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文精神涵养的高职人文素质教育改革探索
2017-11-14彭敏
彭敏
【摘 要】本文分析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对高职人文素质教育进行再认识,从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教育教学方式、师资队伍、考核评价、人文环境塑造等方面探索改进高职人文素质教育教学的思路。
【关键词】人文精神 高职 人文素质教育 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9C-0013-03
一、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
当前,高职学生普遍存在人文知识欠缺、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不强、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价值观紊乱,缺乏理想追求、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等现象,已经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思考。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生源相对较差,尤其随着三本院校转型并入二本,高职院校争夺生源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高职院校生源质量逐年下降,部分民办高职院校甚至采用注册入学的方式。无论是单招、中职对口招生,还是高考统一招生,高职学生表现出整体素质偏低、学习能力较差等状况。此外,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基础相对薄弱,文化底蕴尚浅,特别是在大学人文精神培养和塑造方面还处在探索前进的路上,人文精神普遍欠缺。
当前,高职院校明确以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一定程度上导致“重专业教学、轻人文教育”的思想盛行,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较为薄弱。表现在:一是高职人文教育与中学、中专阶段的人文教育脱节,缺乏有效对接和提升。二是高职人文课程设置不科学,课程模块和结构缺乏有机的联系,与专业的结合不够紧密。三是承担人文素质教育的机构和师资相对薄弱,负责人文素质教育的机构主要有人文社会科学部、公共基础部或类似的部门,专职教师数量少,难以满足当前人文素质教育的需要,许多高职院校在人文课程的设置上采取“看菜吃饭”的办法,有什么样的教师开什么样的课,导致课程内容比较单一,甚至以“两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代替人文课程,即便是开设有人文课程的院校,内容也单调。四是教育教学的形式比较单一,教学质量不高。高职院校“2+1”或“2.5+0.5”的培养模式,使学生在校学习时间被压缩,而当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导致师生功利思想严重,人文素质教育在高职院校被边缘化,人文课教师地位相对较低,教学热情不高,教学效果难以与专业课相比。
二、对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再认识
通常认为,人文素质包含人文知识、人文能力和人文精神三个层面,人文素质教育就是用人文知识教育人,最终使之内化为人的精神,做一个有修养的人。针对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薄弱现象,早在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就明确提出要充分认识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为“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其中文化素质是基础。我们所进行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重点是指人文素质教育”。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之间的“规模战”逐渐转向以专业内涵建设为主的综合实力的较量,许多高职院校逐渐认识到涵养人文、培育大学精神的重要性。“如果说培育大学精神在高职人文内涵建设中起的是价值引领的作用,那么构建人文素质课程体系,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则是高职人文内涵建设的核心内容。”但是在这之前,我们有必要认清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性,具体来看,至少有以下几个特点:
从教育的目的来看,有别于以考试升学、就业谋生为目的的传统教育,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丰富人文知识,提升人文能力,培养人文精神,最终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思想境界和人文修养全面提升,具有非功利性。从教育的内容来看,与自然科学教育不同,高职人文素质教育应以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为主要内容,具有人文性。从教育的形式来看,有别于自然科学学科知识点的讲授和灌输式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人文素质教育更注重互动式教学,强调社会实践,具有实践性。从教育的主体来看,有别于传统的教师主体,人文素质教育更强调学生主体,提倡以人为本。从教育的阶段来看,高职人文素质教育应与中学、中职阶段以培养人文知识和人文能力(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为主,转向以培养人文精神为主。
当前,国家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加快建设工业强国,提高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發展水平,大力倡导大国工匠精神、现代工匠精神。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要培育“工匠精神”,倡导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价值追求和思想境界。这对于过分强调技能培养、忽视人文素质教育的高职院校来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要努力提高学生的人文情怀和高尚的精神涵养。这就需要我们以一种新的眼光来看待高职人文素质教育,探索改进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三、改进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
基于以上认识和分析,加强和改进人文素质教育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一)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设计。课程是教育的核心要素,也是教育理念的表现形式,课程结构的设计“不仅是为未来职业进行设计,也是为未来人生进行设计”。因此,课程的设计首先应基于对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充分认识,结合学生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进行。具体来讲,一是要分类别分层次进行课程设计。根据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的“主要通过对理工科大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对文科大学生加强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学校要根据不同的专业类型和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设置人文课程,将人文课程充分融入专业课教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全过程,充分发挥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协同作用。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也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二是优化人文素质课程的内容。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德”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高职院校人文素质课程应构建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强化德育功能,以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为主要内容的课程模块,基于学校人文精神的培养,还应该积极开发体现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尤其是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如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创造性将“侗族大歌”“壮族嘹歌”等非遗项目创造性融入人文教学课堂,实现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与学生人文素养提高双赢。三是做好中学、中专与高职人文课程的有效衔接。要避免重复性的人文知识培养,进一步强化和提升人文能力,积极促进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四是灵活设置课程的形式。高中阶段是以语文必修课为主,选修课为辅,高职院校由于培养模式不一样,人文课程应以选修课为主,专业必修课为辅,在专业课程中注重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和融入。endprint
