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实验探究的“楞次定律”教学设计与实施

2017-11-15屠旭滨

物理教学探讨 2017年10期
关键词:分组实验楞次定律演示实验

屠旭滨

摘 要:实验探究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楞次定律的教学,可以运用实验导入新课、探究规律和拓展应用, 课堂上所有实验活动的安排,都是为楞次定律的探究、理解和应用奠定基础。让学生充分经历分组实验的探究过程,通过问题的导引,引导学生猜想并进行科学推理,总结出感应电流方向所遵循的一般规律,提高学生分析、归纳、概括及表述能力。让学生应用规律解释系列性的演示实验现象, 从不同角度加深对“阻碍”的理解,体会楞次定律的多样统一性,提高学生解释实验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实验探究;楞次定律;分组实验;演示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7)10-0064-5

实验探究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实验可以激发兴趣、创设情景、探究规律、验证理论。笔者有幸参加了第二届全国实验教学说课比赛,阐释了楞次定律的实验教学设计,获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在此,向各位同仁介绍基于实验探究的楞次定律教学内容和过程。

1 实验教学设想

楞次定律作为高中阶段最为综合、最为抽象的一个物理规律,既是高中物理的一个教学重点,又是一个教学难点。该内容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规律的抽象性——涉及因素多,关系复杂,规律比较隐蔽, 抽象性和概括性很强;思维的思辨性——感应电流磁场和磁通量变化是一种辩证的“阻碍”关系;内容的综合性——既综合了前面所学的电学内容,又综合了前面所学的力学内容。本节内容通过分组实验的探究过程,概括和理解楞次定律,通过演示实验的现象解释, 进一步理解和应用楞次定律。

让学生充分经历楞次定律的实验探究过程,通过问题的导引,引导学生猜想并进行科学推理,以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为“中介”,总结出感应电流方向所遵循的一般规律,提高学生分析、归纳、概括及表述的能力。在探究楞次定律后,让学生应用规律解释系列性的演示实验现象, 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加深理解“阻碍”的内涵,体会楞次定律的多样统一性,提高学生解释实验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分组实验的探究和演示实验的解释,给予学生充分实验、思考、表达的机会和时间,体会实验与思维相结合的科学方法,提高手脑结合探索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实验是研究和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依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楞次定律的教学中,我们选择的教学方法是:以实验为基础,以思维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引。课堂上所有实验活动的安排,都是为楞次定律的探究、理解和应用奠定基础; 所有实验问题的设计,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都是基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楞次定律的教学内容,包括规律的探究、理解和应用,基于上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分析,我们设定的基于实验探究的楞次定律教学目标是:

物理观念

(1)形成感应电流的磁场与磁通量的变化是“阻碍”关系的认识。

(2)会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3)体会磁生电过程符合能量转化和守恒。

科学思维

(4)根据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引导猜想,归纳总结感应电流磁场与磁通量变化的关系。

(5)體会感应电流磁场和磁通量变化是一种辩证的“阻碍”关系。

实验探究

(6)通过设计分组实验方案,在表格中记录和分析四种实验结果,概括出楞次定律。

(7)通过解释四个系列性的演示实验现象,从不同角度理解“阻碍”的内涵。

科学态度和责任

(8)通过“魔戒”趣味实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基于实验证据和逻辑推理尝试概括楞次定律。

2 实验教学过程

为了达成上述实验教学目标,突破实验教学的重难点,把楞次定律的实验教学过程分为以下三个环节:

2.1 实验激趣,引出研究课题——设计趣味实验, 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魔戒”实验:淘宝网上购买了两个外观相同的戒指,一根铜管, 如图1和2所示。普通戒指套在铜管外面静止释放,下落很快,磁性戒指下落很慢,这是什么原因呢? 这个实验与传统的落磁实验有两点不同,一是戒指套在铜管外面下落,看得见;二是用两个外观一样戒指做实验,有神秘感,留下悬念。

2.2 实验探究,发现和表述规律——设计探究实验,主动探究,得出规律

(1)观察思考,提出问题

观察思考:演示磁铁插拔螺线管实验,如图3所示,同样是插入,N极朝下时和S极朝下时,指针偏转方向不同;同样是N极朝下,插入时和拔出时,指针偏转方向也不同。

提出问题:感应电流的方向到底满足怎样的规律?

