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的有效路径

2017-11-14纳琰春

中国经贸 2017年21期
关键词:普惠金融有效途径商业银行

纳琰春

【摘 要】普惠金融的主要特点为单户收益低,潜在风险大以及客户覆盖广等。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将普惠金融作为近一段时期的业务发展重心与中长期的战略支撑,并取得也一定的成效,例如微小企业贷款规模与数量逐渐增高、农村金融普及范围持续扩大、社区金融也在逐渐发展零售市场等等。本文就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的有效路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商业银行;普惠金融;有效途径

2005年,联合国提出普惠金融这一概念,主要是指立足商业的可持续原则以及平等要求,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弱势群体是其重点服务对象。当前阶段,我国经济逐渐步入增速调整、供給侧改革以及结构优化等相关的新常态,将实体经济作为转型升级当中的主要承载,并且金融机构将其作为了重点服务对象。同时,由于我国政策红利逐渐向着实体经济方面倾斜,根据商业银行所具备的特点,来发展普惠金融成为了主要战略选择。

一、普惠金融不同于传统金融的特点

1.平等公平性

金融资源属于现代社会中企业与个体发展都必不可少的稀缺资源,并且所有个体都有权利享受符合自身需要的相关金融服务。但在现实社会当中,金融排斥所导致的金融资源配置异化,需要发展普惠金融来进行解决。

2.全面包容性

普惠金融通过英文直译后叫做“包容性金融”,现阶段传统单一的信贷支持逐渐变得无法满足个体对于金融服务方面的要求。按照个体差异化的相关需求,提供从支付结算到保险理财,再到融资信贷等全方位、多样化的金融支持,能够展现出金融服务对象以及金融供给方式所具有的包容性。

3.效率基础上的盈利性

提供金融服务并不回避赚取利润,但却受到管理水平低下的影响而出现效率低,利润无法增长的情况。因此,普惠金融的可持续性就要求在提升经营效率的同时,确保合理的利润水平。

二、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的必要性

1.政策红利引导金融资源向普惠金融倾斜

我国政府极其注重普惠金融的良好发展,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指出“大力发展普惠金融,让所有市场主体都能分享金融服务的雨露甘霖”;次年1月,国务院又颁布了《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并且又在同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普惠金融”这一观点。在今年的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要做好金融体制改革,大力支持各大中型商业银行建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因此,商业银行要利用政策红利,来对思路进行调整,积极发展普惠金融的相关业务,通过业务发展来推动战略转型,从而实现商业银行健康持续的发展。

2.不良贷款率上升,商业银行必须及时转型

现阶段,在产业结构调整、营改增以及经济增速放缓等背景下,商业银行净利润增速逐渐放缓,而不良贷款率却小幅度上升。

以中国工商银行等5家上市银行为例:据2016年年报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工商银行净利息收入与2015年相关有所下降,而净利润整体还是维持着个位数的慢增长趋势。2016年,其利息净为4718.46亿元,同比上年降低了360.21亿元,百分比为7.1%;而中国银行在2016年的利息净收入为3036.48亿元,比上年降低226.02亿元,百分比为6.88%;中国建设银行2016年净利息收入总额与上年相比降低了399.53亿元,其降幅百分比为8.73%。同时,在2016年交通、农业与建设银行净利润分别为672.1、1840.30以及2323.89亿元,增速百分比分别为1.02%、1.8%、1.53%。其次,《中国上市银行年报研究(2016)》中预测,“2017年我国上市银行中的不良贷款率会在1.8%左右”,与2016年相比有小幅度增长。

根据上述数据能够看出,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商业银行需要改变自身发展思路。因此,普惠金融就可以作为商业银行的转型思路,其具备的客户群体实体规模与资金需求较小等相关特点,能够在有效降低商业银行的系统性与流动性风险的同时,其巨大的客户群也可以有效扩大其业务范围。

