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基础设施建设空间巨大
2017-11-15帕拉格康纳
帕拉格?康纳
核心提示:就像每个国家都需要安全一样,它们同样也需要基础设施。
在我看来,“地理决定命运”这个曾经影响世界的著名论断已有些过时。伴随着全球交通、通信和能源基础设施的发展,高速公路、铁路、机场、油气管道、电网和光缆等基础设施,正改变自然和政治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就像每个国家都需要安全一样,它们同样也需要基础设施。如加以比较,我认为当前环境下基础设施甚至更为重要。
其一,基础设施甚至比国家政权更为长久也更重要。譬如,部分中东国家的政权虽更迭频繁,但其建成的输油管道等基础设施却还在那里。
当今世界有长约6400万公里的高速公路、200万公里的油气管道、120万公里的铁路以及75万公里的海底电缆,这些设施将全球主要人口聚居区连在一起。实际上,在世界大部分地区,发挥连接作用的铁路、输油管道以及通信电缆等,都有着比相关国家政权更长时间的存在。它们重塑着不同地区人群和经济体间的关系,同时实现了土地、劳动力及资本产出的最大化。
其二,由基础设施推动的城市群變得更加重要。
中国现阶段已有20多个城市群,这些城市群已十分富足,彼此间还保持了包括国内直航和高速铁路在内的多种互联。中国之所以能变得更强,是因为城市群变得越来越强。
虽然世界各国发展方式和程度不尽相同,但很多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在于规划不够合理。可以说,中国是唯一一个锐意推动城市化和再规划的国家,这也使其在战略规划层面契合了国际秩序深层演进的重要特征。
其三,基础设施的对外合作将助益国家发展。
中国在建设和提供基础设施方面处在领先地位,以“一带一路”为例,互联互通使更多原材料进入中国,成品货物则更便利地运出去。
我一直认为,中国建设的基础设施以及中国对非洲大宗货物需求,是赞比亚、乌干达、卢旺达等许多非洲国家发展经济的关键。过去10多年里,非洲经济增长背后是超级周期带来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而超级周期的背后,是中国对大宗商品的巨大需求。如今大宗商品价格虽然下跌,但中国已带来了良好的基础设施,非洲国家应该加以利用,促进经济多样化。
未来,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仍有大量空间。全球人口数量已经突破70亿,但现有基础设施仅能满足30亿人的需求。即使是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也都急需对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投入。据测算,人类在未来40年里要建设的基础设施将超过此前4000年的总和。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依靠政府公共投资推动,而美国私有部门大量涉足基础设施。未来,基建领域的公私投资会相互弥补,这是件好事。(支点杂志2017年11月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