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现实”价值观
2017-11-15郑元绪
郑元绪
一位40岁的女人在美国国家公园里慢跑时,受到一只美洲狮的袭击,被咬死了。她的家人立即对州政府提起了诉讼,因为政府“没能控制好美洲狮的数量”,还因为政府“收到美洲狮在这个区域活动的报告后没有设立警告牌”,看来获赔没有悬念。可后来案子有了不可思议的逆转。她那悲痛欲绝的丈夫放弃了诉讼,他认为“芭芭拉选择到野外跑步,她跑得太远了,没能返回。这不是政府的过错。……我们都是成年人,应该为自己负责。”
我转述这件事不是要以他为榜样。我们的价值观是要维护人的生命与尊严,直白一点——最大限度地向政府索赔!那男人的选择对我们来说是“超现实”的,是“犯傻”,他甚至连法律的武器也丢弃了。但是,这位“超现实”先生对待人生的态度,还是触动了我。他宁愿把时间花在修复被打破了的东西上,而不是花在指责他人上。他放弃了受害者的角色,勇敢地担起责任而努力使自己变强大。他的价值观跟我们不是一个算法。
龙应台与她儿子在巴黎逛街。走进一家有名的服饰店时,儿子一脸无可奈何:“你真的要在这种店里买衣服?”国际连锁名店,怎么了?“你要知道他们的所谓设计,很多是偷来的,做一点点改变,就拿来做自己的品牌。跟它打官司都很难打得赢。”他们又来到一家小店前,店里人头攒动,生意非常红火。经过一圈挂满牛仔裤的架子,儿子说:“你看,这样一条牛仔裤才7欧元,妈,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这么便宜?这条牛仔裤的生产链里,他们剥削了多少人?那些女工车做这样一条裤子,能得到几分钱?”他斩钉截铁地说:“凡是便宜得不合理的东西我都不买,因为不合理的便宜代表在你看不见的地方有人被欺负、被剥削,我不认为我应该支持。”好一个道德捍卫者。也许他还没受到过欺凌和压榨,也许他没缺过钱,没体会占了便宜的丝丝快感,也许……嗯,也许是我想多了。这个26岁的青年,他那超现实的价值观,应该让人眼睛一亮、精神一振才对。那位不算守旧的妈妈说:“我走出服饰店的样子,可能像一只刚刚被训斥了的老狗,眼睛低垂看着自己的爪子。”
(选自《意林》)
[解 读]《“超现实”价值观》文题告诉我们:人的价值观通常立足于现实、无法超脱于现实;同时也表明,有一种价值观,它是超越现实之上的。
文章边叙边议,开篇转述40岁美国女人在国家公园里慢跑,被美洲狮的袭击和咬死,家人以“没能控制好美洲狮的数量”和“没有设立警告牌”两个充分理由对州政府提起诉讼,获赔没有悬念一事。作者认为这种价值观是在维护人的生命与尊严,直白一点——最大限度地向政府索赔!这是无可厚非的。可以说,现实世界的人们一般是无法拒绝追求“自我价值”的最大化,因此多会树立功利的,趋利避害的价值观。
然而事情发生了不可思议的逆转,她那悲痛欲绝的丈夫放弃了诉讼,选择了一种看似“犯傻”的“超现实”的价值观。文章正反对比,鲜明地呈现了“把时间花在修复被打破了的东西上,而不是花在指责他人上。放弃了受害者的角色,甚至连法律的武器也丢弃了,勇敢地担起责任而努力使自己变强大”的有关“价值”的另外一种计算方法。
价值观是人用于区别好坏,分辨是非及其重要性的心理倾向体系。不同的价值觀念会推动并指引一个人采取决定和行动的原则和标准。
龙应台与她儿子在巴黎逛街购物。儿子首先反对母亲购买国际连锁名店中的物品,原因是其“所谓设计,很多是偷来的,做一点点改变,就拿来做自己的品牌”;接着又反对母亲购买人头攒动,生意非常红火的小店里物美价廉的牛仔裤,因为儿子认为“便宜得不合理的东西代表在你看不见的地方有人被欺负、被剥削,不应该支持”。
这里的价值观上升到了道德的高度,是超现实的,确实该让人眼睛一亮、精神一振。
人不同于动物,动物只能被动适应环境,人不仅能认识世界是什么、怎么样和为什么,而且还知道应该做什么、选择什么,发现事物对自己的意义,设计自己,确定并实现自己的“价值观”。
价值观有其无法脱离现实的一面,因为我们活着,我们就要生活,遵循生活的自然规律和规定;但生活中不仅只有物质和苟且,还应该有诗和远方。尘世之人,也许永远要记得,除了无法回避的现实之外,我们还要有超现实的道德和精神的星空。
