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圳前海综合管廊现状与未来

2017-11-15朱安邦刘应明

城乡建设 2017年21期
关键词:管廊电缆管线

■ 徐 剑 朱安邦 刘应明

深圳前海综合管廊现状与未来

■ 徐 剑 朱安邦 刘应明

一、前海综合管廊规划建设概况

深圳市前海合作区成立于2010年,前海合作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引擎核心之一,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规划理念创新为先导,促进粤港现代服务业紧密合作和融合发展,重点发展金融、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和其它专业服务。坚持生态、活力、健康、可持续的先进城市发展理念,以产城融合的城市发展模式,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区域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化滨海城市中心。

2012年,在全市综合管廊规划的基础上,前海也相继编制完成《前海合作区共同沟(电缆隧道)专项规划》(以下简称2012版规划),确定了“规模适宜,服务核心区,经济安全,近远期结合”的规划布局思路。主要结合高压电力通道的同步规划建设综合管廊(电缆隧道)。2012版规划,综合管廊长度为9.20公里,专用电缆隧道11.98公里,两者总长21.18公里。综合管廊主要沿双界河路、航海路、东滨路和兴海大道设置成“E”字型,“E”型共同沟长度为8.15公里。另外四段综合管廊分别指十二号路北端穿越环形水廊道段、振海路穿越桂庙渠段、海滨大道穿越环形水廊道段、振海路穿越铲湾渠段,四段综合管廊总长度为1.05公里。

到2017年,前海按照上一版综合管廊规划已经建设综合管廊(或者电缆隧道)合计达11.0km(含在建);约占总规划数量的52%,规划实施情况良好。其中,已完成主体结构并投入使用的综合管廊(电缆隧道)7.0km,包括前湾一路段、听海大道段、桂湾一路段、怡海大道段;已经完成主体结构的综合管廊(电缆隧道)2.5km,包括听海大道两舱段;正在建设的综合管廊0.8km。

1.听海大道综合管廊(前湾、桂湾段)采用双舱断面,尺寸为(3.4+2.6)×3.2米,计划纳入给水、再生水、电力电缆、通信线缆等管线。

2.前湾一路综合管廊(听海大道至月亮湾大道段)已于2015年5月建成,全长1.15公里,断面为双舱构造,尺寸为8.1×3.4米,计划纳入给水、再生水、电力电缆、通信线缆等管线。

3.怡海大道、桂湾一路电缆隧道,为单舱断面,尺寸为2.6×2.8米。

前海的综合管廊还未完全建成,部分配套设施还未安装。

2017年,国内综合管廊的公共政策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且前海合作区的规划条件也同时发生了变化。于是前海合作区综合管廊启动修编工作(以下简称“2017版规划”)。

图1 2012版规划综合管廊平面线型布局图

图2 前海合作区综合管廊建设现状图

图3 建设中的前海综合管廊

相比于2012版规划中“谨慎布局,经济适用”的规划思路,2017版规划在各方条件较成熟的基础上,倾向于“积极鼓励综合管廊规划建”的规划思路。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广东省、深圳市文件要求及上版规划实施检讨和经验总结基础上,在高要求、高标准、高水平建设的前提下,因地制宜采用综合管廊技术,科学合理地规划管廊布局,全面提升市政设施服务效能,规划建设与前海合作区定位相匹配的百年市政基础设施。

前海合作区综合管廊路由分析在综合管廊建设区位分析结论的基础上,重点对位于宜建区和优先建设区内的电缆隧道、轨道交通、地下空间开发、新建及改扩建道路、市政干管、老旧管线、排水行泄通道等7类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提出管廊初步路由方案。其中,干线系统路由布局以高压电缆、供冷管廊线路为主要考虑依据。至远期规划(至2030年)建设干、支线综合管廊长度为15.3公里。其中,干线综合管廊10.5公里;支线综合管廊4.8公里。

图4 前海干支线综合管廊布局示意图

二、与国内外综合管廊规划建设情况对比

2017版规划是在新的公共政策及区域规划条件下的规划。在系统布局、入廊管线、运营管理等方面都按照最新的要求进行规划。相比于国内外类似的规划区域,比如日本的京都临海副中心、北京的中关村、珠海的横琴自贸区,前海合作区在综合管廊规划、建设及运营管理方面具有一些特点。