(2)引导猜想,设计方案

引导猜想:引导学生猜想,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可能因素有哪些?(学生经过思考、讨论,抽象出两个本质因素:磁通量的变化和磁场的方向)。

设计方案:根据每个因素分别有两种可能方向和两种变化趋势,引导学生设计出如图4所示的四种实验情景,再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完成如图5所示的四种实验情况的记录(标出磁铁的极性、磁铁的运动方向和感应电流的方向)。

(3)分析数据,发现规律

初探规律:为了直观分析实验数据,引导学生把四种实验结果记录在表格中,如表1所示,请学生分析表格中磁通量的变化、磁铁的磁场方向、感应电流的方向三者之间的关系,看看能否概括出规律?学生尝试概括规律后发现不能找到这三者之间的明确关系,此时,鼓励学生坚信自然规律是简单的,只是关系更隐蔽。

引进“中介”:能不能采用“迂回战术”,引进一个“中介”,通过“中介”找一找它们的间接关系呢?回顾磁现象中的相互作用,磁体和磁体、电流和磁体以及电流和电流之间都是通过磁场发生相互作用的,进一步启发学生,感应电流有没有磁场?自然地引出“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这个物理量。根据右手螺旋定则可知,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可以充当感应电流方向的中介。接着,把学生的研究思路转移到寻找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磁铁的磁场方向、磁通量的变化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上来。endprint

再探规律:如表2所示,在表1上增加第5列(感应电流磁场B的方向),然后删除第4列(感应电流的方向),最后再补上第6列(感应电流磁场B与磁铁的磁场B的方向关系)。

发现规律: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跟原磁场方向相反;磁通量减少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跟原磁场方向相同,归纳为“增反减同”。

(4)呈现框图,表述规律

归纳概括:物理学追求最简洁的语言,两句话能否整合成一句话呢?基于这样的思想,再去分析感应电流磁场的作用——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磁通量的变化。这样,就可将“增反减同”四个字进一步提炼浓缩为“阻碍”两个字,实现了高度概括。

呈现框图:教师引导学生用框图来概括这种复杂的逻辑关系,如图6所示,使知识的结构变得更加清晰、简明,帮助学生理解与建构知识。

表述规律:学生用自己的語言进行表述,再对照框图阅读教材文本,促进对规律的理解。通过实验探究,得出了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磁通量的变化是“因”,而感应电流的产生是“果”,“结果”阻碍“原因”。

2.3 实验拓展,理解和应用规律——设计拓展实验,创设情景,掌握规律

拓展实验1: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理解“阻碍磁通量变化”

用如图7和8所示的自制实验装置演示,磁铁上下振动时二极管交替发光,利用这个情景请学生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先理论分析,再实验验证,最后请学生总结应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具体步骤。

拓展实验2:分析磁铁和铝环之间的相互作用——理解“阻碍相对运动”

如图9所示,可自由摆动的闭合铝环竖直悬挂,强磁铁N极靠近和远离闭合铝环时分别有什么现象呢? 调换极性,S极靠近和远离闭合铝环,结果是否相反呢? 可谓是相见时难别也难,这个“来拒去留”现象请学生用楞次定律解释。如果把铝环做得很长,做成铝管,这就是导入新课时的“魔戒”实验,原来下落很慢的是磁性戒指,因为一直有阻碍,所以下落很慢。

拓展实验3:分析电磁阻尼现象中的能量转化——理解“电磁感应符合能量守恒”

磁铁上下振动,二极管交替发光了,产生了电能;磁铁靠近和远离闭合铝环,铝环摆动了,增加了动能,这两个电磁感应现象中能量是如何转化呢? 磁铁上下振动后,把图7中的开关K闭合,振动很快就停下来。请学生用楞次定律解释如图10所示的电磁阻尼现象。

拓展实验4:分析电磁感应的综合应用现象——理解“结果阻碍原因”

用如图11所示的自制实验装置演示电磁感应的综合应用现象(两根铜管固定,另两根铜管可自由滚动,当磁铁插入时铜管靠拢,磁铁拔出时铜管分开),请学生用楞次定律分析这个“增缩减扩”现象。理论分析很复杂,实验演示很直观,这个“增缩减扩”现象也反映了楞次定律的更深层含义——结果阻碍原因。

通过上述四个拓展实验的设计,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阻碍”的内涵,使学生深刻理解楞

次定律内涵的多样统一性(如图12所示),帮助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实验也是学物理的基础。楞次定律的教学,可以运用实验导入新课,运用实验探究规律,运用实验拓展应用, 以实验为基础,以思维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引,促进学生在实验中动脑思考。

参考文献:

[1]张新华.以“楞次定律”教学为例谈自主探究学习[J].物理教学探讨,2014,32(4):8-10.

[2]陈彬.优化表格设计拓展探究思维——浅谈楞次定律探研教学[J].中学教学参考,2013(12):68-69.

(栏目编辑 邓 磊)endprint

猜你喜欢

分组实验楞次定律演示实验
楞次定律推论的巧妙应用
楞次定律教学过程之探讨
科学思维方式引领下的“楞次定律”教学创新设计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方法初探
探讨分组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初中物理分组实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有效开展初中化学分组实验的策略
探究“蓝瓶子”实验最佳的课堂演示反应条件
化学实验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利用
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