读毕此文,已经被世俗熏染的人们也许都要“像一只刚刚被训斥了的老狗,眼睛低垂看着自己的爪子”。
给自己一个窗口
蒋 勋
我们希望在生活美学里,“美”不再虚无缥缈,不再只是学者专家口中的一些理论,我们希望“美”能够踏踏实实在我们的生活里体现出来。
西方人常常讲“景观”,就是说你的住家有没有风景。坐在窗口可以眺望出去的一个空间,例如可以看到河、看到山,甚至是一条漂亮的街道、绿油油的树木,这些都叫作“景观”。大家可以来检查自己的住家,看看从窗口望见的是什么。
那年,我刚从欧洲回来,有个好朋友将台北南港附近一栋公寓的四楼免费让我借住。那栋公寓取名为“翠湖新城”,听到这名字就知道风景一定很好,虽然铝门窗做得粗糙,房间也不怎样,可是我打开窗户,可以看到不远处有一个小湖,水面上全是布袋莲。布袋莲是一种浮在水面的绿色植物,夏天会开出漂亮的紫花。我很高兴地住下来,写作、读书、听音乐时,都可以从窗口看到这个翠湖。
接下来一段时间因为在编杂志,我花了一点时间到南部采访,大概不到一个月后回家时,发现回家有点困难,因为那个区域正在施工。然后我爬上四楼打开窗户,觉得好像在做梦,因为那个小湖不见了——它被泥土填满,上面已经开始在盖大楼了。大楼很快就盖好,变成我窗口新的风景。结果朋友到我这儿来做客喝茶的时候,都会问:“你们家好奇怪!为什么会叫‘翠湖新城?旁边根本没有湖啊!”
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后来我在淡水河口也是四楼的居所,设计了十二扇窗子,全部可以往外推开。我当时心里面有点赌气,心想:“看有谁多厉害,可以把我的河填掉!”这十几年我住在这个河口,每天可以看到河流的涨潮退潮、黎明光线在河上的倒影,还有满月时分月亮从大屯山主峰后面升起来,明亮的月光全部映照在河水里。endprint
最早朋友们来拜访时都会指责我:“你干吗住到这么远?找你都不方便。”因为那时还没有关渡大桥,得坐渡船来。可是现在他们非常喜欢过来,当他们觉得过于忙碌的时候,或心情烦闷了,他们觉得有一个地方可以坐下来跟我喝茶、听一听音乐,然后我也可以不要那么花时间照顾他们,他们自己坐在窗口看着河喝着茶,过一会儿会说:“我的心情好了!我走了。”
生活美学的重点是,不一定要离开家,不一定每天去赶音乐会、赶画廊的展览、赶艺术表演。我很大胆地说一句话:“艺术并不等于美。”
我一直希望在生活美学里,我们要强调的美,并不只是匆忙地去赶艺术的集会,而是能够给自己一个静下来反省自我感受的空间。你的眼睛、你的耳朵,你的视觉、你的听觉,可以听到美的东西,可以看到美的东西,甚至你做一道菜可以品尝到美的滋味,这才是生活美学。我会从这样的基准点,去重新审视“美”在现实生活面的角色。
(选自《天地有大美》)
[解 读]美是什么,哲学家说“美是难的”,意即想要获得美的感受或理解是难的。我们常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文章开篇提出“生活美学里,‘美不再虚无缥缈,‘美能够踏踏实实在我们的生活里体现出来”的观点,我们希望“美”不远人,“美”不能远离我们的生活。本文是一篇阐述“于生活中寻美”的文章。
美在景观,美在风景。
作者以西方人“景观”说为例,阐述对生活中“美”的理解。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甚至是一条漂亮的街道、一片绿油油的树木起一个个温暖的名字,大家可以来检查自己的住家,看看从窗口望见的是什么,你看到的,所见即所得,这一切或许就是你生活中发现的美。
美在失去,美在获得。
作者先以免费借助的“翠湖新城”公寓写起,门窗粗糙,房间也不怎样,但打开窗户,可看到小湖,水面上全是布袋莲,布袋莲夏天开出漂亮的紫花。作者很高兴地住下来,写作、读书、听音乐,美的感受于此获得。当小湖被泥土填满,当大楼拔地而起,作者称之为新的风景,朋友却问:“你们家好奇怪!为什么会叫‘翠湖新城?旁边根本没有湖啊!”
