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干眼症的相关因素与临床表现分析
2017-11-14周怡苑周丹虹
周怡苑 周丹虹
【摘要】 目的:分析儿童干眼症的相关因素与临床表现。方法:收集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在笔者所在医院门诊就诊的63例干眼症患儿的病史资料、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及相关检查结果。结果:儿童干眼症以瞬目异常、眼痒、眼红、异物感、分泌物多、畏光等为主要症状。其中过敏性结膜炎21例,VDT综合征17例,有偏食习惯5例,睑板腺炎反复发作2例,多因素相关18例。结论:儿童干眼症多以瞬目异常为首要临床表现,重视相关因素有助于防治儿童干眼症。
【关键词】 干眼症; 儿童; 临床表现
doi:10.14033/j.cnki.cfmr.2017.21.06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21-0123-02
干眼症是眼科常见疾病之一[1],指任何原因引起的泪液质或量及动力学的异常,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和(或)眼表面的异常,并伴有眼部不适症状的一类疾病。随着临床工作中发现儿童出现频繁眨眼、眼干涩、畏光及其他不适症状越来越多,逐渐引起眼科医生的重视。但由于患儿表达能力较差,检查配合度较低,儿童干眼症容易被忽略。本文探讨儿童干眼症的相关因素与临床表现,为防治儿童干眼症提供依据,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在笔者所在医院门诊就诊的63例干眼症患儿,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笔者所在医院眼科门诊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就诊的儿童干眼症患儿63例(126眼),由于儿童干眼症目前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本研究参考成年人干眼症的诊断标准,患儿表现为有异物感、干燥感、烧灼感、眼部不适感、视力波动等主观症状;BUT测量结果强阳性或BUT测量结果阳性且角膜染色阳性。过敏性结膜炎表现为双眼奇痒、眼干、瞬目次数增加,季节性强,有过敏史,特征性双侧上睑结膜巨大乳頭、角巩膜缘呈胶质状隆起或结节[2]。患儿中男37例,女26例,男女比例为1.423∶1;年龄5~13岁,平均(7.65±1.89)岁;病程2周~6个月。
1.2 方法
(1)病史采集。询问有无过敏性结膜炎病史、慢性结膜炎病史、霰粒肿病史、睑缘炎病史等;有无长期眼部用药史;是否经常看电视或使用电子产品;有无偏食习惯等。(2)临床表现。记录瞬目异常,眼痒,眼红,干涩感,异物感,流泪,分泌物多,畏光,疼痛,视力波动等眼部症状。(3)常规检查。检查视力、裂隙灯(眼睑位置形态有无异常,睑缘有无充血,睑板腺有无阻塞、睑板腺脂质分泌物的性状,是否存在结膜充血、乳头增生、滤泡形成及分泌物增多等)、屈光度。(4)诊断试验。①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测量,荧光素钠溶液滴入结膜囊,嘱眨眼数次,在裂隙灯钴蓝光带下测量患儿从睁眼到角膜出现第1个黑斑的时间,重复3次,取平均值。②角膜荧光素染色(fluorescent,FL),观察角膜上皮的完整性,采用2%荧光素钠溶液染色角膜,阳性表明存在角膜上皮缺损。因患儿年龄偏小,检查欠配合,未进行Schirmer试验。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并记录瞬目频繁、眼痒、眼红、异物感、流泪、分泌物多、畏光、疼痛、视力波动的情况;统计BUT阳性、强阳性及FL阳性的情况;BUT判断标准:5 s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63例患儿中,大多数患儿以瞬目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共51例(80.95%);眼痒43例(68.25%);眼红32例(50.79%);异物感47例(74.60%);流泪23例(36.50%);分泌物多26例(41.27%);畏光38例(60.32%);疼痛13例(20.63%);视力波动19例(30.16%),见图1。 2.2 检查结果与相关因素 63例确诊干眼症患儿的BUT均低于10 s,其中强阳性47例(74.60%),平均BUT为(5.24±1.15)s。角膜荧光染色阳性38例(60.32%)。其中过敏性结膜炎21例,VDT综合征17例,有偏食习惯5例,睑板腺炎反复发作致睑板腺功能障碍(MDG)2例,多因素相关18例,见表1。 3 讨论 随着生活质量提高,干眼症逐渐被人们重视,其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通常认为干眼症多发于成年人,与年龄增长而泪液分泌功能减弱、睑板腺功能障碍增多相关。随着近年来的报道研究逐渐增加,人们发现儿童干眼症也是实际存在的。尤其在环境污染加重、不合理的饮食、电视及各种电子产品的普遍使用、繁重的学习任务等影响下,干眼症已经成为影响儿童眼部健康的一类疾病[3]。通过对门诊收集的病例进行分析,大多数患儿以瞬目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尤其在年龄偏低的儿童,多由家长发现其瞬目异常而就诊。成年人干眼症主观症状以视疲劳、干涩感常见。而眼痒、眼红、异物感、分泌物多、畏光等不适症状与结膜炎表现类似。由于患儿通常表述不清,容易造成误诊,眼科医生不能忽视儿童干眼症的可能性,要提高对儿童干眼症临床表现的认识。 文献[3]研究发现,儿童的泪液分泌高于成年人。多数儿童干眼症的发生不是由于泪液分泌不足,而是与各种因素造成的泪膜稳定性下降有关。其中过敏性结膜炎与VDT综合征相关者最多。随着空气污染的加重,过敏性结膜炎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文献[4]研究表明,过敏性结膜炎患儿由于嗜酸性粒细胞的活化、炎性因子的释放,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进而引起结膜杯状细胞的损伤、丢失,因黏液层缺乏而造成干眼。而干眼症导致眼表防御力降低,减少了泪液冲刷抗原的作用,泪液中抗原的浓度增加又会加重过敏性结膜炎[5]。另外,由于过敏性结膜炎患儿多有长期使用抗过敏滴眼液史,药物本身的毒性、防腐剂的毒性也会促进干眼症的发生。由于科技水平提高,更多的电子产品进入生活,而研究发现儿童是VDT综合征的易感人群[6],以瞬目次数增多为主要表现。文献[7]研究显示,异常的瞬目次数增多导致不完全瞬目增多,破坏泪液分布,而使泪膜稳定性下降,造成眼表干燥;另一方面眼睑的频繁运动增加了眼表的机械性摩擦,容易破坏眼表上皮完整。泪膜的保护功能下降,造成眼表干燥,引起患儿主观感觉干涩不适、视疲劳、畏光、流泪等症状;干燥的角结膜也更容易被空气中病菌、粉尘和其他刺激侵袭,出现眼红、眼痛等症状[8]。儿童长时间看电视、使用电子产品,导致瞬目异常,容易造成干眼并影响视力,这种情况寒暑假期间更加明显。本研究VDT综合征患儿主诉每天看电视或使用电子产品时间>2 h,这些患儿在减少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及适当使用人工泪液型眼液治疗后,症状大多有明显改善。本研究中发现,因反复发生睑板腺炎导致MGD而发生干眼症2例。睑板腺功能障碍与细菌感染存在密切联系。睑板腺功能异常时,泪膜蒸发加强,而导致干眼症。睑板腺功能对干眼严重度的影响相对于泪液量更大[9]。此外,由于饮食习惯不佳,偏食挑食导致VitA、微量元素等摄入不足,也会损害结膜杯状细胞,影响泪膜稳定性,造成干眼[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