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职学前教育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2017-11-14黄艳云
黄艳云
【摘要】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未来的学前教育一线工作者。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运用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既是提高该专业学生专业素养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幼儿教学工作能力的需要。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J60-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3-0156-02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是以培养一线学前教育工作者为目标的。这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学前教育专业理论知识以及唱歌、跳舞、绘画等基本专业技能,这是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基础;另一方面还需要学生掌握有效的幼儿教育方法,能够将自己的所学,根据幼儿教育工作要求,传授给儿童,这是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关键。笔者所任教的中职学校从2000年开始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以及听课、备课、上课,不断的总结音乐教学经验,将奥尔夫教学法中的语言、动作、器乐三方面的音乐训练方法运用到音乐教学中,提高了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由德国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卡尔·奥尔夫(KarlOrff,1895—1982)创立的,其核心是“原本性”的音乐教育,即强调音乐与动作、舞蹈、语言的结合和人的参与。作为当今世界上最流行的音乐教学法之一,奥尔夫教学法方法对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实践工作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不仅是改善当前中职音乐课堂教学的需要,也是提升学生以后教学能力的需要。
一、“语言”训练
语言是交流与传递信息的重要媒介,语言训练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重要内容。奥尔夫通过对原始民族的音乐和儿童音乐的观察,发现了语言在音乐教学中的基础性作用。将语言训练引入到音乐教学中,为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的语言训练主要包括节奏训练、语气训练以及嗓音训练三种形式。
1.节奏训练
节奏是音乐表达,以及舞蹈表现、乐器演奏的关键,也是奥尔夫教学法原本性的重要体现。与其他民族不同,中国自古以来有着非常强的词作能力,创作并流传下来了大量优秀的词,但对音乐的节奏感却是十分欠缺的。节奏训练是音乐教学的基础和重点之一。节奏训练是奥尔夫音乐教学的基石,被称作“节奏基石”,即是从语言中最短小,具有一定音乐意味的字、词拼成的节奏单元 。为了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在教学中,我从学生最熟悉的名字开始。如在给学前教育专业一年级学生上第一节音樂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让学生以便拍手,以便有节奏地依次说出自己的名字,如:
名字的节奏训练只是字词训练,在此基础上可以结合唐诗宋词等短句来提高节奏训练的难度,巩固节奏训练的成效,如:
在朗诵词句的基础上可以将节奏训练逐渐转向与音乐直接相关的歌词训练上。通过朗诵歌词来不断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如在教学中我选用了学生们耳熟能详的广州童谣《鸡公仔,尾弯弯》的歌词来进行节奏朗诵训练。
当学生能够有节奏地朗诵歌词后,再进行多声部朗诵练习,如将学生分为三组,一组朗诵歌词,一组根据节奏拍手,另一组跺脚等方式。通过分组练习,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节奏感,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个人及整体的协调性。
2.语气训练
在《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中,语气一方面指的是“口气”,即说话时所流露出来的诸如严肃、幽默等感情色彩;另一方面指的是语法范畴的祈使、肯定、疑问等态度。在音乐教学中的语气训练主要指的是语法范畴的语气。在语言交流中,语气的不同所表达出的意思也是千差万别。在奥尔夫的音乐教学活动中,语言、舞蹈、歌唱、创作等即兴创作经常贯穿于课堂中,开展语气训练就是为学生的即兴创作奠定基础。
例如,在语气训练中,我先给学生一个字“哦”,让学生根据不同的语气来变换“哦”的意思。通过小组训练的方式,学生总结了以下几种不同的意思:
(1)表述明白的意思:“你在干嘛?”“我再看书。”“哦!”(2)表示祈使的意思:“你一定要早点回来哦!”(3)表示肯定的意思:“今天的天气真好哦。”(4)表示答应的意思:“下次不要再忘记交作业了。”“哦,好的”。这个是答应的意思。(5)表示告知的意思:“今天是你值日哦。”通过开展语气训练,极大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领域里、表现力和创造力。
3.嗓音训练
嗓子是一件独特的乐器,除了说话,还能模仿各种声音。通过该嗓音训练一方面是要锻炼学生听的能力,听的能力是音乐的源泉;另一方面是要通过模仿发音来培养学生发声的技法,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在嗓音练习中,老师可以设定特定的场景,让学生想象在这个场景会出现哪些声音,然后听过自己的生活经验或想象力模仿发出这种声响。例如在“大森林的早晨”这个场景中,学生能够想到的声响有各种鸟叫声、青蛙的叫声、风吹树叶的声音等,在“马路上”这个场景中,学生能想到的声音有汽车的喇叭声、汽车的马达声、自行车的铃声、车轮与路面摩擦的声音等,然后把这些声音模仿出来,让学生自己评选谁模仿得最像,或者可以通过猜声音的方式来进行嗓音训练。
二、“动作”训练
将动作训练引入到音乐教学中是奥尔夫教学法的重要内容。将音乐与动作结合,一方面是巩固前面的节奏训练,另一方面是训练学生的反应能力和创作力。结合动作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声势、身体动作,以及这些动作在时间、空间中的运动,再加上身体的律动,配合游戏、形体表演等,将这些内容交叉、糅合,又出现了新的内容与教学方法 。
1.声势在教学中的运用
