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材资源莫忽视
——例谈部编小学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的有效使用

2017-11-14江西南昌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小学教学研究 2017年28期
关键词:部编课后练习课文

江西南昌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刘 荔

刘荔,女,小学特高级教师。曾担任小学语文教师23年,现为南昌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小学语文教研员。她一直秉承“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致力于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研究工作,努力构建“扎实、有效、生态、智慧”的语文课堂。她是国家级骨干教师,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教师”“江西省特级教师”“江西省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江西省优秀班主任”“江西省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南昌市优秀教师”“南昌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主持、参与国家级、省级、市级多个课题的研究和管理工作,被评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教育部规化课题――新课程师资实验先进工作者、江西省优秀课题实验项目教师、江西省“小学作文”教改实验先进个人、南昌市课题先进个人。

教材资源莫忽视
——例谈部编小学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的有效使用

江西南昌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刘 荔

课后练习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课文相辅相成构成一个整体。部编小学语文教材的一大亮点就是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每个单元语文学习的目标都十分清晰地在教材的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加以呈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透彻解读课后练习的编排意图,认真研究,合理开发和利用,将课后练习与课堂教学进行完美的结合,真正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解读 落实 拓展 训练目标 语文素养

提到语文教材,老师们往往想到的是课文。教材中的课文,篇篇都是精彩生动、文质兼美的经典佳作,哲理深刻,情感丰富,遣词巧妙……于是,在教学中,教师深入解读文本,研究文体,钻研教法,颇费一番心思。其实课文后面的练习也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课文相辅相成构成了一个整体,是编者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与学生认知发展特点,针对选文特点精心编制出来的。特别是2016年9月开始使用的部编小学语文教材(以下简称为“部编教材”),是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编写的,它的一大亮点就是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每个单元语文学习的目标都十分清晰地在教材的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加以呈现。但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更注重文本内容的学习,对课后练习题的教学处理却不尽如人意。要么在学完课文之后才来逐题讲解;要么把它当作课后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完成;要么把课后练习看作可有可无,有空时做一下,没时间便置之不理。课后练习无形中成了教学的尾巴甚至累赘,有悖于编者的良好意图。

其实,如果我们能透彻解读课后练习的编排意图,认真研究,合理开发和利用,将课后练习与课堂教学进行完美的结合,就能更加有效地促进语文教学,真正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解读“练习”,增强目标意识

“增强目标意识,强化训练意识”是部编教材的一个“根”。教材将语文要素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循序渐进,分布并体现在各个单元的课文以及课后习题设计之中。编者在选文时已经先对文本做了研究,而课后练习正是编者精心设计的能力训练点和教学重难点的体现。只有弄清楚编者的意图,着力挖掘练习的价值,才可能明确教学目标,理清教学脉络,帮助学生落实基础、提升能力,使课堂教学事倍功半。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认真解读课后练习,增强目标意识。

1.写字

延续课标本实验教材的经验,部编教材在每篇课文后面都安排了“写字”。但与之前不同的是,每一册书中,写字的要求更具体了。如一年级上册教材中,每个要写的字都安排了笔顺跟随及描红,“语文园地”的“书写提示”中,重点提示的是基本字的笔顺规则,如“先横后竖”“先撇后捺”“先中间后两边”等,体现了在学习写字的初始阶段,应关注学生写好基本笔画、基本笔顺、基本字。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笔顺跟随已经省去,描红继续保留但减少为一个,“书写提示”揭示汉字书写的一些规律,如,“先外后内再封口”“点在正上方或左上方,先写点”“点在右上方,后写点”“左上包围和右上包围的字先外后内”等。而二年级上册教材中,“书写提示”则开始关注字的结构,借助结构图提示“写的时候要注意:有的字左边窄,右边宽;有的字左边宽,右边窄”“有的字左边短,右边长;有的字左边长,右边短”“有的字左右两边宽窄大致相当”,体现了写字指导的重点从基本笔画向基本结构过渡;并且对写字的姿势和习惯也有具体要求:“写字时要保持正确的坐姿和执笔姿势”“先看后写,才能减少修改次数,保持页面整洁”。

2.朗读

部编教材的课后练习中,紧随写字练习的,便是朗读练习。仔细揣摩这些关于朗读的练习,我们可以发现在不同阶段,朗读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并有所侧重。

如一年级上册朗读的要求主要为:注意“一”的不同读音(《秋天》);读准全文字音(《影子》);注意读好标点的停顿(《雨点儿》)。而一年级下册的朗读要求在此基础上有了提升,提出“注意读好长句子”,即除了标点停顿,还要学习语意停顿。在该册教材中还安排了很多“读好对话”的训练。如《小公鸡和小鸭子》要求“读好小公鸡和小鸭子的对话”,《动物王国开大会》要求“分角色朗读课文”,《棉花姑娘》课后要求“读好文中的对话”,《小壁虎借尾巴》要求“分角色演一演”。从读好对话到分角色朗读课文,再到分角色表演,要求逐步提升。

3.阅读理解

仔细研究课后练习可以发现,部编教材从一年级开始就努力引导低年级学生学习阅读方法,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如一年级上册《青蛙写诗》中“说说青蛙写诗的时候谁来帮忙了”,《项链》一文中“说一说大海的项链是什么”,《乌鸦喝水》中“说一说乌鸦是用什么办法喝着水的”,这些课后问题指向引导学生学习 “带着问题边读边圈画,找出文中明显的信息”。而与上册相比,一年级下册要求明显提升,找出信息之后,还要有自己的简单理解,结合阅读交流自己的体会。如《树和喜鹊》的课后提出要求 “想一想树和喜鹊后来为什么很快乐?”要回答这个问题,学生不仅要读懂树和喜鹊从原来的 “孤独”到后来的“快乐”心情发展变化的过程,还要能提取故事的主要信息才能回答“快乐”的原因。《要下雨了》的课后练习“想想燕子、小鱼、蚂蚁下雨前都在干什么”,在文中并没有直接叙述它们在干什么,而是蕴含在小动物们的对话之中,要正确回答这个问题,就要理解对话的内容,并提取出相应的信息。

