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青岛财富管理中心建设创新路径

2017-11-14毕毓洵

经营者 2017年9期
关键词:人工智能互联网

毕毓洵

摘 要 本文通过对青岛市财富中心建设的优劣势分析,认为青岛市专注于财富中心建设,而且具有政策、地理环境等优势,但面临着难以突破的区域、机构、人才限制局面,提出通过互联网及人工智能财富管理平台的建立,或可突破限制,成为新的全国性甚至是国际性财富管理中心,进而介绍了现阶段主要的互联网及人工智能财富管理平台,认为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社交型财富管理平台可以突破地域限制,拓展市场,整合人才与机构,但也出现了大量通过互联网财富管理平台进行诈骗等问题,需要人工智能投顾平台作为支撑。最后据此提出青岛财富管理中心建设创新路径,即打造社交型财富管理平台,并将其逐步转化为智慧型财富管理平台。

关键词 青岛财富管理中心 互联网 人工智能

一、概述

2014年2月,青岛市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获得国家批复。2016年4月,青岛首次进入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指数)榜单,排名第79位,并在9月跃升至第46位,成为排名上升幅度最大的城市。2017年3月排名继续上升,位列内地第5位、全球第38位。青岛市通过几年努力,已经基本形成了全业态的金融机构集聚。辛树人(2014)提出青岛加快推进建设财富管理中心短期目标已经基本完成,未来发展的新目标是营造环境,聚集人才。但比起建设具有国际和国内影响力的财富管理中心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如何突破财富中心原有路径、如何集聚人才、提升金融机构层级等方面需要新方法、新思路。

二、青岛财富中心建设的路径

(一)主要优势和劣势

1.优势。(1)专注优势。北京、上海等传统金融中心,财富管理中心处于从属地位,因此,在发展财富管理中心时,相关部门不能把财富管理作为核心地位考虑,而是定位于金融中心的大范围,难以聚焦,而青岛则可以通过聚焦财富管理中心这个“牛鼻子”,把财富管理中心所需的资金、政策配足、配实,吸引财富管理人才和机构,逐步形成财富管理品牌。另外,目前我国提出建设金融中心的城市多达30余个,同为国家级金融改革试验区的温州、泉州在定位时均未选择与青岛一致的财富管理。就现阶段发展而言,青岛形成了一个明显差异化的金融改革方向。(2)政策优势。自2014年青岛市获得国务院批准的先行先试财富管理综合改革区后,获得国家大力支持,试验区获批以来,在区域股权、金融资产、海洋产权、场外市场清算、信用资产、软件和信息服务等领域均建立了相关平台。(3)产业优势。青岛市作为沿海开放城市,港口与对外贸易是传统优势行业,同时,青岛也是制造业中心,拥有一批有优势、有品牌的企业集团,包括海尔、海信、青啤等知名企业,也有四方南车等高端制造业,蓝色经济区、西海岸新区成为青岛经济发展新增长极。这些高端制造、先进品牌制造成为青岛财富中心建设的产业基石。

2.劣势。(1)经济体量财富承载度不足。青岛市2016年GDP达到1.01万亿元,首次突破1万亿大关,仍处于全国主要城市排名第12位,处于中上游水平,尽管近些年青岛发展较快,但与国际级、国家级财富管理中心的自身市场容量比较尚有较大差距。(2)金融机构难以跳出区域限制。金融机构业务范围狭窄,主要局限于青岛区域拓展业务,部分金融机构能够辐射山东半岛,但影响力仍显不足。尽管金家岭金融集聚区聚集了大量金融机构,业态丰富,但主要业务范围仍跳不出青岛辖区。例如,青岛市重点打造青岛蓝海股权交易中心,现已有挂牌企业570余家,但青岛本地企业占比90%以上,其他企业基本集中在山东半岛。(3)人才缺乏,人才吸引难度大。金融机构的区域化限制,导致全国性金融人才难以落地,即使暂时重金聘请相关人才,没有环境支撑,人才水平或持续降低或将流失,如何突破地域限制,获取人才,也成为限制青岛向华东地区、全国乃至国际性财富管理中心发展的桎梏。

总之,青岛市现阶段已经是山东区域的财富管理中心,但与其国际性财富管理中心目标相比,在人才、机构、经济环境等方面均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二)未来发展路径

1.互联网脱离地域限制、人才限制。根据青岛市的优劣势分析,青岛缺乏高端财富管理人才及针对企业总部级财富规划的人才和机构,通过对接互联网,高端财富管理人才及总部级客户群体的机构及人员不再需要直接流动,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传递即可实现对接,人才与市场均可突破地域限制。因此,青岛市或可借助互联网,弱化传统金融中心所积累的在人才、机构、市场方面的金融要素优势,实现向上突破。

2.人工智能提升服务基准及数量。互联网技术带来了链接便利,同时带来了诈骗横行,近些年来的互联网金融案件的高发与政策监管的加强,充分说明仅仅依靠互联网技术无法突破金融的信用主体本质。

青岛市希望仅通过对互联网的简单应用突破区域限制、人才限制,或将遇到上述金融欺诈、服务专业性不足等困局,只有同时依赖人工智能技术,有效监管,提升服务基准,同时,通过智能客服等技术,更大范围地服务客户,方能突破限制。

三、人工智能及互联网财富管理平台的类型及作用

由于人工智能及互联网财富管理平台种类繁杂,以下介绍两种现已成型、對财富中心建设起到推动作用的平台类型。

(一)社交型财富管理平台

社交型财富管理平台是互联网金融的应用平台,通过社交型财富管理平台,客户与客户之间、客户与财富管理人员之间直接交流投资心得,探讨投资理念,通过平台将传统金融机构、投资管理部门以及民间的投资高手们纷纷聚合起来,以专业能力服务广大客户,做好财富管理业务。

