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对幼儿进行观察与分析研究

2017-11-14高小燕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常规行为习惯规则

高小燕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3-0050-02

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幼儿的学习无论是内容还是方式,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在生活中学习与发展是幼儿一个显著特点,融教育于一日生活中也由此成为幼儿教育的一显著特点。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远远大过于教幼儿念儿歌、讲故事,幼儿期是人生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个性品质的养成在这一时期显得尤为重要。幼儿园的一日活动通常可划分为九个环节:入园环节、盥洗环节、进餐点环节、喝水环节、入厕环节、自由活动环节、午睡环节、离园环节和集体教学环节,现就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常规谈谈自己的尝试和体会。

一、创设“有准备”的环境,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习惯

幼儿进入幼儿园后,是人生第一个正式社会组织,他需要与其他成员共同遵守集体规则,我们应为他们创造一个能驱使幼儿自主的接触环境、喜爱环境和适应环境,进而自觉遵守集体规则。

(一)图示法

图示法是给幼儿习得各种活动秩序敞开一扇大门。如:在幼儿喝水间中粘贴幼儿排队喝水的图片、盥洗室中粘贴幼儿洗手的流程图、区域活动中的入区规则图等,简单明了的图示,使幼儿在喝水、洗手、区域活动等常规要求一目了然,无需老师一味的说教。再如,在班级外的墙上,根据幼儿的喜好,将各种好行为、好习惯的要求同幼儿喜爱的卡通形象结合起来,张贴在楼道内,在赏心悦目的教育氛围中,随时随地的提醒幼儿遵守幼儿园常规。

(二)“规则”游戏

幼儿喜爱模仿,我们多用表扬鼓励的方式激发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习惯,但应如何让幼儿在愉悦、自觉的氛围中养成习惯,老师又能摆脱的“啰嗦”表扬,我设计了一个“七色花”,每一个花瓣都代表不一样的常规,如:红色的花瓣代表今天有跟老师、同学有礼貌的问好;黄色花瓣代表今天我有排队喝水……幼儿被表扬一次就将相对应颜色的小花贴在花瓣上。此刻,我们可以看到在经过教师设计的良好环境中,幼儿积极的情感、情绪得到了体验,幼儿愉快的、不知不觉的理解和接受常规。

“把《指南》的实施融入一日生活中”是追求幼儿园教育的自然与无痕,让幼儿园教育与生活一体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幼儿不知道、也不可能理解教育的目标和自己的未来,不可能理解成人对他们未来操心的意义,甚至会被误解为是一种强迫、一种负担。对幼儿来说,吃喝拉撒睡,加上游戏、交往、在环境中探究等等有趣的活动,就是他们每天踏实而快乐的生活。因此,幼儿教育必须在保证幼儿过的幸福、快乐的前提下进行,把幼儿教育自然地和幼儿的生活融为一体。

二、遵循教育法则,培养良好的常规习惯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幼儿像一张白纸,可塑性强,也是一生中的起点,因此应及时抓住有利的计划加以培养。

(一)秩序法则

蒙台梭利认为:秩序是各种物品与环境的关系,即每种物品在环境中应该处于什么位置,以及使用的规则和方法,这样就能形成一个有秩序的环境,让幼儿体验稳定和安宁。如,在幼儿区域活动中,柜子中的玩具如何收放整齐。因此,我们给幼儿准备材料时,我们将材料按区域分开,并在摆放物品的橱柜上和裝有玩具的盘子上贴上相对应的标志图,同时,还根据材料和环境的特点制定了物品使用、取放规则,这样,保护、管理玩具的责任就交给了幼儿,又缩短常规形成的进程。

(二)奖惩法则

蒙台梭利认为:幼儿的行为习惯一旦形成,教师在执行纪律的过程中,就要按一定的原则和方法严格监督。因此,我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采取不同的奖惩方法,如,小班模仿能力强,我就以榜样学习的方法;中、大班的幼儿已有一定的是非辨别能力,可以组织幼儿讨论。

引导幼儿以小主人的身份体验自己的力量与创造的欢乐,幼儿园的教育过程就是让幼儿真实地体验生活、主动参与并创造生活的过程,把发展幼儿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动手能力,懂得能与同伴一起游戏的乐趣,并共同遵守游戏规则当着常规习惯来培养。

三、家园协调一致,促进常规习惯形成

很多家长会反映到,老师的方法真多,可是在家里,都没有像在幼儿园这么乖。在幼儿园为什么幼儿就能有不挑食、会收拾玩具、东西能轻拿轻放等良好的习惯呢?原因就因为幼儿园有集体效应,有模仿,有比赛,有良好的强化激励作用。可是,幼儿在幼儿园里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家中全“忘”了,除了幼儿习惯具有不稳定因素之外,主要还是因为家里家长过于宠爱,没有制定严格的规则。所以在常规的培养上,家长应与幼儿园进行良好的沟通,延续幼儿在幼儿园中的常规制度,做到家园配合、协调一致。

常规教育是利用规则循序渐进对幼儿进行良好发展的一种教育,是为孩子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重视一日生活的每一个环节,是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有力抵制。小学化倾向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忽视幼儿的游戏、生活,忽视幼儿在生活中的学习与发展,特别是忽视幼儿社会性与情感、学习兴趣、学习品质、自我学习等方面的发展。幼儿园应当通过实施《指南》,深入改革,在一日生活各环节中,全面地支持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这不仅为幼儿上小学做好准备,也着眼于他们一生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研究幼儿的生活,如何把幼儿的行为习惯融入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中去培养,教师就必须了解幼儿的生活,促进教师更多地思考和关注幼儿的生活,从而从根本上提高教育的专业素质,促进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提高。endprint

猜你喜欢

常规行为习惯规则
常规之外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让规则不规则
不如吃茶去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破常规 获巧解
二则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