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多媒体教学法在中职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2017-11-14邓佩怡
邓佩怡
【摘要】充分吸收现代信息技术的成果,改善课堂教学不仅是提高中职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需要,也是培养合格的幼儿教育人才的必然要求。在中职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尽量避免多媒体运用的误区,积极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通过营造良好的音乐教学氛围,综合运用音乐教学多媒体软件,提高课堂教学的视听效果等措施改善音乐教学。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法;学前教育;中职音乐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3-0145-02
狭义的多媒体教学是依靠计算机中图、文、声、像来辅助教学,通过在多媒体课件中加入图片、文字、动画、音频、视频来丰富我们的教学内容,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广义的多媒体教学指的是运用计算机领域中的科技多媒体,运用多种手段、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多种载体开展教学的实践活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得课堂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更加的丰富,教学过程也会更加的直观、生动以及形象,同时也会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科学性。通过笔者多年从事中职音乐教学的实践,我认为多媒体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课堂辅助教学方式,对于教师的授课和学习都大有裨益。
一、当前中职音乐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多媒体教学资源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受到广大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青睐,但是由于缺乏对教学的深刻认识,在教学中存在着滥用、泛用以及错用多媒体资源的状况,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多媒体的泛用掩盖了音乐教学的目标。在当前的音乐教学中有些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过分追求课件的外表和放映效果,大量使用艺术字、图片、音频和动画效果。这样的音乐课堂确实能够满足学生的新鲜感,让学生上课更加积极,但是容易分散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出现一堂课下来学生只留下“课件真漂亮”的感觉,对课堂教学内容了解较少。这种华而不实的课堂教学不仅背离了多媒体教学的意义,而且也掩盖了教学的目标。
另一方面是教学过程过于依赖多媒体课件。对多媒体课件过于依赖,使得老师在音乐课堂上只能按照事先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机械式教学,完全抛弃了自身主观能动性的积极作用。这种机械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思维只能跟着屏幕的变化而变化,难以引导学生积极融入到相应的教学情境中。
二、运用多媒体开展音乐教学的优势
在中职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尽量避免上述多媒体运用的误区,同时要积极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为音乐课堂增光添彩。具体来说,多媒体资源在音乐教学中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1.激发中职学生学习兴趣
中职学生大都具备较为敏锐的音乐感受力,尤其关注流行音乐,并且各有自己喜爱的音乐领域。然而,传统中职音乐教学方式偏离学生对音乐的偏好,使他们对音乐学习缺乏积极性。而多媒体技术在中职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将传统音乐教学模式所不能传递的现代音乐素材全面展示给学生,充分调动中职学生的感观。例如,在进行蒙古民歌的讲解时,播放脍炙人口的歌曲——吉祥三宝,运用多媒体教学平台播放该歌曲的MV,学生不仅能够了解蒙古民歌,还能了解蒙古的风土人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课堂气氛。
2.丰富中职音乐教学内容
音乐一种包涵人文、历史、声乐等元素的艺术形式,要深入领会一首曲目,就需要对上述元素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教师通过搜集这些元素,并将不同音乐元素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可以让中职学生接触到多种音乐知识,帮助他们开阔音乐视野,加深对曲目的认識和理解,丰富音乐教学。例如对世界名曲《欢乐颂》的赏析,如果只是单独听作品本身,只能体会到音符节奏的变换,却无法结合作者思想感情进行赏析。为加深对这一曲目的认识,老师这时就可以用多媒体工具向同学展示有关该曲目的历史背景、作者感受等图片、视频。通过对曲目的全面了解可以让学生学会与作者之间的沟通,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3.多媒体教学让课程更加直观性
课堂教学的直观性是教学的基本原则。使用多媒体工具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音乐作品的内涵。同样以学习《欢乐颂》一曲为例,老师为了让同学直观地感受那段历史文化改革,可以通过多视频展示乐曲创作的背景,随着视频的进程播放《欢乐颂》的不同乐章,通过这种视听的结合,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体会作品中蕴含的贝多芬在那个时代里最真实的感情的表达,在这种“真实”的艺术氛围中体会作者最真实的情感表达。
