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ICC置管在肿瘤化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7-11-14黄娟许传莹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21期
关键词:肿瘤护理

黄娟 许传莹

【摘要】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技术在肿瘤护理中的效果。方法:以2015年6月-2016年6月到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85例在化疗护理中采用PICC技术的肿瘤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2012年1-12月92例采用静脉留置针的方法进行化疗护理的肿瘤患者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发生药物外渗、静脉炎和局部感染的情况。结果:观察组肿瘤化疗患者利用PICC技术之后发生药物外渗、静脉炎和局部感染的情况均少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是目前肿瘤护理中较为先进的治疗手段,能有效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手术过程操作较为便捷,安全系数较高,因此,在肿瘤护理领域应将该技术进行大范围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 PICC技术; 肿瘤; 护理

doi:10.14033/j.cnki.cfmr.2017.21.05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21-0110-03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技术(PICC)是目前肿瘤护理领域较为先进的导管护理技术[1]。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中心静脉穿刺所带来的风险,由于导管的滞留时间较长,所以极大的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由于该项技术是通过直接向静脉注射渗透性较强的药物进行治疗,所以治疗效果十分明显[2]。但是,患者在接受PICC干预治疗之后,容易形成深静脉血栓,对患者健康产生影响,给患者家庭造成经济负担[3]。因次,对肿瘤患者进行PICC术后护理对患者的康复治疗十分重要,不仅可以有效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更能减轻患者痛苦。现对85例患者的病情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到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85例在化疗护理中采用PICC技术的肿瘤患者设为观察组,其中男36例,女49例;患者年龄为35~77岁,平均(43.0±6.8)岁。其中乳腺癌患者23例,淋巴癌患者5例,肝癌患者12例,脑部肿瘤13例,肺癌患者14例,肠癌患者18例。另选2012年1-12月92例采用静脉留置针的方法进行化疗护理的肿瘤患者设为对照组,其中男40例,女52例;患者年龄36~78岁,平均(42.0±5.2)岁。其中乳腺癌患者21例,淋巴癌患者8例,肝癌患者14例,脑部肿瘤15例,肺癌患者13例,肠癌患者2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通过病理学证实为恶性肿瘤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静脉留置针方式,静脉留置针选用型号20-22G,选择弹性较好粗直的静脉血管进行穿刺,并做好消毒固定等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采用PICC置管技术,具体方法如下。

1.2.1 术前护理 在手术开始前,首先应向患者简单介绍手术流程以及置管作用,使患者放松心情,主动配合手术治疗。在手术开始之前,护理人员应先对患者的凝血功能以及血液的黏稠度进行记录,指导家属帮助患者对手术部位进行清洁,使患者皮肤保持干燥、卫生。在必要的情况下,帮助患者理发、剪指甲以及更换手术服。

1.2.2 置管方法 置管位置首要选择贵要静脉,因为贵要静脉整体较为平直,且静脉血管较粗,静脉瓣相较于其他部位也相对较少,在患者手部呈现自然垂直的状态时,便于导管直接接入上腔静脉,此种置管方式的治疗效果最好。除此之外,还可以选择头部静脉与肘部正中位置的静脉进行置管。具体操作过程中,对穿刺点周围直径为20 cm以上的面积进行消毒处理,导管必须事先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消毒。插管过程中,进针的角度必须控制在15°~30°,出现回血时再进针并送鞘,最后将针撤出。最后将导管通过导管鞘置入患者的中心静脉,撤出穿刺针、插管鞘及导丝。连接肝素帽,利用肝素盐水进行正压封管。上述步骤操做完成后,对穿刺点周围用医用酒精或碘伏进行消毒。

1.2.3 术后护理 置管后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24 h密切监控,观察穿刺点周围是否存在肿胀、渗血的情况,询问患者穿刺点周围是否有痛感。实时监测患者心率变化及输液速度。对患者进行体温测量记录,如果患者体温出现明显起伏变化且原因尚不明确时,应考虑是否与置管有关。每天检查患者导管固定情况以及导管是否畅通,密切观察穿刺点是否有疼痛肿胀的情况出现,保证导管通畅无阻塞。穿刺之后3 d,透明敷贴需要每天进行更换,3 d之后,需要每周更换2次。嘱咐患者在置管结束之后的4 h以后进行握拳运动,并可适当进行屈伸前臂活动。置管后的第2天上午开始,每天在输液开始之前进行前臂屈伸和握拳运动各20次,临睡前再进行以上两项运动各20次。在置管术完成之后,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对患者使用抗生素以及止血、溶栓药物进行配合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统计对比两组患者化疗过程中有无出现药物外渗、静脉炎和局部感染等情况。化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满意度进行评价,评价方法采用笔者所在医院自行设计的题目,总分为100分,90~100分为非常满意,60~89分为满意,0~59分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用字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兩组患者药物外渗、静脉炎和局部感染情况比较

