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社会工作类社会服务机构创业人才培养的机遇、挑战及对策
2017-11-14刘伟
【摘 要】本文阐述社会工作类社会服务机构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分析“一带一路”背景下社会工作类社会服务机构创业人才培养的机遇和挑战,提出应加强社会工作类社会服务机构创业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提高专业人才的待遇水平,营造创新创业的社会环境。
【关键词】“一带一路” 社会工作类 社会服务机构 创业人才 机遇 挑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9C-0103-02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的颁布及《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的发布,社会服务机构作为一个新的概念进入公众视野。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是即将替代原有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简称“民非企业”),还是“民非企业”的升级版?其实不然,社会服务机构是基于现实和理论的高度,更准确地定义了当前社会服务主体的内涵。随着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国社会工作机构作为社会服务的重要承接主体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实践表明,社会工作机构在提供基本社会服务、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人才匮乏、经费不足等原因,严重制约了我国社会工作机构的发展。当前,我国正进行“一带一路”建设,社会工作机构能够在其中发挥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作用,而机构发挥作用的核心在人才。因此,本文基于“一带一路”建设视角探讨社会工作类社会服务机构创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培养的对策。
一、社会工作类社会服务机构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一)切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方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需要大量的创业人才,行业领域的创业人才关系到该行业领域的发展动力和势头,当前我国社会工作类社会服务机构创业人才培养总体上缓慢,强调该行业领域创业人才的培养不仅切合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方向,也符合当前该行业领域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
(二)社会工作机构是社会服务机构的重要部分。从社会工作的对象来看,社会工作涉及儿童、青少年、老人、残疾人、妇女等;从社会工作的领域来看,涉及家庭、学校、企业、社区等;从社会工作的内容来看,涉及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无论是工作的对象、领域,还是工作的内容,都是社会服务机构工作的范围。反之,从社会服务机构的定义来看,社会服务机构的主体是“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性质是“设立的非营利性法人”,目的是“为了提供社会服务”,工具是“主要利用非国有资产”,社会工作机构在机构主体、行政、目的和工具上与社会服务机构基本一致。因此,一定程度上社会服务机构可以称之为社会工作机构。
(三)社会工作机构是社会服务承接的重要主体。从宏观层面来说,社会的方方面面均可成为社会工作对象。从中观层面来说,家庭、学校、企业、监狱、社区等均可成为社会工作的对象。从微观层面来说,儿童、妇女、青少年、老人、残疾人、流浪人员、社区矫正人员、吸毒人员等均可成为社会工作的对象。从方法层面来说,专业社工有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三大直接方法和社会工作行政社会工作研究两大间接方法。此外,还包括赋权、增能、家庭等多种介入视角。社会工作机构的专业性使得其必然成为社会服务承接的重要主体。
(四)社会服务需求呼唤社会工作机构创业人才。民政部《2016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6年底,全国共有社会服务机构和设施174.5万个,职工总数1239.3万人。全国持证社会工作者共计28.8万人,其中社会工作师6.9万人,助理工作师21.9万人。从专业社会工作者与社会服务机构职工数相比较来看,专业社会工作者在绝对数量和相对数量上均相对不足,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服务需求。因此,要大力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当前,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核心是培养社会工作创业人才,通过创业人才的创业活动带动社会工作行业的发展。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社会工作类社会服务机构创业人才培养的机遇
(一)“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人才培养的新思路。“一带一路”的提出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所独具的战略眼光、国际眼光和时代眼光。这为当下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具体运用到社会工作类社会服务机构创业人才的培养,一是要立足当前时代和社会需求,了解当前社会服务最需要的是什么;二是要从战略高度规划创业人才的培养,只有从战略高度进行规划才能有效弥补社会工作人才培养落后的短板;三是要具备国际视野,社会工作虽然源于国外,同样也能够从国内走出去。
(二)“一带一路”建设会带动一批社会服务项目。当前“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任务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若简单以政治、经济和社会三个层面来对当前的重点任务进行分类,政策沟通属于政治层面,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则属于经济层面,民心相通则属于社会层面。政治层面的任务应以政治方式来解决,经济层面的任务应以经济方式来解决,社会层面的任务应以社会方式来解决。民心相通是一项人文基础性工作,是化解我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政治交往、经济发展产生矛盾的重要前提,而开展社会服务是推动民心相通工作的重要形式。笔者认为在“一带一路”建设开展前及实施中,应该配套一定的社会服务项目。
