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村徽州传统古村落保护
2017-11-15方利山
■ 方 筠 许 琦 方利山
许村徽州传统古村落保护
■ 方 筠 许 琦 方利山
安徽省歙县北乡的许村,是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徽州传统古村落。徽派传统古建筑群留存相对完好,其徽州文化物态遗产和“非遗”都很丰富,一村就有15处“国保”,是名闻遐迩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多年来,许村地方政府和许村民间百姓,对祖先馈遗的这份宝贵文化遗产,珍视保护意识不断提高,在对许村徽州传统古村落的保护利用上,政府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民众成为古村落保护的主力军。许村传统古村落保护,着眼“整体活态”,着重“守根护魂”,着意“群贤聚力”,在当下大力推进传统古村落保护利用的进程中,值得人们给予特别关注。
整体活态
许村地处黄山主脉的箬岭南麓,唐代以前就是歙北之要冲,古名“昉溪源”“任公村”。自从徽州名门旺族许氏大姓在这里生息繁衍壮大以后,更名为“许村”。明清以来,许氏徽商业绩令人瞩目,许村经济繁盛,文教发达,“一门五博士”、一村“四院士”,成为许村人的骄傲。许村人十分珍爱这一方家乡热土,二十多年前,在政府的关心鼓励下,村中长老和热心人士就自发成立了民间许村古村落保护委员会,发动民众参与古村保护。
村民都最关心村落整体自然环境的生态维护,村庄周围的山川植被,溪水河沙坝堨的保护,经常成为村里的热议话题。就是河里的那些久经磨练的大石头,村民认为都是不可随意搬走的宝贝,更不要说村里的古建文物了。当年许村医院内,明代的石桌石凳被人看上半夜悄悄运走,当夜村民立即就打电话,村里许琦立即找到市卫生局长,市卫生局长对此非常重视,责成县卫生局立即调查此事,最后这些石凳石桌完璧归赵,重新回到许村医院。对村中高阳桥、大观亭、大牌坊、大祠堂,社屋民宅、古桥古道,除积极争取国家保护资金维修保护外,村民都自发捐助,献策出力。有一位年轻的农民小企业家,为修复一个古祠堂,一人就捐款十万元。比较起徽州之域近些年一些古村落乱拆乱迁的状况,许村的整体保护还是比较好的。不仅那些“国保”“省保”得到较好修复,而且民众也自发修复保护了一批有文物价值的古祠堂、古民居、传统古建。在努力保护物态文化遗产的同时,许村人还格外重视村史、村俗、传统艺术的发掘、整理、复活、宣传。许村较早建起了村史馆,其最具特色的许村大刀舞、许村板凳龙、草龙等民俗的复活,是许村古村落活态保护的经典之作。
美丽的许村古村落
前几年,国家几位专家带着几千万古村落维修保护款,到许村实地考察,发现许村在村容整治时,有一些村巷旧石板路换成了平整的新石板,在“修旧如旧”“原汁原味”的议论中,维修保护款被取消了。其实古村落保护首先需要保护和改善栖居在古村落里村民的民生。残损的旧石板路坑坑洼洼,电动车、摩托车早晚来回总有些颠簸不便,平整了,村民是满意的,只是和古村貌谐调有些欠缺。古村落风貌,千年雨雪风霜,“变”是常态。“原汁原味”“修旧如旧”,做起来不易,欠缺处也需要改进,乡村新旧生活方式的整体和谐续接应是重要关注点。
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实验,就是要整体、活态地保护徽州文化遗产,并让它融合在现代百姓的生活中。许村立足自身,着眼“整体、活态”,完全可以建设成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的一个示范点。
守根护魂
徽州之域有些古村落保护,大拆大建,拆搬真古董,乱建假古董,只顾搞稀奇古怪的旅游赚钱的“新业态”,对徽州古祠堂、徽州古民居的内质随心所欲地清除改造,徽州文化的文魂、文脉受到致命摧残。许村人觉得,这种丢弃徽州文化根本的“利用”,和“古村落保护”的本旨相去甚远。正如李华东所说:这类搞法,在精神文化、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营造智慧、乡村风貌等方面,都掘了其根,忘了其本。
许村古村落保护不能这么做。许村人懂得许村的徽州宗族文化生态,无论其历史上四十多座徽州古祠堂的物态遗产,还是许村许氏宗族的祖训族规,传统民风,都是许村古村落非同一般的特色文化资源,都值得着重保护。因此,许村“惇睦堂”等许多古祠堂,民众不仅积极参与修复,而且修复后,并不象有的地方那样,脱离本村实际,在古祠堂内搞什么红木家具展览、甚至开挖欧式游泳池以吸引眼球。他们认真绘制祖先容像,在修复的古祠堂内邀集族众举行隆重的挂容祭祖仪式,报本感恩,追念祖德,由长者向族众讲述祖先为国为民的历史,宣讲族规族训,并在古祠堂里学法学文,开展文娱活动,排练民俗舞蹈,将许村“非遗”有序复活。许村古祠“惇睦堂”建于明代嘉靖年间,迄今已近500年。在当地村民及歙县文物部门的帮助下,筹资120万元,2014年完成修复。村民热情支持古祠的修复,村民许金平还将精心保存了数十年的惇睦堂古匾额主动捐赠出来。此前文物贩子多次想高价收购这一文物,他都坚决拒绝了。
