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校有效性管理的策略探究
2017-11-14张学林
张学林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学校管理工作要实现创新,就要将原有的权力至上的管理模式打破,转变为服务化管理,使学校管理更为人性化。学校管理人员要塑造开放的管理空间,让教师、学生和家长都参与到学校管理和监督中,以促使学校管理有所突破。另外,还要注重管理理论的灵活运用,并切实地落实到实践中,以促进学校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学校;有效性;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3-0119-02
一、新课改背景下学校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1.学校的封闭管理模式与制度创新
信息技术的应用,促使各个行业领域的管理开放化。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单位,在管理上也更倾向于塑造人才和培养人才。新课改下,对学校管理模式并没有硬性的要求,学校管理虽然在管理内容上有所调整,但是管理模式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学校管理班子履行主要的管理职能,学校的教师承担管理责任,包括学生以及社会都没有参与和监督学校的管理。比如,学校管理中,没有征求学生的意见,也没有征求学生家长的意见,导致管理的过程中存在各种矛盾,不利于学校的稳定运行。对于校园规划建设更是如此。学校往往会在教师和学生都不知情的情况下就进行规划校园,甚至施工建设,导致学校管理中存在各种风险。
2.学校管理制度问题
学校管理中按照新课改的指导思想,就需要对管理内容和管理方法进行调整,并根据学校现行的发展需要不断创新,以推进学校稳定、健康地发展。但是,新课改指导思想要落实到位,就需要教学制度的跟进。目前的教育管理制度依然相对滞后,就会妨碍学校管理水平的提升。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学校在管理中,分数仍然是重要的衡量标准。比如,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考核,成绩是重要的指标,包括教师的职称评定以及奖惩都是以成绩作为主要评价标准的。比如,学生的总体及格率,班级以及年级组的平均分等等,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对教师的劳动过程以及教师群体没有给予关注。这种管理模式长期在学校管理中适用,却没有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予以创新,就必然会导致教师在教学中以提高“分数”为教学的重要目标,没有将教育落实到学生培养中,使得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没有充分发挥。
其二,学校的规章制度过于形式化。学校管理规范化,就需要按照规章制度运行。但是,学校管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动态运行的。如果学校管理的过程中没有对学校的运行情况充分考虑,而是固守着规章制度,就会导致学校管理过于形式主义,对于学校管理中的一些实质性问题都难以有效解决。
其三,学校管理中没有塑造民主气氛。新课改的重要指导思想中更为突出人的重要性,注重促进人的发展。学校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学校管理的主要对象也是教师和学生。如果依然夸大权力的重要性,就使得学校管理中难以将民主气氛塑造出来,不利于人的健康发展。比如,对教师工作成绩的评价,更多的是以“成绩”为准,但是,教师的教学活动并不仅仅是教学本身,还需要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更是与学校领导息息相关。所以,对于教师的工作情况仅仅给予评价是不够的,而是要按照新课改的指导思想予以创新,否则就会妨碍到学校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
二、提高学校有效性管理的策略探究
1.观念更新策略
校长管理的根本目标是提高管理的有效性,良好的管理策略是搞好学校工作的保证。因此,要达到管理的有效性需要管理目标的不断创新。我的管理要素是更新观念,主张“求和”“求新”,以此作为学校管理的灵魂。首先,创设和谐的、宽松的学校工作环境,满足教职工精神上的需要,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在和谐的氛围中加强领导班子的建设,在班子内发扬民主作风,形成团结和谐的良好风气。每周开好三个例会:一是年级班子例会;二是中层干部例会;三是校级领导例会。在这三个例会上,领导与各个层面打开敞开思想,同台交流,相互尊重,充分发扬民主精神,表现出一派和谐的气氛。在工作中,尊重、信任每一个教职工的正确建议和意见,努力创造条件,拓展思想渠道,打开智慧大门,激发教职工的参与意识,实行科学的民主管理,满足教职工当家作主不断进取的精神需要,增强教职工主人翁的责任感,有效地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领导还要在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体贴全体教职工。做教师工作时注重精神激励,倡导奉献精神,对思想要求进步、品行端正、工作热情高的教职工,加强培养教育,及時吸收到党内来。重视青年教师的工作,大胆使用,大胆培养。大力改善教职工的福利待遇,最大限度地满足教职工的物质需要。由于科学有效的管理,现已形成了融洽的干群关系,良好的教风、学风,增强了凝聚力和号召力。我校为了让青年教师和经验丰富的教师有一个专业成长的平台,成立了三个校级名师工作室,语文名师工作室,数学名师工作室、文明礼仪教育名师工作室,大家民主制定标准,设置条件,让优秀者率先进入工作室得到锻炼,给出更多的学习机会,使其施展才能。由此可见,学校的和谐管理是提高教育教学有效性,正确处理好学校内部的人际关系的灵丹妙药。在这方面要真正做好还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寻求共同目标、增强团结意识;第二,摆正各种关系,处理好人际之间的矛盾;第三,注重信息搜集,加强意见沟通;第四,加强自我修养,掌握协调人际关系的技巧。
2.校章校规的创新策略
学校的发展建设中,规章制度是重要的依据。新课改下,学校管理中依然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同时也要从学校发展实际出发对规章制度进行调整和完善,特别在学校管理模式上要实现穿心。