(三)“一带一路”建设需要社会工作类创业人才。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至少有两类社会工作人才可以发挥作用,一是企业社会工作人才,二是民族社会工作人才。企业社会工作人才能够为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提供内生力,民族社会工作人才能够促进我国企业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实现企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因此,“一带一路”建设需要社会工作人才的介入。总的来说,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要促进社会工作本土化,并且要常态化。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社会工作类社会服务机构创业人才培养的挑战
(一)需要更多的社会工作类专业人才。“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首倡、高层推动的,“一带一路”建设对内改变了沿线、沿海城市和地区的发展格局,对外改变了原有的外交、發展等策略。对内来说,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对外来说,外交、发展等策略的推进,也需要融入当地社会环境的辅助策略。因此,“一带一路”建设需要更多的社会工作类社会服务机构,需要更多的社会工作类专业人才。对内可以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对外可以更好地促进企业融入当地社会,整体上促进我国与东南亚、欧亚等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和发展。endprint
(二)需要更高素质的社会工作类创业人才。随着沿线、沿海城市和地区发展格局的改变,以及原有外交、发展等策略的改变,对社会工作人才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社会工作整体发展缓慢,社会工作人才缺乏,民政部《2016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6年底,全国持证社会工作者才有28.8万人,其中中级社会工作师6.9万。而且,我国高级社会工作师评价制度迟迟没有建立,严重影响社会工作职业的发展,更高素质的社会工作创业人才培养面临巨大的压力。
(三)需要更专一化的社会工作类创业人才。社会发展的多样性及社会矛盾的复杂性要求发展专一化的社会工作类社会服务机构,即机构自身应加强专一化建设。专一化的社会工作类社会服务机构需要专一化的社会工作类创业人才。具体来说,可以按照社会服务的对象来划分,如儿童社会工作创业人才、妇女社会工作创业人才、老年社会工作创业人才、残疾人社会工作创业人才等。也可以按照领域来划分,如社区社会工作创业人才、养老社会工作创业人才、企业社会工作创业人才等。
四、“一带一路”背景下社会工作类社会服务机构创业人才培养的对策
(一)加强人才培养的顶層设计。在我国当前政治大环境下,顶层设计成为公共管理决策机制的核心内容。社会工作类社会服务机构的创业人才培养,应由我国民政部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等部委,加强顶层设计,制订包括社会工作人才在内的社会服务机构创业人才培养计划,真正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精神,为“一带一路”建设提高“软”服务和“软”支持。
(二)提高专业人才的待遇水平。《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提升为与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等相并列的第六支主体人才地位,随后还出台了《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等系列文件。这些文件的出台,一定意义上提高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政治待遇,特别是北京还专门出台了社会工作人才加入北京户口的特殊优待政策。但是,实际从事社会工作服务的专业人才经济待遇水平相对较差,造成了大量人才的流失。因此,在当前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应逐步提高社会工作类专业人才的待遇水平。
(三)营造创新创业的社会环境。营造社会工作类社会服务机构人才创新创业的社会环境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创新创业的大环境,二是社会工作类社会服务专业领域。目前我国整体创新创业环境较好,因此后者是点。后者的问题就是我国社会工作类社会服务行业社会认可度不高,加之该行业整体待遇水平不高,严重影响社会工作类社会服务机构创业人才的培养及创业活动。因此,应加大各类社会服务机构及社会服务活动的宣传,为社会服务机构创业活动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刘伟.专业社工机构介入城市流动儿童基础教育研究——基于南宁市X机构的实践[J].创新,2017(4)
[2]刘伟,赵秀琴.专业社工参与农村基层治理研究——基于广西实施民政部“三区计划”的思考[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6)
[3]刘伟,赵秀琴.专业社工机构介入民族地区农村养老服务实践研究——基于广西某养老服务中心的调查[J].调研世界,2016(7)
【基金项目】2016年广西社科规划办委托课题“新形势下营造广西团结和谐社会生态对策研究”;2016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一带一路战略下社会工作类社会服务机构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2016JGB465);2017年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供给侧视角下广西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研究”(17CSH003);2014年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政法院校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2014JGA442)
【作者简介】刘 伟(1984— ),男,湖南邵阳人,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管理系副教授,广西荣桂物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广西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
(责编 卢 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