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课堂实践
2017-11-14梁梅
梁梅
【摘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结合外研版小学英语实际教学情况,有下面几点自己的看法。小学生正处于熟悉语言、运用语言的阶段,学习英语这种语言学科有较大优势,介绍了思维导图的概念。以及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像笔记、组织思维、听英语听力或者口译中的相关应用,探究了用思维导图提高小学生英语阅读分析能力的重要意义,以及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只要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提高学习效率,必能有较大突破。
【关键词】思维导图;应用类型;阅读分析能力;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3-0241-01
前言
近年来,国内外英语教育者普遍认为,语言教学应充分体现“以能力为培养目标”的教育原则,重视学生的主导地位,将教学目的从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关注学生的情感心理因素,鼓励学生带着自己的兴趣、需求和个人经验去体验和学习。该理论的核心主张认为教师、学生、任务和他们所处的环境是一个动态系统,教师应该通过任务的设置为学生创建一個良好的氛围和学习平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满足他们的个体需求。思维导图(MindMap)是放射性思维的表达方式,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作为一种学习策略,思维导图以直观形象的图示建立起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把枯燥、零碎的信息变成容易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实现左右脑的协调发展,帮助人们改善思维,提高学习效率.
一、思维导图的概念
思维导图就是围绕一个中心主题,从中央主干向四周放射关联的分支,并用关键词或图形对分支进行标识,再充分利用色彩和字体的变化将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可视化。这一思维工具虽然看起来非常简单,但是作为一种学习策略,是符合人类大脑思维方式的,是一种使大脑的思维过程可视化的工具。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的应用
译林版新教材对于传统的教材内容进行了大胆的革新,语言更加丰富,也更具趣味性,为了凸显交际的需要,词句量也有了很大的增加。这对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新教材每个单元都有一个重点语篇的学习,在三年级的时候基本是以对话的形式呈现的,从四年级开始,就出现了一些叙述性的短文,到了高年级,语篇的长度和难度都有很大的加强,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较大的难度。
1.两个环节学生的回答逐步呈现如下思维导图:
学生在完成各项阅读任务的过程也是在老师的引导下不断完善上示思维导图的过程。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帮助学生整体理解课文结构,更好地梳理课文的脉络,更有利于学生有效理解和把握课文内容。
2.Readingtime
Step3.Consolidation
这个环节是语篇学习之后的一个小组合作活动,也是语言的输出环节,要求学生能够基于课本内容,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孩子,同时能够有一定的拓展。上示思维导图体现了课文的关键内容,有利于学生复习巩固课文内容,也为学生有效语言输出提供了支架。本环节的导图在原来的基础上以省略号的形式增加了一个支架,旨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意识,可以表达出各个季节更多的活动形式。既锻炼了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同时训练了学生发散思维。
三、思维导图在词汇复习中的应用
1.归纳整理并且有效地记忆单词
四(上)的教材共有八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一定量的词汇,单元之间的联系也不是很大。因此,我指导学生制作思维导图来帮助自己归纳整理并且有效地记忆单词。通过和学生一起翻阅词汇表,尽管单词量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大,但是我们发现这些词汇是可以分门别类进行整理的。经过小组讨论后,我们把词汇分为:动物、水果、球类、家居、数量、食物和饮料、服装、五官等八大类,而这八个总类名词也可以成为我们词汇导图的关键词。
2.教学内容是制定计划
第一单元课文情境是体育老师告诉学生学校要开运动会,Daming打算跑一百米,为了取得好成绩,他每天去公园跑步,最后取得了冠军。
我们可以看到整个过程是一个因果关系的呈现,这是第一个因,导致了一系列的果,这一些有作为因,导致了这一个结果,这样就可以让学生非常清楚的理解整个故事的发展的因果关系,这种形式不仅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而且在他们需要去复述课文的时候,他大脑里很清楚的知道是由三个因导致大名得了冠军的。那三个?想一想,最后就回忆起来了相关的内容。也就是说图的这种结构的形式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记忆相关的内容,当然也包括运用。
第二单元课文情景是体育老师问孩子们运动会上打算参加那些活动。这是Begoingto结构讨论、制定计划的典型语境。
我们可以看到,在这里主要是关于学生的活动计划,当老师问到了相关的活动内容的时候,学生说出来个自己的活动计划。但你可能说,课文就是这样的,是的,这就是说明相关的关系,也就是我们说的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我们做任何事情的时候,可能都需要考虑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如果说没有整体的这样一个要求,或者整体的活动,可能就不会有这样一些具体的活动。
四、结束语
笔者根据文本的内在联系,通过有效的问题,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把零碎的信息整合在一起,既直观又形象;构建的框架有利于学生整体感知并掌握语篇。在小学高年级英语中,阅读的分数占有较大的比例,任务型阅读在阅读中又占有较大的比例,而任务型阅读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文章大意、段落分析以及全篇内容的主要概括。学生阅读的主要方法是先看问题,再带着问题去文章之中找到与问题相关的信息,最后自己得出答案,而理解整个阅读文的分层和整体概括正是思维导图的主要作用。教师以及学生要学会在英语阅读之中不能只是机械地找关键词或者中心再延伸出分支,在运用中我们不仅仅要学会抓关键词理解文章大意,还要学会对它灵活地运用和思考。
参考文献
[1]蔡劲松.小学思维导图应用魔方.海南出版社.2015.06.
[2]李小融.教育心理学新编.成都:四川出版社,2015.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