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语文教学中常注美德

2017-11-15张玲玲

学习报·教育研究 2017年44期
关键词:读准字音领悟

张玲玲

《搭石》一文的作者刘章是当代著名的诗人,他用质朴的语言为我们营造了家乡秀美的意境,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体现着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这篇课文强烈地感染着我的心,我琢磨着如何使我的学生理解课文用意,激发思想情感呢?从而能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时,我和学生从聊家乡的风景入手,由“( ),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的填空,引出作者的家乡,然后出示课文的中心句“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导入新课,并且看课题质疑,使学生产生阅读兴趣和阅读期待。接着让学生轻声试读课文,有效解决生字的读音问题,再利用三分钟的时间让学生通读课文,读准字音。而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默读课文,则能让学生更好的思考。然后,我出示思考题:什么是搭石?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于是学生能在这短时间内完成要求而积极发言。这节课是第一教时,重点是词语教学,我打算从字义上的理解再到联系上下文的句子去理解,效果良好。譬如: “脱鞋绾裤”的教学,先从读准字音开始,让学生查字典理解字意,做动作理解词义,再结合课文语境理解,学生印象深刻。满意之处是“协调有序”的一词教学,先让学生从它的字意上解释,然后假设我们加入到走搭石的队伍中去,我读“前面的”,学生读“抬起脚来”,我读“后面的”,学生读“紧跟上去”,随之速度加快,紧接着问:这踏踏的声音像什么?学生答像轻快地音乐,原来这就叫做“协调有序”。学生就在这感受中领悟了词语的意境,进而带入课文中心句进行说话训练,起到了事功半倍的作用。

第二课时我围绕中心句展开学习, 企图达到“提领一顿,百毛皆顺”的目的。通过“调整搭石,一行人走搭石,招手礼让、背老人过溪”课文的三个片段,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教学,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并且通过三次吟诵中心句,层层深入,步步递进,不露痕迹的理解文本人文内涵。我想经过这样“一咏三叹”,学生对“这道风景”的理解应该能有深度的理解的,从中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令人遗憾的是学生的领悟,他们没有体会过这浓郁的生活气息,更缺少这种邻里乡亲的默契,而取而代之的是自私、冷漠甚至于索求、回馈。有学生举手,举例他的爸爸看到一位老人晕倒在地,出于善良之心帮忙送医院,但好事多磨,煩事缠身的真实故事。着实让我费尽周折,极力传播正能量。但从父亲切身体会中,这阴影始终埋在了孩子的心中。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们需要的是教书育人,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常常倾注良好的品德溶剂,这是我们始终探求的问题。是啊,浓浓的人间真情还有待于我们的不断教育,社会大家庭的鼎力配合!让这份爱心洒满人间!

(作者单位:漓渚镇小 312039)endprint

猜你喜欢

读准字音领悟
了解“SSA” 领悟全等形
论沈宠绥运用《洪武正韵》辨正水磨腔入声字音
优化字母教学,夯实英语基石
多么痛的领悟
“多说一遍”字音字义大不相同!
浅谈“朗读”训练
《诗集传》叶音与宋代常用字音——叶音同于韵书考论之二
吃“螃蟹”之后的领悟
《泊船瓜洲》一诗中“间”的字音刍议
文言文要诵读也要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