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开展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
2017-11-14梁兴全
梁兴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3-0185-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实施建议”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是指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学生、教师和课本之间多向互动对话中,教师关注学生个性发展,重视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尊重学生个性化阅读态度、体验、心理感受、个人见解等,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三者之间思想与心灵的动态交流过程。从整体上看,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具有自主性、体验性、批判性和创造性特点。教师应当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在继承优秀传统阅读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贯彻个性化阅读教学新理念,将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推进到一个新的境界。个性化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那么,如何有效开展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呢?
一、引导学生关注文本语言形式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学生要想从阅读中获得知识的体验,经验的体验,情感的体验,就必须凭借手中的文本。如我在教学《藤野先生》这篇课文时,首先我要求学生理清课文的思路,把握文章结构;然后速读课文,找出本文的叙事线索。在学生叙述的基础上,教师板书:叙事线索:以作者与鲁迅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这一环节设置主要是求同,求得学生和文本意义最接近的理解。接着是引导学生质疑,通过质疑激活学生的思维,引起探究文本的兴趣。通过学生一系列质疑,从中筛选两个有价值的问题,即①文中具体写了几件事?②这些事突出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这一环节设置既求同,也求异。最后创设情境,要求学生在藤野先生画像旁写上一段自己最想写的话。学生纷纷拿起笔,各自凭着对文本理解、钻研深度和广度,写下了内容不同但精彩纷呈的话,充分地彰显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二、联系生活体验文本境界
我们提倡的个性化阅读显然非常注重自已独特的阅读体验。这就是说,读者需要进入文本的境界,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时,他的“独特的心理感受、情感意志、想象理解都将打上鲜明个性的印痕”。他通过文章与作者对话是富于个性化的,是生命底蕴的深层开放。在个性化的阅读体验中,阅读者已有的知识结构对解读作品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当读者置身于作品之中以自己的生命之躯去触摸、品味作品时,读者并不是一个毫无主见、没有思想的人,读者的生活经历、文化修养、美学趣味、性格爱好等个性因素,都会影响乃至制约他对文本的接受。读者的个性心理不同,也决定了其阅读感受和欣赏体验的不同。在阅读的教程中,学生需要借助自身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积淀来唤回直觉经验。由于不同的学生,他们之间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积淀,所以即使坐在同一教室里,在同一教师的指导下,阅读同一材料,由于心理不同,阅读解文的心理活动也会不同,甚至差别很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留出一定的时间,尽可能让他们用经验、情感对作品进行解读。其次要注重学生对阅读作品进行整体感知,运用读诵浏览的阅读方法,让他们带着感情去与作品的形象进行心灵的对话,在情感的审美中自觉实现思想的升华、灵魂的净化。
三、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
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教师开展阅读讲解总是遵循教学大纲将所谓的正确答案进行照本宣科,而学生的很多创造性的理解和富有想象力的认识因为这些“标准答案”而被扼杀。这样的一种情况普遍存在于语文阅读教学之中,极大地损害了阅读教学的效果,也影响了阅读教学的高效开展。所以,针对这样的一种情况,笔者认为教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所谓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就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要将标准答案引入教学,而是学生一起去探究阅读材料所传达出来的内容和情感。这样的方式才可以更好地尊重学生的个性,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例如:在《老王》这篇课文的阅读学习之中,有不少学生就不赞成老王这样的人生价值观。学生认为老王这样一个光棍住在破破烂烂的小屋内,一个人孤苦伶仃,尽管他很热心,老实厚道、乐于助人,但是他为什么没有努力让自己成为别人眼中幸福的人,而只是一个孤苦伶仃的人呢?学生这樣的认识有些异类,但是也为学生开阔的理性思维发展提供了可能,更为高效的阅读教学实施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而教师也应当在教学中适当地对学生加以引导,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发展。
四、构建个性化阅读教学评价体系
在新课标当中,一直在不断的强调,“对于学生来说,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需要在阅读当中尊重学生独特的理解、体验与感受”。在个性化的语文阅读教学当中就需要在阅读当中让学生拥有自己的观念,从而在阅读当中产生出自己的想法。对于阅读来说,主要是为了对学生进行训练、熏陶以及积累。在理解一篇课文,尤其是文学作品,往往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对于一篇具有丰富内涵的作品,在阐述和解释当中,不是凝固的,也并非单一的,更加不会有标准答案的参考。“一千个读者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作为评价者、引领者,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对学生传达的信号也必须是负责任的、积极的与真诚的,而不应该将学生的思想压制在标准当中,从而忽略了对于阅读的理解、多元的感受以及体验,这样才能够避免学生成为“接受的容器”。个性阅读体验的珍视,作为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有效性,并且做到多样化的评价内容与评价的方式,一个具有个性的、中肯的有效评价,才能够让学生不断的朝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下去。自从阅读教学开展了探究、实施个性化的教学,笔者的语文课堂上有了层出不穷的个性解读,学生们在课堂上精彩地问答、争论,张扬个性,异彩纷呈,这些变化皆因课外泛读而积累的丰富知识和在精读中养成的个性鲜明的独特视角与思维。正是因为如此,学生才能够将一本书读出它应有的味道。在每一次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的时候,通过批阅学生撰写的阅读理解的答案,都能频频发现他们独特的、富有个性的思考,才能够不断的推动学生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