恢复正常,达到H-B Ⅰ级;显效:经治疗,患者临床症状显著得到好转,如鼓腮时口角不漏气,双侧额纹和鼻唇沟基本上对称,达到H-B Ⅱ~Ⅲ级;好转:经治疗后,症状有所好转,不过留有后遗症,面肌痉挛等,达到H-B Ⅳ~Ⅵ级;无效:经治疗后,上述情况无改善,H-BⅥ级以上[3]。总有效率=(治愈+显效+好转)/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愈时间与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比较
治疗组治愈时间为(22.5±5.3)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35.7±6.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兩组面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面神经功能均显著提高,治疗组为(27.1±4.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3.3±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见表2。
3 讨论
面神经炎在临床上属于十分常见的多发性疾病,其又称为贝尔麻痹,每年约23/10万人次患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4]。目前,对于该疾病的具体病因及发生机制还没有统一明确说法,普遍认为是由感染病毒后局部面神经营养血管发生痉挛,进而致使面神经缺血水肿,最终致使面神经支配范围内的肌肉发生麻痹[5]。目前,对于该疾病的治疗,方法很多,有的患者可表现为自愈倾向,不过多数患者如果不经过准确的治疗,是不能够完全恢复的[6]。临床上治疗方法有西医和中医,其治疗效果的好坏在于发病时期,患者症状严重情况,患病至就诊的时间间隔等,如果发病1个月后,其面瘫症状还没有恢复或者没有完全恢复,可给予肌电图检查,预测患者神经功能是否还可以恢复正常[7]。endprint
对于面神经炎的治疗,主要是改善患者局部血液循环,进而控制炎症的进一步发展,减轻水肿情况,恢复神经功能。本研究中,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地巴唑片治疗,其本身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同时具有解除痉挛的作用,不仅能够改善患者局部血液循环,减轻水肿症状,还可以减轻患者疼痛感[8-9]。在常规治疗中,维生素B1和甲钴铵具有营养神经的作用,帮助神经功能恢复,阿昔洛韦属于鸟嘌呤衍生物,具有抗病毒的效果,强的松为糖皮质激素,一直以来是治疗该疾病的重要药物,可减轻神经水肿症状,促进患者神经髓鞘修复,进而在早期使用对恢复神经功能作用重大,同时可加快治疗速度,因此,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地巴唑片治疗,具有抗炎、抗病毒、扩血管,减少水肿,营养神经的效果[10]。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为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68%,此结果充分说明了常规治疗联合地巴唑治疗的效果具有显著优势。本研究中,治疗组治愈时间为(22.5±5.3)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35.7±6.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常规治疗联合地巴唑治疗,可缩短病程,这与以往研究者的结果一致[11]。在神经功能方面,治疗前,两组面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面神经功能均显著提高,治疗组(27.1±4.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3.3±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证实了上述观点,与文献[12]结果一致。本研究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说明常规治疗联合地巴唑治疗,安全性高,患者可耐受。
综上所述,以常规方法联合地巴唑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改善面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谢琪,程毅,陈丽贤,等.低强度激光早期干预周围性面神经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康复,2014,29(1):43-44.
[2]陈晓旋,汪锦飘.贝尔麻痹症治疗中阿昔洛韦联合神经妥乐平的效果分析[J].医药前沿,2016,6(21):101-102.
[3]李延龙,贾春娟.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腺苷钴胺在面神经炎治疗中的临床观察[J].医学信息,2014,13(23):439.
[4]董彥会,于庆海,孙利军,等.自拟“面瘫后遗方”联合常规疗法治疗急性面神经炎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5,28(4):146.
[5]吴建国,姜少飞,丁苏徽,等.高压氧综合治疗急性面神经炎58例疗效分析[J].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14,21(3):160-162.
[6]汪莉,韦梦燕,黄维建,等.口腔运作联合音乐干预疗法对急性面神经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3):1193-1195.
[7]赵晓燕.阿昔洛韦治疗面神经炎临床及预后分析[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4,19(6):670-673.
[8]周春林,夏和平.阿昔洛韦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面神经炎34例临床疗效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2):2697-2698.
[9]王学斌.阿昔洛韦辅助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6,35(9):104-105.
[10]韩小芳.探究面神经炎患者早期应用阿昔洛韦联合针灸治疗的临床影响[J].医药前沿,2016,6(13):127-128.
[11]汪莉,韦梦燕,黄维建,等.口腔运作联合音乐干预疗法对急性面神经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3):1193-1195.
[12]刘峰,高亚军.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急性期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8(5):61-63.
(收稿日期:2017-06-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