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时光
2017-11-14张金刚
张金刚
“你有多久没有朗读了?”央视主持人董卿一问,勾起了观众太多美好的回忆与现实的思索。
记得上次正经的朗讀,是在多年前。县广播电台成立,我应邀策划了一档乡土文学作品朗读节目,意欲借此展示县内文学创作成果,提升听众文化素养,凝聚热爱家乡的情怀。首期录播,我被请进了录音棚。
话筒前,我表面上镇定自若,内心却心潮澎湃。开栏第一读,我的朗读对节目质量、影响、定位,至关重要。导播示意,音量上推;翻开书本,清嗓朗读:“木条纵横交错,构成方格木窗,镶嵌在略显颓坯的土墙内……”由紧张到放松到自然,深情朗读了我创作的散文《方格老窗》,完成了节目的首场和我朗读的首秀。
节目播出,我坐在夜色朦胧的楼顶,凝望故乡的方向,伴着电波中流淌的配乐朗读,思绪在童年记忆、录播情形、现实生活间来回切换,感慨万千。稍后,微信如潮,点赞鼓励的、评点指正的、表达共鸣的;短短一段朗读,收获着感动、认可和友谊。
充其量,那次朗读只是玩票儿、抛砖引玉,不上讲究。最难忘的,当属课堂内高声朗读的上学时代。老师声情并茂地领读,我们如一群学话的鹦鹉,一句句跟读,稚嫩的童声在校园朗朗回荡,引得村里干活的乡亲父老也坐在校门口,休憩、静听。每当此时,我们朗读得更加欢实,课文必读,连数学、自然、思想品德也要扯着嗓子朗读,读个畅快。
当年最崩溃的,是在课文最后赫然出现“朗读并背诵全文”,一时如五雷轰顶。于是,不等老师开讲,便早早朗读、背诵。《春》《论语》《为人民服务》《岳阳楼记》……诸多古今中外的经典篇目,伴我从童年到少年到青年,走过了无数个书香弥漫的清晨与夜晚,溶进了一生的记忆。
初中同学二十年聚会,请当年的语文老师讲话。一张口,众人皆惊:就是这个朗读腔儿。激情满满地朗读完他亲手写下的祝福、鼓励,我们掌声雷动,一起回忆语文老师的朗读风采。他手捧课本,在教室踱步,忘情、抑扬顿挫地朗读:“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你在哪里呀?你在哪里?诗情荡漾,老师的深情也在荡漾,荡漾在教室校园、树林山岗,荡漾在我的心中。”
朗读真能改变生活。受早年文学朗读的启蒙,我爱上了写作,出了文集。一日,县电视台的播音员小非找我:“想把您最优秀的文章,朗读出来,制成音频,不知可否授权。”我欣然应允,并受此启发开通了公众号“飞鸟的小窝”,开设了专属栏目“非常夜读”,很受欢迎。小非在读文章,我却在“忆时光”。忆辛勤写作的点点滴滴,忆辛苦经历的酸甜苦辣。日后,我也将参与进来,自己写作、自己朗读,岂不是乐事一桩!
忘了从何时起,“听朗诵”成了我和妻睡前的必修课。夜深人静,打开有朗读音频的公众号,精选钟爱的文章,静静聆听,慢慢入睡,有时竟跟读一段。每每这个时候,感觉就是最幸福的时候,随朗读者一起品味令人感动的那年时光;更愿在段段朗读中,寻找共鸣、开启心智、善待生活。渐渐,我自觉眼睛不再疲惫,睡眠质量好转;我俩的文学修养、生活情趣、处世态度大有长进;平淡的烟火生活,也因“朗读”变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