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鲁山县柞蚕生产现状与对策

2017-11-14徐鹏飞陈忠艺梁潇文卫春晓刘鲁云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19期
关键词:发展对策现状问题

徐鹏飞++陈忠艺++梁潇文++卫春晓++刘鲁云

摘要 本文介绍了鲁山县柞蚕生产现状,分析了柞蚕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鲁山柞蚕业发展对策,以期为柞蚕生产效益的提高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 柞蚕生产;现状;问题;发展对策;河南鲁山

中图分类号 F30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9-0239-02

鲁山县是我国著名的一化性柞蚕产区,柞蚕生产一直是鲁山县传统名、特、优出口创汇产业。鲁山县柞蚕业制品“鲁山绸”曾于1914年在美国旧金山万国商品博览会上荣享“仙女织”的美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建立和完善,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鲁山县柞蚕业的发展,按照农业产业化经营理念,积极进行科技创新,加大蚕业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壮大一批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条,实现了蚕的副产品深加工增值,推进了全县柞蚕业产业化发展进程,有力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1 生产现状

鲁山县现有10 000多户农户从事柞蚕生产,拥有柞坡资源 6.67万hm2,主要分布于鲁山县西部、西南部、西北部山区,涉及下汤、赵村、熊背、团城、库区、瓦屋等16个乡(镇、办事处)168个行政村,常年放养柞蚕卵4.8 t左右,利用柞坡资源近2.67万hm2,年产柞鲜茧超过2 000 t,创蚕茧产值逾4 000万元。

目前,全县柞蚕业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从生产、科研、管理、推广、服务、营销和加工比较完备的服务体系。全县有柞蚕原种场6家,有千禧美、天喜丝织、昕阳光等丝绵丝织深加工企业7家,产品远销江、浙、云、贵等多个省份,深加工企业产值近1亿元;有蚕业技术服务站、蚕业协会等科研服务单位7个,并与省农业大学、省蚕业科学研究院、南阳农校等蚕业科研院所建立了经常性交流与合作。

2 存在的问题

2.1 政策方面的局限

鲁山县柞蚕主产区主要分布在鲁石公路沿线的库区乡、下汤镇、赵村乡和尧山镇,特别是公路沿线是适合柞蚕生产的浅山区、中山区,属柞蚕集中放养区,但在贯彻生态示范县建设、公路沿线第一山脊内禁伐和天然林禁伐等政策中把人工柞树林和柞坡又全部视为天然林,禁止蚕农修剪柞树,柞坡得不到有效管理,蚕农无法养蚕,严重制约了蚕业生产的发展[1]。

2.2 政府重视程度不够,投入不足

改革开放以前,蚕业收入是山区人民经济来源的主要途径,在经济收入方面占农民收入的2/3,同时柞蚕丝又是出口创汇的主导产业,因而各级政府和领导对蚕业发展都十分重视。但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农民和财政收入实现多元化,蚕业收入在县、乡财政收入和农民人均收入中的比例逐年下降,份额日渐减少,导致各级政府对蚕业的重视程度降低,直接导致蚕业投入减少,蚕业生产逐年衰减[2]。

2.3 蚕种场经济条件差

蚕种场生产设施均建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房屋年久失修、生产设备陈旧老化,目前全县6个国有柞蚕原种场,有5家种场因债务沉重,房舍、设备落后,蚕种场职工年工作只有2~4个月,年收入1 000~2 000元,工资福利无保障,生产、生存、生活境地十分困难。但种场为了切实维护山区群众养蚕购种的需要,为了保住蚕业这项具有2 000多年悠久历史的产业,集资开展生产,勉强维持全县蚕业发展对蚕种的需求。

2.4 蚕业市场组织化程度低,综合开发和深加工能力差

缺乏龙头带动,蚕业市场化、产业化程度不高,蚕业开发与深加工能力不够是制约蚕业事业发展的又一重要原因。原鲁山县缫丝厂、丝织场和鲁山县联营茧丝绸系列生产厂都已停产或倒闭多年,使蚕业的综合深加工能力欠缺,而刚建立的民营企业天喜丝织厂、天宏酒业有限公司和昕阳、洋瑞茧丝绸股份有限公司都刚刚起步,因缺乏政策和资金扶持,无力扩大再生产,企业更是无法壮大,蚕业生产主要是卖原材料(菜茧),丝、绸、蛹、蛾等产品缺乏综合开发和深加能力,附加值低,无法真正拉动蚕业快速发展壮大[3]。

