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级班管理中的德育教育
2017-11-14李碧兰
李碧兰
摘 要:德育教育是各个阶段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尤为显著。班级是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最主要环境,在班级管理中融入德育教育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德育环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德育教育
小学阶段是学生道德品质和思想行为发展的重要时期,而班主任在小学阶段承担着学生德育教育的主要职责。因此,在班级的日常管理过程中,班主任不仅要重视学生的文化知识积累,还要重视学生思想品质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这也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是个长期持续的过程,班主任可以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融入德育教育,让学生在良好的德育氛围中健康成长。
1. 以身作则,当好表率
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教师是他们最好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甚至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因此,教师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考虑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当尽可能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学生,在穿着打扮、行为举止、语言表达等方面都要做到大方得体,对待学生要平等公正,用自己的行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2. 设置良好的德育情境
教学情境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同样,在德育教育中也可以采用創设教学情境的方法,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体会德育的重要性,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和平台。教师可以从日常生活中选取适合进行德育教育的场景,将其引入课堂中,并鼓励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情境教学中。教师应当让学生成为情境活动中的主体,并适时地给学生一定的帮助和指导,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过程中体会德育的意义,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练习,有效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
3. 故事教学模式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故事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故事题材,在其中融入德育内容,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教师对故事素材的选择必须具有针对性,应当选择具有德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故事题材,而不应选择内容晦涩,无法引起学生兴趣和共鸣的内容。如有必要和条件,教师也可以对故事情节进行一定的改编,增强内容的德育性和教学效果。教师还可以借鉴历史典故,如《孔融让梨》这样的故事就具有很强的德育色彩,引用这些历史故事不仅能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还能为学生积累知识,拓宽视野。
4. 榜样教育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榜样存在很强的崇拜心理,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道德榜样可以起到很好的德育效果。为此,班主任可以定期在班级内评选“学习之星”、“助人之星”,从学生中选出值得他人学习的榜样。这样做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去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自觉帮助他人的习惯。
5. 激励鼓励学生
对学生给予适时的激励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在德育教育中,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也是一项重要的内容。来自教师的鼓励对学生而言是一种重要的认同,这将有利于学生获得自信和成就感,同时还能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从而更好地参与班级活动和班级管理,还能主动为教师分担工作,督促周围的人学习。一些学生为了获得教师的认同,会主动学习或帮助他人,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小学阶段的学生自控能力较差,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犯错。这时,教师不应过于严厉地批判学生,更不能对学生冷嘲热讽或进行体罚。错误的处理方式会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使学生失去对教师的信任,甚至严重打击学生的自信和自尊。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分析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并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了解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从而更好地引导他们改正错误,解决问题。教师必须谨记,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采用以鼓励为主的教育方式,才能在不打击学生自信的前提下帮助学生改正错误,规范自己的言行,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
6. 形式丰富的教学模式
德育教育的形式对教学效果会产生极大的影响。教学形式越丰富,对学生的吸引力就越大,效果也越好。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积极性,最大限度发挥德育教育的价值,真正实现德育教学的目的。
7. 结语
班级管理在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德育教育能否真正发挥作用直接受到教师教学方法的影响。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心理,采用合理的教学模式,才能顺利开展德育教学工作,有效提升学生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跃刚.新时代下小学德育教育有效性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7(04):86-88.
[2] 王元元.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德育教育渗透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09):79-80.
[3] 颜冶.特色德育教育下我和孩子们共同成长[J].经贸实践,2016(24):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