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廉吏:让贪官抬着棺材来见自己
2017-11-15
唐代廉吏:让贪官抬着棺材来见自己
李勉一生历经唐代四位皇帝,为官数十载,清正廉洁、奉公行事,深受人们赞扬。李勉就任开封府尉时,当地贪腐成风,令他深恶痛绝,于是上任第一天,他就贴出告示:“凡受贿者,须在三天内自首,过日者舁榇(棺材)相见。”
不取私财,善治下属
李勉(717年-788年),字玄卿,唐朝宰相,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人),郑王李元懿曾孙,唐高祖李渊玄孙。李勉自幼勤读经史,长大后沉静文雅、清正严峻,累封至开封县尉。
李勉年轻时候,家境贫困,身无长物,在梁、宋一带流浪,结识了一个儒生,两个人成为莫逆之交。后来,儒生身患重病,奄奄一息,拿出许多黄金,对李勉说,自己已经身临绝境,没有生还希望,让李勉收下。李勉听从儒生的吩咐先收了黄金,然后安葬了儒生,花费了一些黄金,其余的黄金他也没有带走,全部埋葬在儒生的坟墓里。
之后,儒生的亲属找到李勉。李勉告诉他们儒生临终时候的情况,并带领他们从坟墓中挖出所埋的黄金,物归原主。
李勉有个部下,父亲得了病,请巫婆神汉治疗,巫婆神汉就按照李勉的肖像制作了木偶人,并写上李勉的名字,施行了所谓的巫术,将它埋在田地里。如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部下用李勉木偶施行巫术的事,最终被人知道了,消息灵通人士如获至宝,快马加鞭,将事情的来龙去脉报告给李勉,一门心思地想着,李勉一定会给施行巫术者以严厉处罚,也一定会给自己这个报告消息的忠实下属重重奖励。
然而,李勉接到消息,并没有任何激动,只是轻描淡写地说:“那个人为自己的父亲治病,也是出于孝心,逼迫无奈。”因此,既没有给予他任何处罚,也没有给予报告消息者任何奖励。这件事传出去后,李勉的手下再也没有人故意讨好。
秉公执法,惩治贪官
李勉早年在仕途上遭遇诸多曲折,除短暂进京为官外,大部分时间他都是被贬到地方任职。
宝应元年(762年),唐肃宗看重李勉的正直不阿,提拔他为太常少卿,掌宗庙礼仪。后来,唐肃宗准备对李勉加以重用,但是李勉却不肯阿附权宦李辅国,被贬出朝廷,到河南、朔方、梁州等多地辗转。
就任开封府尉时,当地贪污腐败成风,李勉对此深恶痛绝。上任第一天,他就贴出告示:“凡受贿者,须在三天内自首,过日者舁榇相见。”榇,古时指棺材,舁榇相见,就是抬着棺材相见。
李勉藏金的故事,主要讲述了李勉助人为乐且不图回报,尤其对死去的人讲求诚。图为该故事连环画插图
尽管李勉的这份告示杀气腾腾,但依然有人不以为然,其中有一名污吏自认有些背景,更是故意在告示贴出后接受贿赂,还故意放出风让李勉知道,目的就是要给李勉个下马威。李勉召集吏卒们说:“有人接受了人家的贿赂,我都知道了,希望尔等自首,但不得超过三天,逾期不交代的,你抬着棺材来,咱们再说话。”那位污吏还是满不在乎。
三天的期限到了,这名污吏不仅来找李勉自首,还真的抬着棺材前来,意思就是,看你能把我怎么办。此时,整个开封官场都在密切关注李勉如何处理此事。
在查明事情的真相后,李勉说:“故意受贿枉法,罪加一等。”他毫不客气,令人当场将这名污吏拿下,并依律处死。有背景的污吏被处决后,开封官场为之震动,在李勉任职期间,他们再也不敢贪污受贿了。
为政简肃,智斗污吏
公元767年,李勉再次被调入京城,担任京兆尹兼御史大夫。京兆尹就是京城的最高行政长官,这个职位虽然是个肥差,但对于刚正不阿的人来说,却并不好干,因为京城里藏龙卧虎,皇亲权贵太多,鱼朝恩就是一个。
安史之乱之后,大太监高力士倒下了,早年侍奉太子的太监鱼朝恩被新皇帝唐肃宗宠信,权倾一时。当时,鱼朝恩领国子监事(国子监,是我国封建时代的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每次到国子监视学,都是随从数百,威宠显赫。前任京兆尹黎干不仅不敢干涉,更是主动前来阿附,不惜动用京兆府人力物力,以盛宴招待鱼朝恩和他的几百随从,搞得京城民怨沸腾。
