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教学
2017-11-14张志刚
张志刚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愈演愈烈,高中语文教学改革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高中语文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因此加强文化教育的重要教学实践,对于学生基本素质的形成以及文化意识的建立有着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作用。传统文化,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更能促进高中语文教育的改革。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3-0267-01
众所周知,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内容,都是流传已久的经典文学作品,其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也非常丰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注重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而是要更加关注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深入發掘语文教学内容中的传统文化因素,以此促进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开展。强化传统文化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这样既有利于高中语文教学情感目标的实现,更能让传统文化的渗透顺其自然,使学生通过学科学习来提高综合素质。
一、传统文化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我国的文化体系由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两部分组成,缺少传统文化,文化体系就不完整。高中语文教学的内容,是文化的载体。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更新教学内容。此外,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更能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首先,传统文化的渗透有利于抵制不良文化的冲击。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思想观点与文化融合在一起,越来越多的文化冲突也随之产生。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向学生传授传统文化,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能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养成,因此提高传统文化在高中生心中的地位,就能培养出一代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学生掌握了正确的传统文化理论,就能够甑别现代文化中的不良文化因素,让自身充满正能量。
其次,传统文化的渗透有利于唤醒学生文化学习的兴趣。我们知道,语文学科是语言学习的学科。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接触到生动且复杂的故事情节,学习优美的诗句以及抒情的表达。相对于生硬死板的教学,学生更愿意也更乐意接受这样的学习内容。因此,在高中语文学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文化背后的传统文化内容,让学生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人文情怀,提高学生传统文化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中的传播。
最后,传统文化的渗透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知道高中语文课本中所蕴含的文化因素,都是正确的文化观点。这些传统文化观点对于高中生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建立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接触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文学作品,这既有利于个人文学素养的提高,更能丰富自己的文化头脑,快速提升个人的自身修养。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方法
教育体制改革的迅猛发展,这就要求每一位高中语文教师一定要以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与优势为出发点,结合教学内容大力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让更多高中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意义,进而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
1.以古诗词为出发点,渗透传统文化
说到高中语文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古诗词莫过于是最大的传统文化载体。古诗词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其中的传统文化内涵是不容小视的。从古诗词学习内容中,学生既能够接触到伦理与道德文化,更可以了解到传统的建筑与民风民俗,了解古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学习到他们丰富的精神品质。因此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中,要善于分析教学内容,对高中语文教学内容中的传统文化内涵进行挖掘,引导学生去探究古诗词中的思想,丰富学生个人的文化内涵。此外,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古诗词读者身份,让学生学会品味古诗词中的语言,探索更多的传统文化因素。
例如在讲解《论语》的时候,学生可以接触到优秀的儒家文化。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也开始关注儒家文化中的诸多文学观点,国外众多孔子学院的建立也证明了其文化观点的正确性。因此教师在讲解这些内容时,可以结合高中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去感受论语的正确性。像“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就可以引起许多学生的共鸣,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就不要强迫别人去做,自己有负面情绪,也不要发泄到别人身上。教师可以让学生从这一文化观点出发,找到一定的正反事例,这既有利于学生理解传统文化,也有利于传统文化氛围的营造。
2.强化课堂教学,领悟传统文化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关注语文学科知识的灌输,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水平。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过度关注学生的语文知识记忆能力和学习成绩,忽视了丰富的传统文化教学内容,进而影响了学生的个人精神水平提高。因此要促进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师必须要加强课堂教学活动的文化气息的营造,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和理解传统文化因素,让语文课堂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阵
地。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去发现更多的传统文化。比如在讲解《诗经》时,一些学生从中可能看到了古代坚定的爱情观,一些学生则可能体悟到了不畏艰难的精神。因此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让学生分享传统文化学习成果,这就有利于课堂传统文化氛围的营造,更加促进了学生树立正确的传统文化观。
3.优化课外活动,传承传统文化
课外活动是语文课堂活动的扩展与延伸,而传统文化则需要学生去反复品味,去感悟。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外组织一些诗词朗读活动,让学生通过朗读来体验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的精髓。此外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来阅读文化经典作品,扩展对经典诗词的理解。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经典作品的诵读比赛,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也能够加强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也是民族的文化瑰宝,对当下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社会文明迅猛发展的今天,传统文化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高中语文教育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也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同时教师也应该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段与方法,调动学生的传统文化学习积极性,这样既有利于教学环境的改善,也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刘晓明.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和做法[J].教育导刊.2006.
[2]胡凌.论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语文教学通讯.2015.
[3]章李鸽.高中语文古诗文传统文化教育研究[J].现代交际.2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