作者接着又写自己居住在淡水河口四楼居所,“赌气”地设计了十二扇窗子,观赏“河流的涨潮退潮、黎明光线在河上的倒影,满月时分月亮从大屯山主峰后面升起,明亮的月光全部映照在河水里”的美景。朋友也曾因交通的不便而指责、抱怨,但这里最终成为了心灵的栖息之所。
美在一失一得之间,在正反对比论证中阐述了所谓“得为美,失亦为美”的真谛。
美在认知,美在体悟。
美在认知,生活之美就是生活自身。“艺术并不等于美。”生活美学的重点是,不一定要离开家,不一定每天去赶音乐会、赶画廊的展览、赶艺术表演。在这里,作者强调了对生活美感的独特认知。
美在体悟,生活之美的基准点,在于去重新审视体悟“美”在现实生活里的角色。生活之美在于自己静下来反省自我感受的空间:可以听到美的东西,可以看到美的东西,甚至你做一道菜可以品尝到美的滋味,这才是生活美学。
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观察描绘了生活之美,认知体悟了生活之美。
美是难的,美又是容易的,生活美就在生活本身吧!
世界遗产不仅仅是一笔资产
林 琳
2017年7月8日,中国福建省鼓浪屿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此前一天,中国青海省可可西里已获准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至此,中国已拥有52处世界遗产,是名副其实的“世遗”大国。
世界遗产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
毫无疑问,世界遗产意味着一种认可和荣誉,代表着一份独有和卓然,见证着一段历史和文明。中国的诸多文物古迹、自然景观,能够获准列入其中,无论对当地民众,还是对所有中国人而言,都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
欣喜之余,我们还应清醒地认识到,世界遗产的殊荣和称谓,更意味着一种责任和使命。我国大多数世界遗产所在地的相关部门和人员,都很重视保护与开发利用之间的平衡,能够交上一份令人满意的“世遗”保护的中国答卷。但与此同时,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情况和趋势。比如,有的地方把世界遗产的称号当成摇钱树,一旦申遗成功,要么门票涨价,要么过度商业开发,根本不考虑其负荷能力;有的地方把世界遗产当成政绩,重申报、轻管理,只顾给自己脸上“贴金”,不顾世界遗产好坏。湖南张家界、云南丽江古城、山西五台山……这些耳熟能详的世界遗产,都曾被曝出违规开发、过度商业化的问题,一些地方还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亮黄牌警告。哪怕是中国首个世界遗产——长城,也未能幸免,各种保护不力的新闻屡见报端。
地方政府当然可以积极努力地申遗,某种角度上说,把一些世间少有的、别具特色的、有重大价值和意义的文物古迹、自然景观推荐给世界,遗留给后世,也是一种责任和义务。问题的关键在于,不能把世界遗产仅仅当成一种资产、一种谋利的工具,而要明白遗产的概念是什么,申遗的初衷或者说最终目的是什么,如何保证世界遗产真正成为人类共享的精神文化财富并传承下去。
在世界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方面,我们还有相当多的工作要做。比如,要严格落实、遵守有关世界遗产的公约,强化作为缔约国的承诺与责任;要加强与其他世界遗产大国在文物保护、法规建设、文物安全、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坚持严格保护、依法管理、永续发展、成果共享;要对世界遗产所在地的政府和相关人员有更严谨严格的考核、问责机制,防止“指挥棒”跑偏;要更多依靠法律、依靠科技、依靠政府民间“总动员”,来保护世界遗产。
世界遗产名录上的中国名字越多,我们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就越大,并且这是一份世界责任和担当。方方面面都应该努力用行动证明,中国不仅是世界遗产的数量大国,而且是保护世界遗产的质量强国。
(选自2017年7月11日《工人日报》)
[解 读]《世界遗产不仅仅是一笔资产》谈论的是如何对待世界遗产的问题。“不仅仅是”是个发人深思的表述,意味着“仅仅是”的谬误大也!对待世界遗产的态度和做法何嘗不使我们思考对待周围一切事物的态度和方法呢?
作者从福建省鼓浪屿和青海省可可西里已获准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谈起,自豪地表明我国已经是名副其实的“世遗”大国。欣喜之余,作者清醒地指出当前我国好多世界遗产所在地把世界遗产的称号当成摇钱树,过度商业开发,把它仅仅当成一种资产、一种谋利的工具,重申报、轻管理,保护不力等对待世界遗产的错误做法和态度。
针对对待世界遗产的错误做法和态度,作者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要重视保护与开发利用之间的平衡;要严格落实、遵守有关世界遗产的公约;要加强与其他世界遗产大国的交流与合作;要对世界遗产所在地的政府和相关人员有更严谨严格的考核、问责机制;要更多依靠法律、依靠科技、依靠政府民间“总动员”等,来保护世界遗产。
[作者通联:江苏常州市三河口高级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