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维并进”的高职水利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探析
2017-11-14张盈
【摘 要】具有浓郁行业办学背景的高职院校其内涵发展离不开对学生进行行业文化的熏陶。借鉴东北师大的“四维并进,集成创新”的思政教学改革方式,高职水利院校思政课同样可以从学生、教师、教材、合力四个维度协同推进,传承水利精神与水利文化,培育学生水利文化素养。
【关键词】高职水利院校;思政课;水利文化
校企合作、产学结合背景下,具有显著行业性特点的高职院校,其内涵发展更离不开教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行业文化的熏陶和行业精神的鼓励,水利高职院校亦是如此。行业文化是“指行业内企业和员工共同遵守的行业道德规范”。作为一种软力量,行业文化具有凝聚、导向、约束、激励、协调、教化、维系等等功能。
为贯彻落实全国及浙江省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体现水利院校高校思政特色,在借鉴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维并进,集成创新”的思政教学改革方式基础上,笔者认为高职水利思政理论课可从学生、教师、教材、合力四个维度协同推进,集成创新,挖掘水利元素,传承水利精神与水利文化。
1水利文化的概念及内涵
正如“文化”一词尚无一个统一定义一样,理论界对“水利文化”一词亦无统一定义,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此下过不同定义。如,“水利文化是人们在开发水利、治理水害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水行业特征的水文化,具有很显著的行业性”等。本文中的水利文化是指水利行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人类在控制、调节、治导、开发、管理和保护水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具有水利特点的物质、制度、行为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随着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水利文化的内涵也不断丰富和发展。其内涵主要包括:
水利物质文化。是指主要以水利工具、水利工程、水利文化阵地为载体的水利文化,是水利文化的外在物质表现形式。
水利精神文化。是指自古以来人类在水利改造的社会实践中创造的非物质财富,主要包括水利哲学思想、水利精神、水利观念、水利理论、水利形象、水利道德伦理等等。
水利制度文化。大多学者将此归入水利精神文化中,本文则单独列出。主要指水利的组织形态、管理形态、行为规范等构成的外显文化。
其中,水利物质文化是基础,水利精神文化是核心和灵魂,水利制度文化是保证,三者共同构成了水利文化这个有机统一整体。
2“四维并进”的高职水利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探索
2.1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尊重学生主体作用,充分挖掘思政理论课主渠道的影响力
提高课堂教学成效。课堂教学模式上,打破原有教学模式,探索多种课堂教改模式,包括翻转课堂、项目化教学、混合式教学等,试行专题化交叉式授课模式,发挥各教师教学长处,全方位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成效。教学方式上,运用包括案例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参观体验法、社会调查法、任务驱动法等多种方式方法,特别是探索趣味思政教学,寓教于乐,立足水利专业,探索思政教学与发挥学生水利专业技能结合,“做”中学、“观”中学、“网”中学,培养学生职业情感。教学授课主体上,邀请水利专家和名人走进思政课堂,一同加入思政课的水利文化传承教育。
调整考核评价体系。建构“四三三制”考核体系,即:在内容上由理论考查成绩、水利实践活动成绩和思想行为表现成绩三部分组成,在成绩分布上主张三部分考核内容各约占总成绩4∶3∶3。用考核评价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水利职业素养。
强化水利社会实践。构建“三合一”实践教学模式。逐步构建以课程教学为主导的课堂实践教学、以社团活动为依托的校园实践教学和以水利社会实践为主体的校外实践教学“三合一”实践教学模式。针对水利社会实践,思政教师与各水利专业教师一起,加强对学生参与“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社会实践的指导,组织学生多角度多维度挖掘水利元素,感受水利精彩,宣传浙江水利,传承水利精神。
2.2强化水利素养培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激发调动思政教师投身水利的内驱力
提高思政教师水利素养。通过水利系列教师培训,包括水利文化学习、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等,提高思政教师对水利行业的了解,积极投身水利教育。强化完善集体备课制度。将集体备课制度化、具体化、常规化,以专题化、专人化形式,最大限度提高水利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以此提高备课成效和思政教师水平。
搭建思政教學与水利培育的桥梁。利用水利行业办学优势,选派思政教师基层挂职,其他思政教师定期与不定期下基层社会调研,搭建思政教学与一线基层互动平台,通过这种方式使教学与基层紧密结合,提高思政教师水利素养,获取大量一手水利感性材料,作为教学素材。
进行水利课题研究。立足水利行业,以科研促教学,提升思政教师科研水平和专业素养,推动水利党建廉政、水利文化发展。
2.3编写通俗水利读本,发挥教材纽带作用,努力增强水利思政理论课程的吸引力
整合统编教材与省编教材。钻研教材,整合教材内容,分析课程模块,重建课程体系。按照教材体系—教学体系—信仰体系,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浙江水利行业核心价值观。
联合编写水利读本。与业内其他单位一起,建立水利教学案例库,不断丰富水利案例,在此基础上,多单位联合编写水利读本,将鲜活的水利案例融入教学中,普及水利常识,进行水利宣传,传承水利精神与水利文化。
多本教材有机融合。在统编省编自编教材有机融合基础上,使教学内容水利行业化,体现水利院校特色。如,《思想道德修养修养与法律基础》中的理想教育,具体化为水利职业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则具体化为水利人士爱国情怀等等。
2.4整合协同部门资源,搭建思政教育平台,积极形成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整合力
一二三课堂有机结合。树立大思政理念,将课堂理论教学与课外实践教育结合,拓展思政课教学与研究的宽度与厚度,实现思政教学与人文教育统一。
占据网络信息教育阵地。通过微博、微信、论坛、校园红色网站组织学生进行网页设计比赛、寻找美丽水乡、有奖水利问答、魅力水利随手拍、参加水利时政知识竞赛等活动,扩大教育效应。
助推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发挥思政教师特长,助推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让思政教育从“专人”转向“人人”,协力共筑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专业教育课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
3结语
总之,作为高职水利院校教育的一部分,思政理论课只有紧密结合高校教育、专业教育,才能打破“大而空,空而虚,虚而闷”的固有格局,打破专业课、通识课、思政理论课相互间的“篱笆”,做到并最终实现课堂主渠道的功能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四维并进集成创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J].思想教育研究,2014(1)
[2]毛春梅,陈苡慈,孙宗凤,张鹏程,朱丽向.新时期水文化的内涵及其与水利文化的关系[J].水利经济,2011(4)
作者简介:
张盈(1968.10~),浙江金华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