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国有制造企业内部控制探究

2017-11-14潘媛媛李枫

经营者 2017年9期
关键词:防范措施风险管理内部控制

潘媛媛 李枫

摘 要 国有经济在盈利的同时承担着维护国家经济稳定运行的重任,因此上级国资部门对企业内部控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国有制造企业通常存在垄断现象,导致其风险管理意识不强,内部控制有待强化。本文从国有制造企业内部控制原则着手,探究加强内部控制的措施,助力国有制造企业有效防范风险。

关键词 国有制造企业 内部控制 风险管理 防范措施

国有性质的制造企业尤其是大型制造企业的产品技术含量一般较高,且占用资金较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而内部控制指的是企业为实现管理目标、提高经营效率,选择实施一系列保证资产安全、防范舞弊违法的制约活动,其本质在于防范或尽可能降低企业风险,主要包括经营风险、资金风险、财务风险等。本文就基于风险管理,探究加强国有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

一、国有制造企业内部控制原则

基于风险管理的国有制造企业内部控制原则主要包括强支撑、短流程。强支撑体现在详尽的业务计划体系、规范的制度体系等硬性层面和管理理念、企业文化、道德等软性层面。国有制造企业的业务流程与制度等硬性支撑相对完善,重点要关注软性支撑,促进对企业董事会与管理层的道德建设,加大防控廉政风险的力度。在企业文化层面,国有制造企业尚未形成完善的企业文化建设体系与评估制度,需要在内部控制的强化中重点关注。过长的内部控制流程与高度集中的权力会弱化国有制造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增大企业经营风险,降低经营效率。[1]所以,国有制造企业在内部控制中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兼顾成本与效益。当然,在国有制造企业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中,监督与授权并存,监督不得缺位也不能过度,以便提高企业运营效果。

二、加强国有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建议

(一)落实内部控制,防范企业经营风险

国有制造企业的经营与制度建设不可分割,制度问题具有长期性、根本性等特点,建设经营风险内部控制体系更离不开制度建设。制度问题通常会影响企业建设及实施风险内控,深化制度建设、落实内部控制就成为国有制造企业长期的话题。

一是落实企业内部牵制机制,首先在企业层面上,需要企业董事会、审计委员会、监事会、经理层及内部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并承担相应责任。其次在业务层面上,通过合理设置岗位、控制权责,坚持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尤其是对于关键岗位要采取垂直管理与定期轮换制,改善牵制效果。针对国有制造企业业务工作及岗位轮换中所暴露的缺陷、问题,必须充分分析,及时整改,降低发生舞弊欺诈行为的可能性。二是完善稽核机制,用有效的监控确保有效实施风险内控,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与企业文化软约束,定期自查自检,融入风险内控理念,推动企业有序运行内控风险管理体系。企业还应推出配套措施,形成内部控制检查考核标准、检查结果的奖惩办法,定期执行评估反馈机制,在每一名员工的日常工作中真正融入风险内控,确保层层推进内部控制工作。三是加大宣传风险内控的力度,让企业员工形成主人翁意识与归属感,自愿参与风险内部控制活动。同时还需依托内部多种渠道增强经营者与管理者的风险意识,激励他们自觉学习现代管理知识,掌握风险内控管理流程,关注企业经营风险,发掘经营管理漏洞,全面、有效地运行国有制造企业风险内控体系。

(二)加强内部管控,防范企业资金风险

现代国有制造企业管理体系的中心是财务管理,它始终贯穿于制造企业经营与管理的全过程。而资金管理又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重心,目标就是通过合理取得资金并有效运用资金,实现最大化的企业价值。[2]所以资金管理关乎企业命运,防范资金风险是国有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是健全企业内部资金调度控制制度。国有制造企业应从授权审批制度以及分离不相容职务制度等入手,结合实际情况建立资金分级审批的权限与标准,重大项目应当按照程序实行集体决策或者联签制度。发挥出财务人员对资金的审核与监督职能,依据合同协议严格审核所用资金的合理性,杜绝管控不严造成的资金侵占、挪用、抽逃等违规行为发生;财务部门根据年初制定现金流量预算、资本支出预算,严格安排资金支出,依托制度遏制资金使用中的人为错误、失误等现象的发生;审计部门则要定期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内部审计,降低资金风险。二是集中管理资金。国有制造企业要对企业各项资金进行统筹管理,将所有资金来往活动均纳入财务部门的控制,解决多头开户、资金账外循环等问题,确保集中统一管理资金。定期组织召开资金调度会,综合分析资金使用情况,合理安排资金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三是形成资金管理风险预警监测机制,从国有制造企业资金的供给、投放、周转、债务风险等方面考虑,完善预警监测指标,明确重点监测的对象与领域,分析重要的经营活动现金流、资产负债率以及带息负债比率等指标的变动情况,对项目投资、大额对外投资等重点跟踪和关注,及时预警资金风险,做好应急预案,及时纠正并有效防范企业的资金风险。

(三)促进财务内控,防范企业财务风险

完善的国有制造企业管理制度不但能约束企业管理者,还能制衡企业有关于财务活动的机构设置、职权规范、人员配备等。[3]所以,为防范国有制造企业发生财务风险,需要完善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作为保障,规定财务行为、内部关系协调的规章制度,明晰权责,促进财务内控的强化。

一是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健全财务内部控制流程,规范国有制造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二是将财务风险防范纳入企业内部管理,从企业的整体层面到各个部门、各位员工等均形成强烈的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尤其是国有制造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要积极联合风险管理部门、审计部门、内控部门等全面落实财务内部检查与管理工作。三是赋予国有制造企业管理者与员工对应的权力,让他们充分施展自身才华,在企业内部建章立制,形成权力制衡制度,减少因伪造会计资料或滥用职权而引发财务风险。

三、结语

随着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对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新的问题与羁绊也不断出现。从当前的情况看,国有制造企业的内部控制依旧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需要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并突出内部控制对于防范风险的重要作用,结合自身特点,从企业层面和业务层面两方面入手,融合风险管理理念,进一步加强对企业经营风险、资金风险、财务风险等的防范,找到国有制造企业的特色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之路。

(潘媛媛单位为航天海鹰<镇江>特种材料有限公司;李枫单位为航天特种材料及工艺技术研究所)

参考文献

[1] 管东涛.制造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师,2016(17):47-48.

[2] 刘浏.基于财务视角下制造企业内部控制问题[J].现代国企研究,2015(18):46+48.

[3] 梅德生.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的探索與思考——以制造企业为例[J].中国商论,2017(10):73-74.endprint

猜你喜欢

防范措施风险管理内部控制
夏季开空调,怎样才能不生病?做好这些防范措施很重要
心脑血管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探究
住房公积金风险管理信息化审计探讨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