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人装束淡于画
——浅谈李叔同早期绘画

2017-11-15岳海喜

大众文艺 2017年21期
关键词:李叔同自画像冥想

岳海喜

春人装束淡于画
——浅谈李叔同早期绘画

岳海喜

李叔同是中国近代史上不可或缺的一位大家,他在绘画、音乐、文化和宗教等领域都颇有建树,在中国近代绘画领域他是中国第一批把西方绘画引人中国的留日学生。文学界历来关于其生平及造诣的著述颇丰,其他的书法集、散文集以及各种形式的选编本亦多不胜数。但对他的艺术成就中留日期间的绘画作品研究还有待深入。本文从一个绘画者的角度试分析李叔同早期较有代表性的三张绘画作品,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作品进行探究,并给予合理与必要的解读,以作抛砖引玉之功用。

李叔同;早期;绘画

一、家愁国仇中的淡淡哀伤——《少女》

19世纪末,《马关条约》等丧权辱国条约相继签订,中华大地哀鸿遍野,支离破碎。李叔同对当时的清政府极其失望,写下了“山河悲故国,不禁泪双垂”的内心悲鸣。1905年,生养他的母亲去世,对李叔同又是一沉重的打击,此时家愁国仇全部涌上心头,于是李叔同更名李哀,一个“哀”便道尽了其中万般滋味。像是一朝梦醒后的惊觉,他毅然辞别了妻儿,远赴日本开始求学之路。

李叔同绘《少女》(木炭画,留日时作品)

拉斐尔绘《少女》 (纸本)

这张《少女》约是1907年李叔同留学日本的第二年所做,曾藏于丰子恺家中。“此头像波浪式头发熠熠有光,面部、颈、胸肌肉通过暗部衬托而产生弹性感……左右眉眼为打破对称与僵板的平庸,画的差别显著,亮面较为文静,右边暗影与唇角鼻沟处理,似透露出无言的哀怨,努力隐忍,仍有含蓄的暗示。”1画面中用笔果敢,寥寥数笔,哀怨悲悯的少女跃然纸上。她的眼睛没有闪光(人闪亮的眼睛往往是某种非凡权势和优越地位的象征,而她就如看见耶稣受难的圣母没有希望可言),完全在一片黑色的阴影中。欣赏此作品,让人很容易就联想到拉菲尔笔下的圣母,拉斐尔笔下的圣母(见上图)有种安详圣洁、庄严甚至是超越尘世的宁静。而李叔同画面中的少女正陷入沉思,眉眼低垂,庄重典雅,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淡淡的哀伤,若有所思,李叔同通过画面中对面部五官的准确描述充分抓住了人物的内心状态。此时的李叔同已经在日本留学两年,远离故国,与母亲又是阴阳相隔,但是李叔同的思绪还是沉浸在悲伤中迟迟无法解脱,唯有通过绘画去表达这淡淡的哀情。

二、人生浮萍中的归于沉稳——《自画像》

李叔同在东京美术学校毕业前为母校作的《自画像》(油画,作于1911年)

李叔同 摄于1921年 杭州玉泉寺

自画像中的他已减去辫子、留分头,完全是一副中年人的光景,画面中表情符合当时李叔同的心境,在上野美术学校后三年的时间里,李叔同潜心读书作画,社会活动不再包括演戏,情绪波动不大,少火山爆发式的热情,比较沉潜温厚。几番人生漂泊,几经人世风雨,李叔同渐渐养成了“悲天悯人的特质”他淡薄名利,与世无争,温文尔雅。他的学生朱文叔在《忆李叔同先生弘一法师》一文中说“目光是清湛的,无丝毫垢渍,更不含丝毫嗔怒之意……只见他双睫微垂,觉得好像有无量悲悯之情从他的目中流露出来。”2

受修拉等法国画家的启迪,《自画像》画面运用点彩的方式, “画面不太统一,上方多用点描,而下方人物衣着部分涂了多层油彩,画法并非都用点描,与上方稍有差异。”3与浮光掠影的点彩相对的是画面中李叔同的表情,完全没有了翩翩浊世佳公子的玩世不恭,已然透过双瞳参见的沉郁悲悯变成了李叔同生命的主调,自画像对眼睛着重刻画,而对嘴角的刻画已经模糊在光点中,亦猜不出是喜或是忧。

三、纷扰尘世中的精神家园——《冥想》

李叔同绘留日后期《冥想》油画 36cm*44.5cm

李叔同出家后在浙江绍兴湖畔留影

《冥想》是李叔同留日后期所作,画面中一个人坐在画面前方的岩石上,阳光洒在人物与墨绿色的岩石上,留给画面一个幽空寂寥的背影,让人若有所思。通过画面可以想象此时的李叔同在用绘画进行自我探索,寻找精神家园,大概此时就已经为日后晨钟暮鼓的生活悄悄埋下了种子。

右上图中是李叔同出家后在浙江绍兴湖畔的留影与李叔同早期油画《冥想》有着惊人的“巧合”。同是一个漆黑虔诚的背影在浓郁的阳光下,单是背影就从中透露出无限的空寂与悲悯。而奥斯卡·王尔德曾说:每一幅有感情画出的画描绘的都是画家自己,而不是模特。而《冥想》中的人物俨然就是李叔同本人的精神化身。中国传统文人知识分子,生命轨迹大抵都是青年时期志气非凡,归入中晚年之后欲追求精神宁静的生活。李叔同是中国近代史上由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在他在俗的第三十八年,终于选择“不如归去”,留下许多关于李叔同出家的猜想。笔者通过对李叔同留日期间早期绘画作品流露出的个人感怀出发,赞同李叔同的学生丰子恺的说法,他理解老师,视其出家为“当然”提出著名的“三层楼”论断:一层是物质生活,二层是精神生活,三层是灵魂生活或者说是宗教生活。当李叔同还在第一层生活攀爬的时候,从诸多痕迹中应该早已发觉了精神灵魂的最终去所。

四、结论

李叔同早期绘画展现的是其人生的转折点,不应被历史所忽略,研究李叔同的早期绘画对研究李叔同的人生精神轨迹的完整性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笔者欲用李叔同代表作《春游》中的“春人装束淡于画”一句来概括李叔同的精神追求,这个“淡”字既是中国传统文化所追求的一种极致,笔者认为也应该是天下文章所追求的一种极致,正所谓大美无言,大味必淡。

注释:

1.柯文辉.《旷世凡夫弘一大传》.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67页.

2.朱文叔.《忆李叔同先生弘一法师》.《弘一大师全集》第十卷,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91页.

3.柯文辉.《旷世凡夫弘一大传》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年第68页.

[1]林子青.弘一大师年谱.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5.

[2]陈星.说不尽的李叔同 中华书局,2005

岳海喜,2011年本科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2015年研究生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

猜你喜欢

李叔同自画像冥想
五月·自画像
李叔同研究史上的新坐标
——《李叔同—弘一大师年谱长编》评介
蓝的冥想
《冥想》
我的自画像
自画像的内心独白
冥想
弘一法师的账单
冥想
弘一法师李叔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