声势是用身体的某一部位作为乐器,通过身体动作发出声响。拍手、拍腿、跺脚、捻指是声势在音乐教学中的主要途径。
首先是节奏训练。先由教师准备一个节奏型,学生模仿。对于初学音乐的学生来说,歌曲中运用节奏型,更易于感受和记忆。在掌握节奏型的基础上再学唱歌曲就能降低学习作品的难度。如在教唱歌曲《温暖的家》时,先让学生跟着节奏使用捻指、拍手、拍腿、跺脚作声势练习,再加入旋律教唱。如:
在节奏训练时,可能有些学生会出现拍子不稳,节奏拍点不准确等现象,鉴于此,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选择四到八拍的节奏,并运用分组练习的方式将学生分成四组,每组数一拍,依次进行,这样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还能对节奏把握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在进行节奏训练时,还可以制作一些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休止符等小卡片,通过变换这些小卡片组成不同的四至八小节的节拍,然后由学生用手击拍。
其次是用声势伴奏。奥尔夫较多常用语言、节奏、声势、律动、乐器等方式进行多声部音乐训练。这种供伴奏用的声势,主要是应用了“固定音型”的手法。 固定音型是指一个音乐动机,或小乐句不断的贯穿于一段音乐、或全曲。固定音型的选择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简单的开始,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固定的节奏音型如:
在教唱《歌声与微笑》时,笔者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唱旋律,一组按照固定音型做声势的练习,唱完以后再换过来。当学生学会了这个固定音型后在换另外一组练习。通过这种练习,学生对伴奏的意识加强,培养了学生的听觉。
2.身体动作的训练
基本的形体动作的训练也是奥尔夫教学法的重要形式。结合动作的音乐教学,既是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也是今后幼儿教育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狮王进行曲》时可以让学生听音樂,并根据音乐的节奏走,随着音乐的起伏变化走的速度,当音乐停下来时,脚步也要停下来。同时,可以让学生在行走时通过蹲着走、踮着脚尖走、叉着腰走、举着手走等形式反映出音高、音量等的差异。
同时,曲式结构的学习是奥尔夫教学法的重要内容。比如,在乐句的学习中,老师可以给学生先提供一首简单的歌曲,教师弹奏,学生听,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找出乐句及相同的乐句,并用abc等标识出来。如《歌声与微笑》这首由两段构成的歌曲时,先由学生听录音,分出乐句,再根据旋律的音区变化,将旋律分段。
三、“器乐”训练
奥尔夫乐器以节奏性为主,演奏较简单,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打击乐器;第二类是音条乐器如:钟琴、钢片琴、木琴等。
1.奥尔夫打击乐器训练
奥尔夫打击乐器包括皮革类,如手鼓、铃鼓、小军鼓等,木质类:如单响筒、双响筒、梆子等,金属类:如三角铁、碰铃等,散响类:如串铃、西斯特等。打击乐器可以作为节奏训练及音乐要素学习的工具,同时还可以用来伴奏。在运用打击乐器进行的节奏训练时,笔者将它与前面提到的名字的朗诵训练结合起来,先让学生复习了一遍名字的朗诵以后,分配给学生奥尔夫乐器,然后在名字朗诵时加入乐器的伴奏。在利用奥尔夫打击乐做伴奏学习时,如在教《闪烁的小星》时,先教学生学唱歌曲:
然后加入声势:
在声势练习的基础上,再进行奥尔夫打击乐器伴奏练习。
2.奥尔夫音条乐器训练
奥尔夫音条乐器可分为三种:钟琴、金属琴、木质琴。这些音条乐器演奏简单、声音好听,深受学生的喜爱。这些乐器可以用来为朗诵、歌曲伴奏,也可以用来合奏、即兴创作等。用音条乐器为朗诵、歌曲伴奏,可以选择同一个音伴奏,也可以加一个音,形成八度,或者加一个从主音构成的五度音或往下的四度音交替使用。在两个音的基础上,加上固定的节奏构成固定的音型,为朗诵歌曲等伴奏。如在教《我们大家跳起来》时,让学生每个小节只敲一个音(四分音符)作为伴奏音型,然后增加到两个重复的音(八分音符)。在教学实践中,最好选择跟主旋律不一致音条乐器训练节奏。音条乐器是有音高的乐器,学生可以进行即兴的发挥,有感情的奏出旋律,这样可以培养创造性思维。
四、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实施的反思
一方面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奥尔夫音乐教学主要是通过开展各种游戏或活动来开展教学活动,落实教学任务,那么如果班级人数过多的话,老师就很难关注到每位学生,或是参与教学活动的只能是部分学生。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如果一个班级人数超过25人,就会有部分学生容易被老师忽视,为此,笔者认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宜采用小班教学。另一方面要将学生自身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教学技能结合起来。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而言,他们今后是要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提升是开展幼教工作的基础,而幼教技能是从知识到技能转换的关键。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不仅适用于中职学生的音乐学习,同样适用于幼儿的音乐学习,为此,在奥尔夫音乐教学中,老师有必要时刻提醒学生关注教学过程,而不能仅仅关注教学结果。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是将来幼儿教育的工作者,学习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是他们的必修课,将奥尔夫的教育理念贯穿到音乐教学中,不仅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并且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幼教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蔡觉民.音乐课程教学理念与策略[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2]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3]廖乃雄译.奥尔夫儿童音乐教学法初步[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87.
[4]李坦娜.奥尔夫音乐教育在清华的实验[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