李勉就任京兆尹后,又逢鱼朝恩来国子监视学,府吏提醒李勉要好好招待鱼朝恩一行。李勉回答说,鱼朝恩的官职判国子监事,如果我到国子监去,自然是他招待我。如果他来京兆府,我自然会用饭菜招待他。鱼朝恩得知后,对李勉怀恨在心,以后也懒得再去国子监视学了。
出镇岭南,崇俭治穗
显然,刚正不阿的李勉并不适合在皇城做官,三年之后,李勉再次被派到地方,任广州刺史兼岭南节度观察史。
当时的广州“地当会要,俗号殷繁”,商业十分发达。然而由于地处僻远,当地商贾大都受到官员盘剥,有苦难申,当地经济发展也受到影响。
李勉到任后,对商人多加抚慰,对来往船舶不予检查,并明确规定,对前来贸易的国外商船不得利用权势侵夺。由于政治清明,一年之后广州的商业繁华起来,仅国外来的商船数量就增加了十倍。
经济发达起来之后,商人为了感谢李勉,就送来厚礼,都被李勉婉言谢绝。但几年下来,家人还是偷偷地收集到了一些财宝。李勉卸任回京,船舶经过石门时,他特意停下船只,将家人所带的珍宝全部搜出,扔到滚滚的江水之中。李勉“江中沉宝”的故事受到了当地人的称赞,当地吏民还为其立碑以颂其德。
不惧宠臣,拯救无辜
有个名叫王晬的人,曾经在李勉手下担任前密县尉,因为精明能干,李勉提拔王晬代理南郑县令。但让李勉始料不及的是,他忽然接到皇帝的诏书,命令处死王晬。一个精明强干的官员,怎么会无缘无故地被处死?李勉寻根究底,知道是王晬得罪了皇帝身边的宠臣,受到他们的诬告陷害。
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当时皇帝的命令自然应该得到不折不扣的执行。但李勉对执行死刑的官吏说,皇帝治理国家,就倚仗王晬这样精明强干的地方官员有所作为,大力支持。国法如山,王晬没有任何过错,怎么能说处死就处死?不能因为宠臣的谗言,而让无辜官员死于非命。李勉立即命令相关人员停止执行处死王晬的命令。同时,将王晬羁押起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案件情况快速报告唐肃宗。
唐肃宗接到李勉的报告,弄清了案件真相,将王晬无罪释放。但事情并没有就此了结。王晬虽然无罪释放,但救了王晬的李勉却因为得罪了朝廷宠臣,而受到诬告陷害,被派到大理寺担任少卿。
李勉心知肚明,知道自己职务变化的来龙去脉,服从分配,来到朝廷,面见肃宗。他并没有对自己的任职提出任何异议,只是极力辩解王晬的精明强干,没有任何罪行,摆出具体的事实、事例,证明王晬的德才兼备。
肃宗因此确信王晬的精明强干,破格提拔他为太常少卿。因为精明强干,后来王晬又被提拔为龙门县令,政绩卓著。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若非李勉知人善任,据理力争,王晬可能早就死于非命,也就少了一个为百姓考虑的好官。
至德初年(756年),李勉跟随唐肃宗来到灵武,担任监察御史职务。乱世出英雄,当时朝廷崇尚武力,战功卓越的武将因此深受朝廷宠爱,根本就不懂也不管什么朝廷礼仪。大将管崇嗣就是其中之一。管崇嗣光天化日之下,明目张胆地在皇帝接见众多大臣的朝堂,背向而坐,谈笑风生,如入无人境界。
李勉依据朝廷章程,对管崇嗣进行弹劾,将其拘留,并将案件上报给唐肃宗。肃宗虽然最终赦免了管崇嗣,但严肃告诫管崇嗣和其他大臣,要求引以为戒。肃宗当面赞叹李勉,说李勉的出现,使自己知道了朝廷礼仪的尊贵,还因此提拔李勉到礼部担任司膳员外郎,负责掌管陵庙、祭祀所用牲、豆、酒、膳。
公元 788年,72岁的李勉逝世,死后被追赠太傅。
(《廉政瞭望》2017年 08期、《广州日报》2017.6.16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