3 发展对策

纵观鲁山蚕业,柞蚕业发展历史文化底蕴丰富,资源条件充足,区位优势明显,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而我国加入WTO后面临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全国茧丝绸行业结构调整等国家战略,为柞蚕业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蚕业的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十分看好。为重振鲁山蚕业雄风,使柞蚕业成为山区弱势人群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产业,进而推动鲁山县柞蚕产业化发展步伐,使蚕业深加工企业成为县域经济的重中之重,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大力度推进鲁山县柞蚕业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3.1 加大政策性扶持力度

要本着宜林则林、宜蚕则蚕、群众自愿的原则以及根据生态示范县、旅游强县建设中的具体要求,发展生态高效蚕业和旅游观光型蚕业。科学合理解决林、蚕和生态示范县、旅游强县建设中的矛盾点与结合点,使蚕业成为生态示范县、旅游强县和林业发展中的亮点。首先,在天然林禁伐中明确区别天然林和人工柞树林和柞坡林地,合理规划天然林保护区域和养蚕区域;其次,对公路沿线的宜蚕区域,要采取柞桩留拳和留桩放拐等高效柞坡管理形式,建设观光旅游型蚕业[4]。

3.2 加大对蚕种场的资金支持力度以及管理体制改革

首先,对蚕种场的生产场房和制种设备进行维护和更新,提高蚕种场的柞蚕良种生产和为山区农村提供技术服务的能力,逐步建立、培育、壮大柞蚕种场的生产能力和规模,使蚕种场成為科技型、科研型、服务型的蚕种生产专业化、现代化单位;其次,对差额补贴性质的蚕种场进行体制改革,使其成为财政供给的公益型生产单位,彻底解决职工的生活、生存门路,为全县蚕业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保证。最后,对于制种场、蚕业科研机构,从政策上予以倾斜,加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加大对一优双高柞蚕基地、农民技术培训、柞蚕一代杂交种示范推广等项目的资金投入力度,积极进行新技术引进和新品种推广应用。

3.3 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加大蚕业扶持力度

充分认识柞蚕业在山区弱势群体农民致富奔小康道路上的重要位置和作用,加强政府对蚕业的扶持和支持。一是县政府要成立柞蚕产业开发领导小组,由县主管领导任组长,农业、林业、计划、科技、农发行、蚕业主部门等参加,负责加强对蚕种、蚕茧、蚕丝生产和经营的指导和管理。二是各乡(镇)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认真落实有关蚕业发展相关政策并把蚕业列入政府重要议事工程,制定出符合鲁山县蚕业实际的长远规划,通过上下齐抓共管、通力合作,切实把鲁山蚕业建设成为具有区域特色经济的朝阳产业和传统名、特、优出口创汇产业。

3.4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坚持走产业化发展之路

一是高起点、高标准加快重点蚕区柞基地建设。通过培育养蚕专业户,发展专业村、专业乡(镇),强力推进蚕业产业化。二是落实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扶持政策。确保市、县财政扶持企业的专项资金落实到位,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和辐射能力。三是全力做好市场营销工作,打造出鲁山蚕茧、丝绸及其副产品品牌。四是积极开展订单蚕业的示范推广,发展壮大蚕业协会及其相关蚕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定单生产,为龙头企业发展所需的原料茧提供便利。五是加大对蚕业副产品的综合开发力度,拉长蚕业产业链条,推进蚕业产业化发展。

4 参考文献

[1] 李长安.河南鲁山柞蚕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J].北方蚕业,2006,27(3):50-52.

[2] 赵双.黑龙江省柞蚕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

[3] 封槐松,李建琴.东北柞蚕生产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蚕业,2011,32(4):1-5.

[4] 丛培东.丹东柞蚕生产与生态环境关系的探讨[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9.

猜你喜欢

发展对策现状问题
福建省森林旅游市场现状与发展对策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