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PC+”特色课程给学生种下艺术的种子

2017-11-15刘铁马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礼乐学时美术

刘铁马

为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丰富的想象力和领袖气质,学校进一步完善了“APC+”艺术特色课程体系,构建了以国家艺术课程、礼乐文化课程、艺术活动课程、民族艺术课程、家庭艺术课程为重点的艺术教育体系。“A”,即Art(艺术);“P”,即Precedence(优先);“C”,即Course(课程);“+”,指的是向家庭和社会延伸。

国家艺术课程。严格按照课程要求安排学时,一至五年级4学时,六年级2学时。在一、二年级安排美术课90分钟的大课,留出充足的创作时间。授课方式为自主授课与外聘专业教师相结合。同时,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如开展学科融合的研究与实践:美术与语言和文学融合,在文学中提升学生审美素养;音乐欣赏课与思品、礼乐教育融合,在礼仪规范中促进学生“礼乐双修”;电脑美术课程与信息技术课融合,在技术应用中进行美术创作。

礼乐文化课程。通过“礼乐双修”涵养学生内在精神和外在气质。在三、四年级开设每月四节的礼乐年级大课、每月两节的班级礼乐小课,在五、六年级开设每月两节的班级礼乐小课。教师联合教学,将一个课题分为一个月、一个半月、两个月不同的学习阶段,一个学习阶段中有三次通识类大课,两次主题类小课,一次鉴赏类音乐融合微课,形成“3+2+1”的教学模式。

民族艺术课程。学校先后开设了国画书法课、京剧表演课和民间技艺课程。1-2年级将水临摹课程融入课堂,由美术教师进行基础辅导;3-6年级每周一节软笔书法课,学生在课上习字习德,陶冶品格。在二年级普及京剧课,聘请中国戏剧学院专业教师讲授京剧艺术表演的专业知识,每学期普及1-2个传统经典唱段,采取整班授课的形式。此外,在3-6年级开设了彩蛋、脸谱、风车、剪纸、风筝、彩灯、相声等选修课程,传承民间技艺,培育家国情怀。

艺术活动课程。在普及的基础上组建社团,形成四团两社,即民乐团、京剧团、舞蹈团、合唱团(含班级合唱)、三香书画社、戏剧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使其具有协调运动能力、群体合作能力、观察模仿能力、联想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达到全面发展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

家庭艺术课程。召开家长理事会,丰富家庭艺术课程,共同研究“3E家长导师库”的建立。在2016年10月30日举办的第一届家庭艺术创客秀活动中,家长和学生共同创作的艺术作品以拍卖和大卖场的方式交换,拍卖所得全部捐献给了爱心基金会,帮助那些生活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通过这样的活动,家长和学生一起赏艺术、知艺术、学艺术,将艺术的火种从学校传到每一个家庭。

“APC+”艺术特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使学生具有真正参与艺术所需要的知識和理解力,能够使用流畅的艺术语言进行创造、表达、展示、回应和连接。我们相信,在学生心中埋下一颗艺术的种子,未来艺术之花必将开满校园。

编辑 _ 汪倩endprint

猜你喜欢

礼乐学时美术
《礼乐》系列刊物述论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学时压缩下有机化学教学方法探讨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创意美术
周人传统与西周“礼乐”渊源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用庄严礼乐慰英灵励军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