(二)人文素质教育教学方式的改进。改进教学方式,实质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人文精神。首先,在课堂教学模式方面,要积极探索适合高职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特点的教学方式,如项目式教学、实践教学等,增强师生互动,让人文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使之成为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平台。其次,要拓展人文素质教育的形式和途径,探索慕课、网络课程等形式,打破课堂教学的局限,将人文能力和人文精神的培养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使之成为师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毕生追求,如“工匠精神”的培育,除了专业技能的培训外,在教学和实践中更应该培养学生“精益求精、敬业奉献”等人文精神。南宁职业技术学院还通过“校长有约”等形式,针对学生成长过程中或教育教学过程中热点话题,让学生与校领导面对面对话,形成良好的人文氛围。再次,要广泛开展大学生人文实践活动,鼓励和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假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社会调查等活动,在实践中培育学生人文情怀,提升人文精神内涵。如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的“圆梦使者”学生志愿服务团队,在校团委的指导下,多年来尽心尽力关爱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对于增进社会和谐、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三)人文素质教育的师资队伍的建设。建设高素质的人文素质教育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提升人文素质教育水平的关键,也是难点之一。一是要建立一个人文素质教育专家团队。这个团队是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骨干,在职能上类似于学术委员会,重点做好教育教学调研、课程设计、教学跟踪与改善、教学研讨等工作,参与专业建设有关的培养方案的拟订、课程安排等重要环节,统筹做好校内各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大人文格局。二是多渠道解决师资短缺问题。加大兼职教师比例是高职院校普遍采用的办法,一些高职院校还通过专家讲座、网络课程、人文讲坛、面向校内外募集公选课等形式,弥补师资不足。三是提高师资队伍整体人文素质。习近平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强调,“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因此,必须加强教师教育培训和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人文修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四)人文素质教育考核评价的建设。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考核评价有其自身的特点,它与其他知识性为主的课程考核评价不一样,应该是以人文能力和人文精神的提升为考核目标。因此,人文课程的考核应弱化知识性的考查,强化学生人文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思想道德水平等综合性的考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实行学生素养积分考评办法,素养积分认证内容包括思想政治理论学习,遵守校纪校规类(A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B类)、科技文化与创新创业类(C类)、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活动类(D类)、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类(E类)、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类(F类)等六大类,通过加扣分认证,对学生人文素养进行全面考查,收到了良好效果。
(五)人文素质教育环境的改善。人文环境的营造主要包括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硬件方面,主要是指校园的基础设施建设,校园整体布局和人文景观对于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如校训石、文化长廊、人文雕塑、开展人文学习和活动的场所等。软件方面,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如开展如经典诵读、校園文化艺术节、各类技能大赛等校园文化活动,指导学生社团主动融入校园文化创建,营造富有人文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塑造师生认同的(下转第30页)(上接第14页)校园文化精神品格,培养学生人文情怀,如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多年来打造“金葵文化品牌”,形成了“不甘人后,敢为人先”的南职精神,引领师生在专业建设、技能大赛等各方面取得了引入瞩目的成绩。另外,把企业文化充分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提升人文素质有积极作用。
“由于人文的内隐性,人文教育是一个长期过程”,人文素质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培育应该伴随人的整个发展过程,它绝不仅仅是几年的人文知识教育或者几门人文课程能够完全实现的。在当前倡导“工匠精神”、深化内涵建设形势下,是否重视和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对于高职院校涵养人文精神,促进内涵升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高职院校不断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Z].1998-04-10
[2]胡孝四.高职院校人文内涵建设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3(19)
[3]张楚廷.大学教学学[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01
[4]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2014-05-02
[5]李忠新.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现状及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5
【基金项目】2016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高职院校人文精神涵养研究——以广西高职院校为例”(KY2016YB623);2016年度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工程项目“人文素质课程体系构建与高职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升研究”
【作者简介】彭 敏,南宁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语言学及职业教育。
(责编 卢 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