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当先锋 彰显党员教师人格魅力
2017-11-15郭维会
郭维会
甘当先锋 彰显党员教师人格魅力
郭维会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学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依据,任何章程和纲领,任何人为的管理机构,无论他们说想得多么精巧,都不能代替人格在教育中的作用。没有教师给学生以个人的直接影响,深入到学生品格中,真正教育是不可能的。”由此可见,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多么重要。那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如何彰显教师的人格魅力呢?
彰显 教师 人格魅力
每当听到那一声声清脆的鸟鸣声,每当看到那一双双求知的慧眼,每当记忆中浮现出孩子采花送师的感人一幕,每当……我的心顿时坚定了,坚定了一个信念: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争做一名出色的党员教师。
十几年的艰难岁月换来了教育的累累硕果,展现在眼前的是一个个骄人的学子,一家家幸福的灯笼。我无意中露出了灿烂的笑脸,那就是我一生中无悔的选择,我要采取润物无声的方法,在思想认识上保持高度一致,甘当先锋,彰显党员教师人格魅力。
魅力是一种成熟的、能够吸引人的力量,党员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师能够感染和教育学生的尊严、价值和道德品质的力量,它来自于教书育人的能力和渊博的知识,来自于慈爱和善良,人格的力量会产生感召力和亲和力,教师只有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给学生以情操的陶冶和心灵的净化,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牢固树立人民教师的远大理想是彰显党员教师人格魅力的前提条件。一个18岁的学子,走出校门,踏上工作岗位,面对生活的无知、茫然、徘徊……却看到那一群群如饥似渴的孩子,正等待着甘霖的降临,瞬间便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是何等的沉重,便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教师这个行业,便把自己的人生理想定位在当一名出色的人民教师。
拥有追求卓越教育的信念是彰显党员教师人格魅力的保障。捧着一颗热忱的心走上教师岗位,我把自己的一生托付给教育事业,但这只能算是教师人生的开始。十多年来,我一直把“想要凌云壮志、干要脚踏实地”作为我的座右铭,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是没有找到教他的方法。在教育教学中,我静下心来思考,潜下心来研究,大胆探索,勇于改革,勇于实践,坚持追求卓越的教育。
苦练全面而扎实的专业能力是彰显党员教师人格魅力的源泉。“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教学生涯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点滴,无不都伴随着我成长的足迹。山村小路上一个又一个深深的脚印,寒舍里一次又一次的练讲声,三尺讲台上一节又一节跌宕起伏的精彩课,脑海中一阵又一阵的沉思,孩子耳边一回又一回的教导声……苦练出了勤勉踏实专业能力。
打造自信、执着、乐学、善思的性格,让党员教师人格魅力源远流长。“腹有诗书气自华”“咳吐随风成珠玉”是古代文人的风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则应是现代教师的从教基础。一个称职的教师,只有读书,读书,再读书,与智者交谈,与伟人对话,才能视通四海,思接千古,超越世俗生活的层面,建立起精神生活的世界;才能开拓视野,充实自己,与时俱进,改变知识的匮乏、苍白的状态;才能在课堂上引经据典,妙语连珠,深入浅出,给学生以知识的充实,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陶冶;才能走进孩子的世界,适应孩子的心境,运用孩子的语言,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赢得孩子的认同和尊重……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当书籍成为教师的第一至爱的时候,喜爱读书便会成为学生的第一爱好。”
在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今天,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说,教育均衡发展、办好每一所学校是一个良方的话,我认为把每一位教师培养成为富有“人格和学识魅力”的教师,才是根本策略。一个学校强大的师资力量对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至关重要,一个党员教师的人格和学识魅力对学生就是一种无声的吸引。因此,身为人师者,尤其是党员教师,应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更新知识,努力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与学识魅力。用自己的人格与学识魅力去感染周围的人,感染自己的学生,所谓润物无声,教师的人格魅力与学识魅力对学生的影响就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平凡孕育着崇高,在新的历史阶段,我们每位共产党员都要站在维护党的先进性的高度,着力塑造自己的先进模范形象,自觉发挥党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不断提高全党的威望,永葆党的青春活力。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我们不仅要不断丰富专业知识的积累,还应该重视理想、信念、能力、性格等人格魅力的全面塑造,勇于向名师学习,用他们的人格魅力来不断砥砺自己,重视自我的修为,树立献身教育的崇高理想和执着信念,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把自己有限的生命全部用来报效祖国和人民;勤勉踏实地立足教育教学岗位,不断提高教学业务能力,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意识地去控制调节,促进自我完善,涵养富有魅力的党员教师人格,展示教书育人的敬业精神和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为仁和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仁和镇中心学校)
郭维会(1984-),男,汉族,云南保山人,本科,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如何转化后进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