国内比较知名的社交型财富管理平台应用为雪球网。雪球网主要运营模式为吸引客户进入社区,自发自主生产内容,分享投资经验;对于社区用户认可的资深投资人,平台将为其提供相应的产品,同时将内容和交易挂钩,提供交易通道和产品服务。

这类平台繁荣的背后也有大量的“黑嘴”与“恶庄”存在,不规范甚至是违法情况均有存在,社区中对曾经的大V声讨、谩骂不断,主要是因为缺乏财富管理责任底线管理,部分民间资产管理人员通过社区平台,获取社区用户信任,建立不规范的资产管理群或线下交易等方式,骗取钱财,或推高股价,利用影响力让社区用户接盘。由于社区缺乏有效的监管意愿与控制能力,该类事件屡屡发生。endprint

(二)智能投顾平台

智能投资顾问是人工智能的应用平台,一般根据理财客户的一些指标,如年龄、经济实力、消费行为、理财需求、风险偏好等,通过机器学习算法以及现代资产组合优化理论来构建标准化的数据模型,并利用网络平台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客户提供个性化的理财顾问服务。这种智能推荐服务类似于目前电商网站的个性化产品推荐服务,相比传统的个人投资顾问,智能投资顾问更加可信、客观和可靠。

近年来,国内外从事智能投顾的企业也越来越多,如德意志银行推出的机器人投顾“Anlage Finder”、京东金融推出的智投、小金所的机器人投资顾问、同花顺i问财等。

四、政策建议

(一)打造社交型财富管理平台

1.打造社交型财富管理平台,拓展财富管理新市场。建立社交型财富管理平台,吸引全国有财富管理需求的客户,拓展新市场。(1)初期将青岛市的存量财富管理客户引入平台,形成社交、互动基础,增加社区活跃度及内容。(2)利用全球财富管理论坛等政府主导宣传平台,推荐财富管理平台。(3)利用知名学者、财经大V等的名人效应,增加社交平台内容,快速拓展市场,形成爆发式传播,确立国内一流社交型财富管理平台地位。

2.打造社交型财富管理平台,整合财富管理人才、机构。聚集、整合全国合格机构、人才,初期主要通过政策快速整合青岛辖区财富管理机构,满足国内新兴中产阶级财富管理需求。随着平台的逐步扩大,客户量的增长,通过吸引各路机构、人员聚集社交型财富管理平台,但应建立机构及人员的准入标准,并建立机构及专业服务人员的行为跟踪机制,防范欺诈风险。

例如,对相关人员、机构的身份、从业经历、往期业绩提出基本要求;对于在平台中推荐的财富管理产品,需经认证,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同时留下相关推荐记录,以备未来对人员能力的考核;对于财富管理机构、人员设立黑名单;对相关人员及机构定期由专家、用户打分,留下口碑等。

3.打造社交型财富管理平台,汇聚财富管理信息。社交型财富管理平台可以有效汇聚客户信息、财富管理机构及人员信息。通过信息收集与整理能有效获取相关客户类型的刻画,为未来智慧型平台建设打下数据基础;根据财富管理模式、业绩表现等初步分类金融机构及人员,为有效管理打下基础。

(二)推动智慧型财富管理平台建设

1.推动智慧型财富管理平台建设,提升财富管理能力底线。现阶段,智能投顾平台尚处于初级阶段,能力尚浅,可以在客户风险类型刻画、基础资产配置、客户行为预警等方面作出较好的判断,因此,应积极建设智慧型财富管理平台,初步建立与客户风险类型匹配的提醒机制,让客户能了解自身资产配置按照大类较为合理的比例,同时了解应避免的投资类别。同时,通过基础资产收益率比对,筛选出每一类资产在风险一定时,机会成本最高的品种,以此提高财富收益率底线,不断推动财富管理机构及人员提升的专业性,降低风险,提升收益水平。

2.推动智慧型财富管理平台建设,开发财富管理新模式。随着社交型财富管理平台集聚的数据越来越丰富,人工智能技术逐步提升,通过深度学习等模型,根据收集的模式、数据等,深度学习,形成新的投资模型,不断提升平台的财富管理与服务能力,进而助推平台进一步扩大影响力,收集更加丰富的数据,循环往复,形成以创新为动力的财富管理新中心。

(作者单位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青岛分行授信管理部)

参考文献

[1] 任新建.上海财富管理中心建设研究[J].新金融,2012(04):25-28.

[2] 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11-22.

[3] 辛树人.推进财富管理中心建设[J].中国金融,2014(06).

[4] 谢平,邹传伟,刘海二.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必要性与核心原则[J].国际金融研究,2014(08):3-9.

[5] 栾伟.青岛市财富管理中心竞争力评价[D].中国海洋大学,2014.

[6] 任文菡.青岛市建设财富管理中心的SWOT分析[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6(04).

[7] 徐高.“互联网金融”的经济学解读[J].金融发展评论,2014(7).

[8] 吴晓求.互联网金融:成长的逻辑[J].财贸经济,2015(02):5-15.

[9] 丁杰.互联网金融与普惠金融的理论及现实悖论[J].财经科学,2015(6).

[10] 丁天敏.青岛市财富管理中心建设建议

[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19):58-

60.

[11] 蔡苏文,岳艳.青岛财富管理中心金融集聚研究[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2(01):13-16.

[12] 韩亚欣,吴非,李志漫.互联网金融:理论解构与中国实践[J].金融经济学研究,2016,31(02):97-105.

[13] 陸岷峰,徐阳洋.关于打造中国互联网金融中心战略研究[J].西南金融,2017(02):3-11.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工智能互联网
人工智能之父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下一幕,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