4.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艺术是需要想象的,想象力是音乐学习与创造的必须能力。想象力的丰富程度是判断一个人创造力的重要表现。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说,他们不仅是学生,更重要的是他们是以后幼儿教育工作的践行者,为此他们不仅要有欣赏音乐的能力,更应该具备创造力的思维和创作能力。例如在民族歌曲的教学当中,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在聆听音乐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想象构建一幅画出来,然后评比谁的作品更贴近歌曲。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绘画素养,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多媒体教学法在中职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运用多媒体开展中职音乐教学活动,一方面是要通过这种教学活动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养,另一方面,音乐多媒体教学是符合幼儿学习习惯的,通过开展多媒体教育,培养学生入职以后使用多媒体教学的习惯,提高学生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能力。鉴于上述两个方面的原因,我认为,在中职音乐课多媒体教学中要主要以下几个方面:
1.营造良好的音乐教学氛围
心理学研究发现,学生情绪往往会影响感受音乐美的心理过程,而心境又制约着情绪。音乐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由图、文、声、像有机结合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讲授中国民族调式——五步调式时。我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是学习和认识五声调的概念,掌握五声调式的种类初步掌握五声调式的认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音乐的感情和提高学习民乐的兴趣。在教学开始时播放著名民族音乐《茉莉花》,让学生用心感受这首曲目。欣赏曲目以后,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分享自己的感受,并结合谱例对五声调式的音阶进行讲解。通过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去聆听、感受乐曲,感受乐曲的内涵,为音乐学习做好心理准备。
2.综合运用音乐教学多媒体软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音乐教学多媒体也日新月异。最常见的多媒体教学是通过设计和制作PPT,将课程内容以多媒体形式展示出来。除了PPT外,在音乐教学中的多媒体软件还包括Sibelius软件、TT作曲家软件、AdobeAdition软件等。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多媒体教学资源。如Sibelius是目前较为常用的打谱软件,可以运用这个音乐软件在教学中为学生展示清晰的谱例,而且该软件可以播放乐谱的旋律并导出所需音频,让教学声像兼备。TT作曲家是一款简单实用的简谱打谱软件,老师可以用这款软件很方便地对音乐进行改变音乐作品的速度、音调、更改音频格式、截取音频等处理,还可以合成特效等制作。
3.注重视觉与听觉的兼容
视听兼容是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途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适当的利用信息技术,全面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如在教学《绿叶》这首歌曲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营造光景與声音的统一,给学生创设丰满的想象情境:葱郁的树林里,一缕阳光从树叶中洒下,不远处炊烟袅袅,小溪从房前流过,到处飘动着春天的花香……结合多媒体的音乐播放功能,舒缓的音乐缓缓流淌,学生的各项感官与思维意识瞬间被调动起来,恰如其分。这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给多媒体所呈现的画面编上自己想象的歌词,相互之间讨论一下,再通过原歌词的展示,制成简单的MTV让学生欣赏感悟。看着一幅幅优美的景象,倾听动听的歌曲,不自觉仿佛置身在世外桃源之中,加深了对歌曲的理解,从而可以更好地演绎歌曲,充分展示歌曲的情怀。
在信息时代人们对幼儿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幼儿园课程已不再像过去,读读、写写、画画、把孩子看好就行。社会在发展的同时,幼儿教育也迎来了新的发展,这就意味着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就是说学前教育专业也将不断接受着新的任务,同时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也有了新的要求。充分吸收现代信息技术的成果,改善课堂教学不仅是提高中职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需要,也是培养合格的幼儿教育人才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陈雅先.视唱练耳教学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5(1).
[2]赵易山,张路路.音乐多媒体课件制作[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8).
[3]胡小兵.教育改革初探之音乐教育数字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
[4]胡晓瑛.多媒体教学系统辅助高师声乐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