首先,学校管理中,要将“成绩”为主要衡量指标的模式打破,而是要对人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注重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还要考虑到教师的创新能力;对学生的学习质量,也要注重学生的实践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5]在学校管理中,对教师和学生的成绩淡化,而是采取过程性评价的方式,即注重教师的教学过程,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意识和学习态度,以使得评价起到引导作用,让学生和教师都勤于创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其次,对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要灵活运用,做到学校管理规范化却不会对规章制度盲从,而是要将管理理论落实到学校的具体发展实践中,从学校管理实际出发对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为学生塑造能够激发起学习积极意识的空间,从而使得学校管理中将“以人为本”真正意义地落实到位。
再次,學校管理中,要将民主思想充分发扬。学校管理活动中,除了管理人员之外,包括教师和学生都要参与其中,以提高学校管理效果。比如,在教师评价活动中要力求多元化,包括学校的教师和学生以及家长都要参与到学校管理评价中,并从评价工作实际出发构建一个评价系统,使学校管理更为科学化、人性化。学校管理中通过多方征求意见,对校园规章制度科学利用,就可以推进校园管理,从学校发展的角度出发推进学校管理的创新。
3.打造培养教师的平台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速度日益加快,教师职前所受教育已不能满足现代教育教学的需求,再加上教师业务素质是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的,因而教师的培养和提高显得尤为必要。另外,追求新知也是大多数教师所共有的心理特点。因此,学校管理者应针对不同阶段教师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培养方式和侧重点。对于教龄不满3年的新教师,可实施新老教师挂钩师徒结对,对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进行指导,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对于教龄在3~6年的中青年教师,应多创造发展和提高的机会,大胆使用青年教师,鼓励中、青年教师创优活动,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为教学教研骨干。对于教龄在6年以上的教师,可采用多参加高水平的学术交流会和进修访问等方式加以培养,使之尽快脱颖而出,成为区、市、省级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同时,要经常性地对教师们进行敬业爱岗、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思想教育;要开展“为师表、树形象”“讲师德、尽职责、创一流”等一系列教育活动。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坚定的职业观,以培养“不干则已,干则一流”的工作作风。鼓励教师们勤于学习、敢为人先,努力做“顶尖”的人。另外,可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办法,既分批分期地安排各类教师外出学习、交流,又邀请专家教授到校讲课。通过这些活动,拓宽教师的视野,提高教师的素质。鲁迅先生说:“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那么,同样,没有拿来的,教育也不能成为新的教育。
4.发掘其学习潜能
以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为本,把学生作为教学过程中学的主体,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是人文主义教育的核心。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工程之一。真正的课堂教学应该是一种启发式教学,其指导思想应该建立在平等、民主、快乐、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学校应致力于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与研究,建立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探究精神与实践能力为主的教学新体系。把培养学生的能力、调动其积极性,作为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标准。在教学活动中,创造和谐氛围,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培养自我调控能力,并为其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学生不断有成功体验,通过“设疑、讨论、交流”等形式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进而激发出他们的潜能。
三、结束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人们已经感受到一些变化,比如英语考试不再是一考定终身,而是多次考试取最高分;教师不再是围绕课本教学,更多关注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等。新课程改革是渐进的过程,永远没有终点,只要在正确的方向和坚定信念的带领下,走出一条适合学校自身的新课改之路,师生就会从中真正的体会到新课改的深远意义。新课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新课改的推进需要不断的摸索与推进。
参考文献
[1]范冬妮.新课改背景下学校规范化管理之我见[J].科学与财富,2015(3):135-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