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文明视阈下的生态生活方式建设

2017-11-15马园园

长江丛刊 2017年25期
关键词:维度物质文明

马园园

生态文明视阈下的生态生活方式建设

马园园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生活方式的转型。物质精简的行为习惯,理性的消费理念,精神丰富的生活追求构成了生态生活方式的基本要素。生态生活方式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重要内容、是提高人们幸福感的重要途径。生态生活方式的实现需要国家和个人三维向度的共同努力。

生态文明 生态生活 生活方式

一、生态生活方式建设的基本内容

(一)养成物质精简的行为习惯

现代社会对于物质享受的痴迷,正如蒙田所说:人应该在今生今世的世俗生活中尽情享受,一个正确而真正地享受自己生存之乐的人,是十足的而且简直圆满完美的人。随手电视,广告里都是在说你拥有某件物质所带给你的幸福感。然而实际是这样吗?物质的充裕并没有给现代人带来精神的满足和幸福,而是激起了越来越大的对于物质的欲望。生态生活方式提倡物质的精简,走出对于物质"虚假欲望”的怪圈。梭罗在生态文学名著里谈到越简单的物质需求对人的幸福感越有益。

(二)树立理性的消费理念

当今的消费已经从马克思时代的满足人的基本物质需要的目标转而成为身份证明性消费。消费的目标不在于提供基本的生活需要,而是通过大量“证明性物品”来证明自己的与众不同。这就形成了人类欲望的无限性与自然资源有限性的矛盾。食物的目的是果腹,现在追求的却是珍馐美味。衣物用来遮羞,现在则是用来体现一个人的“审美、地位。”正如凡勃伦说:富裕有闲阶级的习尚、举动和见解,使一切爱好声名的人不能不学习它的榜样。物品丢掉了它原有的意义,这造成了对于自然本身沉重的负担。准变消费理念,树立理性的消费方式,放弃攀比消费,盲目消费,树立理性消费理念,即生态消费理念,以实际需求为基础进行理性消费。

(三)形成丰富精神的生活追求

生态生活方式应是对物质要求较低,而要求精神世界丰富的生活。使人的最终满足感从消费领域扩展到自我实现领域,这个过程就离不开内心的丰盛。通过读书、旅行、劳动来扩充人的精神世界。马克思指出,人的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生态生活方式必定需要大量人的社会实践而不是欲望消费,因而倡导对于劳动、实践、旅行等行为,来树立一种健康积极的生活追求目标。

二、生态生活方式建设的意义

(一)生态生活方式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生态文明是对工业文明时代的经济增长模式的反思,是对以往人与自然之间对抗式斗争的经验总结。建设生态文明,必定要汲取经验教训,消除人们头脑中所存有的非生态式的生活理念。消除工业时代人类大声喊出的“知识就是力量”,认为是对于自然是完全可以掌控的,是自然的主宰的错误观念。建设生态文明,必须重新认识人与自然关系,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只有从人人可改变的生活方式入手,在人们观念和实践中时时绷紧“生态”的弦,从节约一张纸,少用一次塑料袋这种细微的生活处入手,生态文明建设才具有实现的最大可能。

(二)生态生活方式建设是提高人们幸福感的重要途径

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共同发展,人的发展的终极目标就是人过得快乐、幸福。生态维度的幸福是当今人们普遍追求的目标。而生态生活方式因为更强调对于内心的充实,更强调人的内心感受,会更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幸福饭。生态生活方式下的幸福应是一种“生态幸福”。“生态幸福”是指在创造个人目标和理想过程中,在创造物质和精神价值的过程中,对自我和精神满足的主观和客观的态度。生态生活方式改变用物质地位来寻求个人认同的行为,强调幸福生活来自于个人的价值实现,而这种价值来自于自己的创造性活动,从而把幸福的权利把握在自己手中,不再被动的随着潮流走,以自己内心的丰盛和通过劳动的自我价值实现来达到生态幸福。

三、生态生活方式建设的实践路径

(一)国家维度

生产方式的变革。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一定社会、一定时代的生产方式决定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比如在工业时代,大量的一次性产品的生产使人们养成了习惯使用一次性物品的习惯,这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这就是说在某种程度上人们怎样生产,他们便怎样生活。生产方式的选择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的选择,影响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内容和形式。所以要使人们转变生活方式,践行生态生活方式,国家要从宏观上进行把握,变革生产方式,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中寻求平衡点。对于高消耗、重污染以及不利于人们践行生态生活的生产方式进行变革。

(二)个人维度

除了外在的影响,自身对于某种价值观的认同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个人对于生态生活方式有了认同感,才会积极践行生态生活方式。因而,个人维度是生态生活方式实践路径的重要维度。个人要改变价值观念。人的行为是价值观念的集中表现,只有个人真正改变了固化的价值观念,才使生活方式的改变得以可能。再价值观念的转变过程中,可以充分理由闲暇时间,培养自己的精神世界。设置长远的价值目标,通过劳动等实践活动把注意力从对物质的需求转移到自己良好精神世界的培养。

[1]王雅林.人类生活方式的前景[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2]凡勃伦.有闲阶级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899.

[3]郑也夫.后物欲时代的来临[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6.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园园(1992-),女,汉族,山东潍坊人,硕士,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公民教育。

猜你喜欢

维度物质文明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请文明演绎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漫说文明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对不文明说“不”
聚焦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