许村许氏“郡伯门”祠堂自古就规定,族人出行回来后,每年的正月初一,本门的男性都要在“种福厅”的中进大堂上跟着族长学习族规,诫勉族人向善上进。凡违反族规者,以族训作为教育和惩罚依据,进行责罚,有力地约束了族众的行为。这种祠堂族规族训宣讲教育,在古祠堂修复后,许村人仍一直认真坚持着,他们觉得传统不能丢。
许村历史博物馆
一些专门来许村考察徽州宗族文化活态传承的学者专家和游客,都肯定和称赞许村对徽州古祠堂、古民居、古建筑保护既保徽派建筑形体,又着意保文魂内质的做法,都说这才是古村落的真正保护。
村里为了使后代人能了解先祖的历史业绩,传承前人的精神和美德,大家捐资助力,组织写作班子,花了几年时间,编成了厚厚的《许村志》,重新修撰了新的《许氏族谱》。一些热心徽州文化的村民还积极采访搜集许村民间故事、民间歌谣,作文编书,发博客微信,办网站专栏,把乡村记忆传给后代。
传统古村落保护,既需尽量原真地保护好各类文化遗产,但最重要的是,对其中蕴涵的优秀传统进行挖掘、留存、延续、完善和提升,进而发挥其在当代乡村建设中的作用。传统古村落,不止是利用,更重要的是延展,提升,努力让它产生新价值。许村人把传统古村落这一中华文化基因库奉为珍宝,不是仅仅把先人的馈遗物质精神财富封存、供奉起来,而是紧紧结合现实生活,努力对祖先的优秀传统内容发掘、留存、延展、完善、提升和创造,目标明确,动作恰当。
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实验,不仅要努力保护徽州乡村自然生态环境、徽州乡村物态文化遗存、非物态文化物种这一立体空间,还特别关注徽州文化文魂、文脉的活态承续,注重历史与现实的和谐融合。许村人的努力,正是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实验的题中应有之义。
群贤聚力
许村古村落强有力的保护,多年来主要靠的是村里有影响、威信高、有热心的文化长者、退休干部和退休教师、有文化有奉献精神的企业家,“群贤聚力”,做成了许村古村落保护的许多大事。
许村祠堂挂祖容仪式吸引了中外徽州文化考察者
修复后的许村祠堂
许村先祖的精神传续
许村箬岭古道上的汪公庙,纪念徽州隋唐时候有功于国、有惠于民的越国公汪华,是古徽州重要的历史文化古迹。可惜历尽岁月沧桑,塌毁严重。前年,村里年轻的企业家张高华、张荣花兄妹,情系徽州文化的传承弘扬,为修复许村徽州文化生态,重现这一重要古迹,慨然捐资一百多万,亲自组织施工,完美修复了箬岭古道上的汪公庙,还重塑了汪公神像,让百姓敬仰历史伟人的心愿得以实现。今年春节,在汪华文化研究会的支持下,箬岭古道徽州文化历史文化古迹修复举行了隆重的落成仪式。
在众多许村有识之士的襄助下,许村还建立了民间慈善友助组织“农商会”。2015年春节,“农商会”特请村中近百位80岁以上的老人在大祠堂聚餐,每人发放慰问金,把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送到老人心上。村里特别将原来的“东昇大社”古建修复之后,办成了一个乡贤馆,许村历代那些一心为国为民、热心公益、无私奉献的乡贤事迹,深深教育了村民和来许村体验徽州文化的人们。歙县还专门在许村举办了乡贤文化现场会。许村乡贤文化的承传弘扬,更加激励了人们保护古村落的积极性。退休干部、著名的徽州文化民间保护者许琦女士,七十多岁仍不息奔忙的退休教师许民强、程观明、“老狼”、许骥老师等等一大批许村文化人、企业家成为许村古村落保护的主力军。
许村农商会做社会公益事业
许村的海外乡贤也时时关心着自己的家乡。2015年9月29日,美国国家科学院、地中海科学院、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许村人许靖华,回到家乡,专门在许村学校给孩子们讲课。许靖华现任瑞士联邦理工大学教授,老人在地质学、海洋学、地球物理学、环境科学等领域卓有建树,曾获世界地学界最高荣誉乌拉斯坦勋章,是旅欧国际知名科学家,徽州旅外的骄子。
老人身处欧美,一直心系家乡。十几年前就捐助1.2万美金修缮许村历史博物馆。十几年后,老人再次回乡,十分关心家乡的发展情况,尤其关注教育事业的发展。他特别提出要到许村学校参观,给许村学校的孩子们上一堂特殊的教育课。
当然,和其它许多徽州古村落一样,许村古村落的现代保护,也面临不少难题,其保护利用之路并不平坦。丰厚的古村落文化资源暂时还未能给村民带来理想的效益。但是作为世界遗产级的古村许村,基础好,人心齐,一定会有更美好的未来。许村人正在思考怎样进一步处理好古村落“保护”和“发展”的矛盾,不在迷恋过往中逝去,力求在创造未来中永生,争取在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中有新举措,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中华文明作贡献。
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实验,是国家文化战略发展的重要顶层设计。实行十年来对徽州古村落保护起了关键性作用。笔者认为,许村古村落的保护,比较符合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原旨,应该给予关心总结,使徽州古村落保护做得更好。
(作者单位:黄山市城投集团公司;歙县质检局;黄山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