前海合作区是属于填海区域,其单位面积建设指标值为1.02km/km2,填海区域建设综合管廊对于综合管廊基础结构有特殊的要求,相比于其他地区的综合管廊,前海合作区的综合管廊具有规划里程多、单位面积建设指标值大的特点;前海合作区综合管廊入廊管线种类齐全,按照规划要求,综合管廊入廊管线包括给水管、电力电缆、通信电缆、燃气管、供冷供热管、预留管等管道,污水管道按照“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的原则进行入廊;雨水管道不纳入综合管廊。此外,在运营管理方面,虽然目前前海合作区内投入运营的综合管廊仅有2.2公里,但其早在2015年就发布实施了《前海深港合作区共同沟管理办法》为前海合作区综合管廊的规划建设及运营管理提供了保障。同时,《前海深港合作区共同沟管理办法》的实施也是国内首个区域级综合管廊管理办法,在综合管廊运营管理方面走在国内前列。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三、未来推进综合管廊建设的基本方针与策略

(一)近期建设计划

按照2017版规划,规划近期(至2020年),前海合作区规划建设综合管廊8.5公里,其中,含在建综合管廊5.5公里,2020年前,拟新开工建设2条综合管廊,长度为3.0公里。近期建设综合管廊,需要抓住前海合作区建设窗口期,主要结合地下道路、地铁站建设、道路改扩建等建设条件,同步实施综合管廊。

(二)运营管理模式

综合管廊的维护管理主要包括业主自管、分项委托(部分管养分离)、全面委托(管养分离)三种模式;按照《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共同沟管理暂行办法》,前海管理局是综合管廊管理的主管部门,主要承担以下职责:对共同沟的建设、维护和使用行为进行监管;对综合管廊维护管理资金支出进行监督;对维护管理综合管廊单位的工作绩效进行考核。

前海合作区与国内外各区域综合管廊规划建设情况对比一览表

前海管理局可以委托下属国有企业(以下简称维护管理单位)具体负责综合管廊的维护和管理。形成“前海管理局—维护管理单位—运维服务单位+管线单位”的三级运维全面委托(管养分离)管理模式。

维护管理单位下设管廊管理机构—园区运营中心,配备2位管廊专职管理人员,其他电力、通讯、给排水相关专业由园区运营中心工程师根据工作需要参与和配合。维护管理单位拟招标委托一家具有建筑或物业资质的公司作为运维服务公司,负责日常维护服务。

维护管理单位职责:受前海管理局委托行使部分管理职能;代表和维护产权单位、使用单位的合法权益;对运维服务公司及管线单位进行协调和监督。

运维服务公司职责:按合同约定保证综合管廊通风、照明、供电、排水、消防、通讯等设备和设施的正常运转;对管线问题有发现报告的义务;负责入廊施工现场管理与协调配合;当发生各种突发事件时采取应急措施。

管线单位职责:负责各自管线的专业维护、维修等,接受管理单位监督。

(三)技术创新应用

1.GIS技术:在规划阶段,根据所在区域现状、规划资料和管线需求信息,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GIS技术等系统评估道路等级、道路维护频率、管线种类和数量、维修频率、管线密度和可靠需求、周边重大工程的建设、经济效益及全寿命周期内总投资等内容,合理选择和确定综合管廊的建设区域。

2.BIM技术:运用BIM技术对综合管廊建设项目进行质量控制,可以发挥工程信息集成化的发展优势,不仅可以方便合作各方的交流,提高管理效率,缩短工期;还能进行施工阶段的管理,合理安排材料进场,保证施工质量和进度,减少返工,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3.智能监控系统:综合管廊监控系统是将管廊内的环境监控系统、设备监控系统、安全防范系统、通讯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火灾报警系统、GIS系统的信号检测与联动控制有机地结合在统一的监控中心平台中,以实现对管廊内部设备的远程管理与控制。

4.机器人巡检技术:通过建立动态的维护系统,引用机器人技术,代替人进行巡检,可以实时获得管内图像;对仪表数据拍照和识别、校对;发生灾情时,机器人可快速到达并传回图像;机器人同时可以携带工具和传感器,对各类管线进行探漏检测等。

(作者单位:深圳市前海深港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管廊电缆管线
竹缠绕复合材料技术在市政管廊中的应用
团队介绍
高级别管线钢X80的生产实践
海底电缆——将世界连接起来
综合管廊排水系统设计
浅谈通信管线工程建设
浅谈通信管线工程建设
高温超导电缆
小议综合管廊的建设
高温超导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