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教具
2017-11-15高静波
高静波
摘 要:“旋转的液体”实验源于教材的“做一做”栏目。本文指出原实验的不足之处并分析其原因,通过自制实验器材加以改进,并应用于教学实践,达到了预期实验效果。
关键词:物理实验改进;自制教具;洛伦兹力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7)10-0034-2
某版本高中《物理》教材选修“3-1”第93页的“做一做”栏目介绍了一则有趣的实验(如图1)。在玻璃皿的中心放一个圆柱形电极,沿边缘内壁放一个圆环形电极,把它们分别与电池的两极相连,然后在玻璃皿中放入导电液体。如果把玻璃放在磁场中,液体就会旋转起来。这个实验形式新颖,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用来验证左手定则,也可以用来探究洛伦兹力的方向。可以用作演示实验,也可以用作学生分组实验。
1 改进前的实验
1.1 实验原理
如图1,玻璃皿中盛有氯化钠溶液,溶液中有自由电荷(Na+和Cl-);玻璃皿中心圆柱形金属接电源负极,内壁附金属环接电源正极,接通电源,两电极间存在辐向电场,自由电荷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运动起来。将玻璃皿置于蹄形磁铁的磁场中,运动的正负离子会受到切向的洛伦兹力,溶液因此开始旋转。离子的实际运动十分复杂,给学生讲解时需点到为止,这里不作赘述。
1.2 原实验的不足之处
①圆周运动的“误导”
本实验中,学生通过观察液体的旋转,判断离子所受洛伦兹力的方向。学生在实验前已经学习了“物体做圆周运动是因为受到了指向圆心的力提供向心力”,这会使学生误认为“旋转的离子受洛伦兹力应指向圆心”,要纠正这个错误并不容易,实验效果打了折扣。
②溶液变浑浊
实验中,分别尝试用常见金属铁、铜、铝作电极,玻璃皿中盛NaCl溶液,通电后溶液会变浑浊,通电时间越长越浑浊。原因是通电后金属电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用铁作电极发生的主要总反应方程为:
生成物中Fe(OH)2为白色沉淀,部分会被氧气氧化生成红褐色絮状物Fe(OH)3。
用铜作电极发生的主要总反应方程为:
生成物中Cu(OH)2为蓝色沉淀,实际反应过程还会生成少量砖红色絮状物Cu2O。
我们可以推理出,如果用Al作电极也会生成沉淀:
可见,如果用上述常见金属作电极,会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沉淀,使溶液变浑浊,影响实验效果。生成不导电的氧化物附着在电极上,也会对实验产生影响。另外,实验后生成的沉淀附着在装置上很难清理,金属电极溶解变少,都不利于装置的反复利用。
③电解NaCl溶液产生有毒氯气
实验中两极有气泡产生,原因是电极材料不纯,发生反应
生成的Cl2溶于水使液体变黄,当反应剧烈时,氯气溢出,如果被学生吸入体内会中毒。笔者因反复实验,吸入氯气后呼吸道粘膜受损,引起几天呼吸道不适。
2 实验改进
2.1 实验改进的思路
为使学生摆脱向心力的“误导”,改圆形器皿为“回”字形器皿,研究离子的直线运動。为防止两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形成沉淀,用惰性材料石墨纸作电极材料。为防止电解过程生成有毒气体,改用稀NaOH溶液。
2.2 改进后的实验装置
设计“回”字型水槽(如图2、3、4所示),水槽用透明亚克力板粘成,水槽架离桌面2 cm,下面可放矩形磁铁。水槽长边用白纸贴合标记为研究的指定区域。指定区域两侧的水槽内壁上粘有长条形2 mm厚石墨纸作为电极,连接电源的鳄鱼夹可以夹在石墨纸上。实验时在槽中盛装稀NaOH溶液,石墨电极与学生电源相连,接通电源后,两电极间正负电荷(Na+和OH-)在电场力作用下开始运动;这时在水槽下面放一个9 cm×6 cm的强磁铁,可以观察到所研究的直线区域内的溶液从静止开始运动起来,溶液运动方向就是洛伦兹力的方向。
2.3 实验改进后的优点
1.“回”字型的直线区域内,溶液是从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学生容易判断出溶液运动方向即洛伦兹力方向,摆脱了原实验中圆周运动、向心力的干扰。
2.石墨电极化学性质稳定,不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沉淀,实验效果好。另外,网购石墨纸非常廉价,导电性好。
3.电解稀NaOH溶液的总反应方程为
不会生成有毒有色气体。经反复试验,稀NaOH溶液不会对皮肤造成烧伤,可放心实验。但是,要提醒学生实验后要洗手,注意不要将溶液弄进眼睛。
4.实验时采用9 cm×6 cm的磁铁,面积大,磁场分布更均匀。
5.NaOH溶液透明,不易其观察运动,可在溶液上洒少量蓝色塑料碎末作为参照物。
实验时,交换电源正负极,电荷运动方向改变,洛伦兹力方向改变,溶液运动方向改变。将磁铁翻转,磁场方向改变,洛伦兹力方向改变,溶液运动方向也改变。笔者利用改进后的装置,在公开课“运动电荷在磁场中受到的力”中,进行学生分组实验,验证“洛伦兹力的方向遵循左手定则”,达到了预期的实验效果。
(栏目编辑 李富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