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训练技术在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2017-11-14孙成侠
孙成侠
【摘要】目的 探讨总结将呼吸训练技术应用于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和护理体会。方法 以我社区2016年4月~2017年1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添加呼吸训练护理技术。护理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肺功能恢复情况,并总结COPD患者社区护理体会。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44%、护理质量评分为(92.1±2.2),均高于对照组的75%、(85.3±2),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肺功能对比,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COPD患者护理中,添加呼吸训练技术后,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护理质量,有助于患者康复。
【关键词】呼吸训练;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18..01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与气道的炎性反应增强有关,若治疗不及时,可导致肺心病等严重并发症[1]。COPD患者常合并发生重症呼吸衰竭,并发症多,导致患者死亡率升高。但由于本病的病因之一与外界刺激有关,肺功能降低,故除临床用药治疗外,临床护理和呼吸训练也至关重要。呼吸训练是康复期使用的一种护理方法,可以促进患者肺功能康复,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本文将就社区进行呼吸训练的护理经验进行探讨,以期为后续临床护理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呼吸科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72例,患者均为我社区的住院治疗后康复期患者。其中,男37例,女35例;年龄45~62岁。入选标准:肺功能检查,用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FVC<70%,排除其他心脑血管疾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平均年龄(56.2±2.1)岁,观察组平均年龄(56.5±1.7)岁。在常规治疗后,来我社区进行护理,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预后结局总结后续训练护理效果和护理体会。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抗炎、吸氧、止咳化痰等对症支持治疗。同时给予患者呼吸内科常规护理措施。
观察组:呼吸训练包括缩唇呼吸、坐式呼吸、腹式呼吸三种呼吸方法,于患者入院后即对患者进行呼吸训练的方法指导,使患者慢慢掌握不同的呼吸训练方法,具体如下:(1)缩唇呼吸:选择空气新鲜的地区和时间,嘱患者全身放松,在闭口状态下经鼻吸气,同时尽量下移膈肌,尽量吸气,屏气3秒,然后用缩唇的方式,通过腹肌收缩慢慢将气体排出[2]。训练频率为10次/分,每天练习,逐渐增加练习时间。(2)坐式呼吸:患者盘腿而坐,上身挺直,双手放置在膝盖上,深呼吸直至满足自身最大肺活量,在屏气5秒,后缓缓吐气,每天练习15~20次为宜。(3)腹式呼吸:患者放松,吸气的同时隆起腹部,呼气时则收缩腹部,5 min/ 次。当呼气时可以用手按压腹部,通过缩唇缓慢呼气,当吸气时则尽量使肚子抵抗手[3]。以上呼吸方法,患者若初学不易掌握技巧,可由护理人员先进行示范,逐渐使患者掌握呼吸训练技巧,及时纠正患者的不规范动作。
1.3 评价指标
患者的肺功能评价指标为1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1秒钟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及最大肺活量(VC)[4]。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进行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评分调查。护理满意度分为满意和不满意两项,统计对本次护理满意的例数及百分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44%、护理质量评分为(92.1±2.2),均高于对照组的75.00%、(85.3±2.0),组间对比,(P<0.05)。
(2)治疗后两组肺功能对比,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小 结
COPD首选表现为轻度的咳嗽、咳痰症状,病情进展患者逐渐出现喘憋症状,自觉呼吸困难,且呼吸困难呈进行性加重。该病病程发展较为缓慢,轻度刺激也可引起急性发作,故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很大。COPD急性发作期可能合并肺动脉高压、右心衰竭,使病情进展开始迅速,且随着患者肺通气功能恶化,可引发肺性脑病等,故患者临床死亡率较高[5]。
呼吸训练是通过逐渐进行的不同类型的呼吸方式,逐渐提升患者原本减弱的呼吸肌的功能减弱,逐步减少肺部的气体潴留,提高肺和胸廓的顺应性,提高肺的通气量[6]。其中,缩唇训练通过增加唇部阻力,提高气道内压,有利于气体排出,改善气体交换。腹式呼吸可以增强膈肌呼吸肌的功能,提高呼吸效率,增强排痰能力,均可改善患者肺功能[7]。通过本次探究,笔者也发现,不同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不同,接受呼吸训练的程度也不同,还需要根据患者情况,科学制定针对性的呼吸训练计划,随时进行时间、频率、训练类型的调整,必要时进行示范,对于接受差的患者进行详细讲解和积极宣教也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呼吸训练,社区呼吸训练具有良好的可及性,患者接受程度好,该方法可有效改善其肺功能,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黄文洁,华亚芳,周红燕,等.6 min步行联合呼吸训练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6):8-10.
[2] 刘新霞.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及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8):199-121.
[3] 裴 艳.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及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0):207-208.
[4] 乔红伟.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及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6):220-221.
[5] 韩 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呼吸训练对肺功能的影响及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1):219-220.
[6] 張舒雯.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J].山西医药杂志,2012,41(8):
865-866.
[7] 许荣梅.负荷深呼吸训练治疗中老年烟民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效果[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2(20):5013.
本文编辑:李 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