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幼儿园特色乡土课程的建构实践

2017-11-14李丽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童谣乡土民间

李丽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3-0047-01

近年来,我们对农村幼儿园特色乡土课程的建构进行了实践与探索。我们充分挖掘农村特色资源,使之成为幼儿活动、学习的素材,丰富课程内容,建构园本课程体系,促进了幼儿全面发展。

一、利用乡土自然资源,丰富区域活动课程

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为区域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我们充分挖掘教师潜能,创新思路、交流做法、积累经验,形成了适合我们农村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体系。

1.科学规划课程,开发区域活动。我们围绕“河南省农村学校应用性科研课题”《农村幼儿园乡土课程建构研究》,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和主题活动,充分发挥全园教师的创造力,对每项活动从目标、材料准备、操作方法、指导要点等方面认真规划,反复修改,开发了编织、布艺、线绳、粘贴、纸工、泥工六个系列的内容,形成了融观察、动手、益智、探究于一体的区域活动体系。在小班设置了巧手坊、益智区、搭建区、豆豆书吧、娃娃家等区域。中大班幼儿动手能力强,在原有区域的基础上,每班重点设置了2至3个特色区域:“编织屋”内提供玉米皮、麦秆、彩绳等材料,开展编烟袋、戒指、蛋网、中国结等活动;“布艺坊”与民间手工艺相结合,开展缝制沙包、荷包、鞋垫、刺绣等活动;“粘贴坊”内根据提供的锯末、苍耳、种子、彩纸等材料开展各类粘贴活动。同时结合孩子的个别差异和季节特点,我们不断调整、完善内容,为孩子提供了宽松自由的活动环境,较好的促进了幼儿能力和个性发展。

2.广泛收集材料,丰富区域活动。区域活动中的材料是不会说话的老师,它为孩子和知识之间搭起了桥梁,是孩子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工具,是幼儿在区域中进行各类学习活动的有效载体。我们收集的材料主要有四类:一是农村自然材料,二是农产品材料,三是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四是幼儿身边的材料。我们发动家长、幼儿及教师广泛收集,并对材料进行有目的地筛选、清洗和归类,分装入盒,合理利用。如玉米秆,长的当扁担挑着玩、当枪扛着玩、当马骑着玩,短的投放到建构区用来搭建、拼摆,再短的剪成小段、用来做风铃、眼镜、灯笼……收集的材料安全、卫生、经济、实惠,可操作性强,受到孩子们的喜欢。

3.提高资源利用,精心组织活动。自然资源具有低结构、多功能、挑战层次多的特点,一种材料往往蕴含着促进幼儿发展的多项意义,在设计活动时尽量挖掘材料的利用价值,让幼儿用不同的方法操作相同的材料,获得不同的体验与经验。一是在多个区域使用一种材料,让孩子在一物多用、一物多玩中可以体验到想象和创造的乐趣。二是在不同年龄段使用一种材料,让幼儿按自己的方式探索学习获得发展。三是在不同性格孩子手中体现同种材料的不同价值,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发展水平和喜好自由选择材料可以促进孩子富有个性的发展。四是递进延伸使用同类材料,幼儿可以在一次次的操作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五是多种材料的组合使用,让各种材料在孩子的尝试、探索、操作中相互组合既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培养了幼儿的探索合作意识。六是利用材料對主题教育进行合理补充。排序”是幼儿数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仅凭一两次集体教学活动很难达到教育目标,让幼儿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开发智力。

二、挖掘乡土文化资源,设计户外游戏课程

我们抓住民间童谣和民间游戏淳朴至真、富有童趣的特点,立足乡土文化,努力挖掘乡土文化中适合幼儿教育的民间童谣和民间游戏资源,构建了户外游戏体系,既传承了民间文化,增强幼儿体质,又丰富幼儿生活。

1.广泛搜集资料,建构游戏活动体系

每学期,我们都发动教师设计新的游戏方案,精选优秀案例对原有教材进行修改补充,逐步完善。我园的游戏活动主要归纳为三类:一类是简单易操作的随机游戏,主要是民间童谣游戏。第二类是简单的器械游戏,如玩沙游戏、棋类游戏、套圈、抽陀螺等。第三类是综合性比较强的情境游戏,由教师创编游戏情境、利用自然资源或废旧物品制作器械组织全班幼儿参与的大型游戏活动。

2.改变设计思路,创新游戏活动形式

一是拓宽游戏活动场地。我们提出处处皆游戏场所的思路,让走廊、教室、操场都成为孩子们游戏的乐园。躺在草地上快乐地“蹬自行车”;树阴下画上格子玩“跳房子”、“走迷宫;走廊里可以玩《筛麦秸》。这些,轻松地解决了活动场地小的困难。

二是加大游戏活动密度。我们充分利用晨检、餐前餐后、离园前后等零散时间,灵活穿插游戏,让幼儿在有限的空间、时间里得到无限的快乐。三是整合创新游戏方案。我们将民间游戏内容进行组合,利用原有器械对游戏进行改编或改变部分器械和游戏名称创编成新的游戏,让幼儿产生全新的游戏体验和感受。四是将民间游戏渗透于主题教育活动中。我们找准与主题教育的有效结合点,把民间童谣、游戏有机渗入到主题教育活动中,深化主题教育效果。

三、乡土课程建构的教育意义

1.幼儿在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

一是培养了幼儿动手能力和手眼脑协调能力。二是开发了幼儿智力、锻炼了体能。民间游戏中包含大量的棋类游戏,对幼儿智力开发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还有锻炼肢体力量的跳荷叶、“小袋鼠”,有锻炼手指灵活性的抓核、弹核,有锻炼平衡能力的走桩、过桥,多数游戏注重幼儿综合体能和智力锻炼,为幼儿全面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是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游戏中同伴的交流合作使他们逐渐学会表达。如游戏“拍手歌”,两人边念儿歌边拍手,心情愉快,增进了同伴间的情感交流。

2.教师在活动中逐步成长

在开展区域活动和户外游戏的过程中,教师不仅是参与者,还是策划者。日积月累使教师的思路开阔了,开展活动的能力、观察指导能力逐步增强。有些教师能将具体的做法进行总结提升,撰写出教学论文,逐步成长为骨干老师。

3.借助游戏活动促进家园共育

现在的家长尤其是孩子的爷爷奶奶都是伴着民间童谣和游戏长大的,有丰富的游戏素材和经验。在孩子的带动下,一家人经常下棋、说童谣、讲故事,还有的家长教给孩子幼儿园没有学到的童谣和游戏,作为亲子娱乐休闲的方式。对于民间编织和缝制的方法他们更有经验,我们经常利用家长会时间把他们请园里当老师,组织亲子比赛活动,提高家长的认识,在互学互教中增进了亲子感情,促进了家园共育。

在利用自然资源和本土文化资源开展区域活动和户外游戏活动的实践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它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良好伴侣。我们将一如既往地组织好区域活动和游戏活动,使有限的资源在无限的教育需求中充分发挥作用,让乡土资源在农村幼儿园结出丰硕成果。endprint

猜你喜欢

童谣乡土民间
快乐童谣
善用乡土历史资源 提高史料实证素养
乡土分外妖娆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最后的炊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