观察组肿瘤患者利用PICC技术之后无药物外渗发生,发生静脉炎和局部感染的情况均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化疗后满意度比较

采用PICC技术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采用静脉留置针方式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endprint

3 讨论

传统静脉置管对肿瘤化疗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由于患者身体状况较差,所以常采用多次中期或者长期对患者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注射浓度较高的营养物质和化疗药物[4]。如此反复进行静脉穿刺不仅会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和心理负担,还会对外周血管造成伤害。在使用PICC导管术进行治疗过程中,由于导管的置入的位置常处于锁骨下静脉和上腔静脉,此处的血管较粗,血流丰富,可以很快将注射的药物进行稀释,很大程度上减轻了药物对血管造成的影响,对患者血管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且有利于药物快速直达病灶,提高患者治疗效果[5-6]。

通常情况下,PICC引起的不良反应主要有静脉炎、导管阻塞、局部感染及管腔内返血这几种情况[7]。其中导管阻塞是置管过程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其出现原因较为复杂,主要是由于正压封管手法不正确使得血液流向不正常;或者置管时间较长导致微血栓的情况出现;导管在插管过程中出现弯折;由于患者血液黏稠度较高,大分子药物注射之后由于输液流速较慢,使得药物分子与血管壁粘连,从而阻塞导管[8-10]。在置管过程中要避免血管阻塞情况发生应根据阻塞出现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例如,封管时应边退针,边注射,在退针的过程中,要保持导管处于正压状态,确保正压封管。合理安排置管时间,如果需要进行长时间置管,就要采用小分子肝素5000 U,采用每12小时进行一次注射治疗的频率进行皮下注射[11]。

对肿瘤患者使用PICC术进行治疗,是目前肿瘤护理中较为常见的办法,在应用过程中,PICC技术具有操作便捷、辅助医疗设备较少、且治疗效果好,安全系数高的优点。在研究中,观察组肿瘤化疗患者利用PICC技术之后发生药物外渗、静脉炎和局部感染的情况均少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PICC技术可以帮助患者顺利进行治疗,且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明显降低,极大减轻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减少患者的不适感,相信PICC技术会在对肿瘤患者的护理中被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涂桂英,何琴,张国平,等.护理流程对PICC置管术患者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4,35(11):2461-2462.

[2]凌秀珍,谢春霞,郭素萍.肿瘤化疗患者留置PICC导管的规范化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5):63-65.

[3]汤琳琳.规范化维护管理在急诊PICC置管患者中的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7):112.

[4]赵芳.PICC置管在乳腺癌化疗中的临床应用[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3,19(1):140-141.

[5]郑鹏.PICC导管与静脉留置针在艾恒化疗中的应用比较[J].临床护理杂志,2012,11(6):67-69.

[6]崔日珍.肿瘤患者PICC置管中细节管理应用的可行性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0):90-91.

[7]陈银兰,谈文霞,鲍士凤.中心静脉置管与静脉留置针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比较[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0,12(2):169-170.

[8]刘均,陈晓玲.肺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中护理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23):83-85.

[9]申巧红,李晓芳,牛俊丽,等.PICC在恶性血液病患者的应用及体会[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2):120.

[10]杨金丽,张海兵,郑少俊.护理干预预防肿瘤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效果评价[J].中华医院感染學杂志,2013,11(2):2581-2582.

[11]陈金霞,计成阜,孙乃同.PICC在恶性血液病患者中的应用及并发症处理[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2):314-315.

(收稿日期:2017-03-07)endprint

猜你喜欢

肿瘤护理
中西医结合护理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致命肿瘤忽然消失
肿瘤标志物的认识误区
“饿死”肿瘤的纳米机器人
肿瘤标志物正常不等于没有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