3.互联网技术为商业银行搭建了普惠金融服务平台

普惠金融将信息技术作为基础,能够通过网络平台、大数据以及移动支付等方式对现有金融制度产生颠覆性的影响。并且在这样的操作模式当中,市场运转更加有效,从而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再与资本市场融资进行结合就能够实现与银行间接融资相同的效果及效率,并且还可以使得交易成本得到大幅度减少。因此,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来实现精准客户匹配、拓展客户规模、降低运营成本、提升资源适配、增强风控能力。

三、探究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的有效路径

1.通过大数据技术,构建动态信用评价体系

(1)需要与互联网平台进行密切的合作,构建出共赢的局面。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利用企业在互联网平台以及电商交易等当中所留的大量信息,例如客户评价以及交易金额等,来对其信用行为以及信用轨迹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估,从而设计出更加合理的信用评判标准。

(2)在定价方面要进行一定的创新,若定价过高就会导致客户无法承担以及需求减少。而定价过低则会导致金融机构失去积极性,出现供给短缺的情况。所以,商业银行要积极创新定价方式,准确预判客户存在的信用风险。现阶段,传统定价方式已经不适合普惠金融方面的客户群体,而基于大数据的动态互联网信用评价技术,打破了传统财务数据的评价发生,其能够通过智能模型让数据实现自学习、自适应以及自完善,并且数据分析判断的主要内容、方向以及评估方式较传统模型相比有着根本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预测准确性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2.利用现代技术降低渠道成本

借助现有移动互联技术,收集多个方面的数据,包括海量交易支付、融资结算以及资信评估等,使金融数据挖掘能力得以显著提升。在分析这些数据时,按照不同客户的风险与收益偏好,为其选择最佳的融资理财产品。与此同时,将云计算技术的智能化应用结合起来,准确度量所有客户的风险级别与风险敞口,进而使非系统性风险发生的概率大幅降低。除此之外,立足于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外部环境,构建以大数据为基础的互联网惠普金融信用征信体系,满足多层次,大范围条件,与传统征信体系区别开来,互联网金融机构应将民间创新征信系统建立起来,其包括弱势群体与小微企业,让征信指标更加丰富。

3.建设新型服务机制

最成功的以低成本解决偏远地区金融服务的案例非肯尼亚的手机银行莫属。肯尼亚当地移动电话运营商和英国移动电话公司一起推出的手机支付产品M-PESA是肯尼亚手机银行业务的前身。通信运营商在客户的手机SIM卡中集成金融运用,为在其营业网点注册开通这一服务的客户提供多项金融服务,包括转账汇款、账户查询、消费支付、代理点存取现等。M-PESA在肯尼亚已经推出就取得了快速发展,到2013年底,其已拥有2000多万用户,所占比例接近全国总人口数的一半,肯尼亚境内的M-PESA业务代理服务店达5万多个。其作为一种为边远地区提供小额金融服务的重要手段,以虚拟、移动交易的方式让金融基础设施不足的缺陷得到了有效弥补,且价格也相对低廉。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经济的背景下,商业银行要跟随普惠金融业务的发展来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所以探讨适合商业银行普惠金融发展的有效模式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为了构建普惠型商业银行,就需要商业银行秉着以实体经济为本以及以人为本的观念,对传统经营模式进行改造,寻找其发展普惠金融的有效途径,从而推动我国商业银行普惠金融持续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凤芝,张耸,刘建.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路径探析[J].中国经贸,2017(10).

[2]盛日玲.浅析我国商业银行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路径[J].南方农村,2017,33(1):47-49.

[3]王楠.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路径探析——基于商业银行视角[J].江苏商论,2017(3):107-108.

[4]刘韬.普惠金融的现实困境与对策研究——基于商业银行视角[J].中国集体经济,2017(7):81-83.endprint

猜你喜欢

普惠金融有效途径商业银行
2020中国商业银行竞争里评价获奖名单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2018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结果
欠发达县域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企业纪检监察部门与时俱进推动效能监察工作的有效途径探究
国际法务会计应用现状研究
新经济形势下加强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分析
农村普惠金融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