4.语言的积累运用

部编教材在课后练习的设计中采取多种形式促进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如一年级上册《小小的船》课后“读一读,照样子说一说”体现了词组的积累和运用。《比尾巴》中“照样子做问答游戏”则是结合课文进行句式的运用练习。而一年级下册《我多想去看看》中,要求学生结合阅读“以‘我多想……’开头,写下自己的愿望,再和同学交流”;《一个接一个》一文,让学生“想想你有没有和‘我’相似的经历,和同学们说一说”,则是让学生根据具体的语境和任务要求,尝试着运用自己获得的言语经验进行表达,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巧用“练习”,落实训练目标

课后练习往往都用简洁的内容表现年段的教学目标,内容丰富、逐层递进,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多种语文能力的全面训练,符合学生语文学习的规律。在教学中,我们就要巧妙运用好课后练习,落实语文学习的目标和要求,扎实进行字、词、句、段、篇的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1.创设情境,巧激趣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巧妙创设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前文提到的《我多想去看看》课后练习“以‘我多想……’开头,写下自己的愿望,再和同学交流”,在练习之前,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一棵“心愿树”,并告诉大家:“同学们,你们是不是也和文中的小朋友一样有自己的愿望?请以‘我多想……’开头,写下自己的愿望,然后贴在这棵心愿树上,和同学们交流。”

2.结合课文,巧设计

课后练习的训练不应该脱离课文,脱离课堂教学,而应该与课文的学习结合,巧妙地渗透在课堂教学中。如一年级上册《青蛙写诗》课后要求圈出逗号和句号,其目的是训练学生认识两种基本的标点符号。这一练习可以结合课文内容来完成。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结合插图发现:逗号就像小蝌蚪,句号就像水泡泡,而那一串串水珠就像省略号。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逗号和句号,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又如一年级下册《彩虹》一课中,需要训练学生读好长句。如何让学生体会句意的停顿呢?教师采用如下设计:

(出示:浇花)

师:谁来读读这个词语?(指名读,正音)浇花离开不水,所以浇的偏旁是三点水旁。

(出示:浇花用的水壶)

师:字音读得真准,同学们,你们看,现在难度加大了,谁能读好?

(出示:你那把浇花用的水壶)

师:你看,又变长了,谁来读?

(出示:爸爸,你那把浇花用的水壶呢?)

师:哇,大家真是越来越厉害,读得越来越好了。谁来问一问爸爸?

教师将识字、学词、读句巧妙结合,融为一体,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3.读读议议,巧发现

有些课后练习,在学生充分朗读、积累的基础上,还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会有更多的收获。

如一年级下册《树和喜鹊》中的“读一读,记一记”,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朗读词语,然后引导学生发现“叽叽喳喳”和“安安静静”这两个词语有什么特点?你还能说几个像这样的词语吗?以此帮助学生积累“AABB”式词语。

又如二年级上册课文 《黄山奇石》中,“用加点的词语说说图片里的石头,再选一张写下来”。先让学生读读这两个句子,引导学生发现:这两个句子都是比喻句,先描绘了石头的外形,再描绘它的姿态,而且使用的比喻词各不相同,有“好像”,还有“真像”。有了这些发现,学生在练习仿写比喻句时,便能运用这些新获得的言语式样来进行表达,与一年级时的比喻句训练相比又有了提升。

4.借助图片,巧运用

精美的图片能直观、形象地表现事物,激活学生思维,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因此,在练习中,教师应充分借助教材中的插图或相关图片辅助教学。

一年级下册《荷叶圆圆》课后的“读一读,写一写”,就可以借助教材中的图片资源,先出示荷叶、苹果的图片,仔细观察它们的特点,然后学着书上的例句说一说,写一写。还可以再补充一些常见实物的图片来练习,如桃花、梧桐树等。这些图片直观的展示,有助于丰富学生说写句子的素材。

三、拓展“练习”,提升语文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的,作为母语,语文无处不在,而一本薄薄的语文课本,其内容何其有限。教学中我们常说:“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课后练习也是一样。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后练习资源,举一反三,发散训练,带动学生开展各种语文实践活动,才能让学生的语文能力与素养得到提高。

1.横向拓展

例如一年级上册《大小多少》课后的“读一读,记一记”中,为学生提供了六个数量词词组。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读读记记外,还可以适当进行拓展,可以试着用“一头”“一只”等词语再说几个词组,也可以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数量词词组。通过这样的拓展练习,学生不仅积累了数量词,还能学习准确恰当地运用,并把课内学习与课外积累有机结合起来,拓宽了语文学习的空间。

又如一年级下册《棉花姑娘》中“读一读,照样子说一说”的练习,教材中只提供了“碧绿碧绿的——”和“雪白雪白的——”两个范例。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或借助“太阳”“油菜花”等图片,启发学生照样子说出 “火红火红的太阳”“金黄金黄的油菜花”等词组。这样的拓展,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和语言经验,为学生创造了更多语言实践的机会。

2.纵向辐射

一年级下册教材中,“读好对话”是朗读训练的一个重点。由于教材的版面有限,并非每一篇有对话的课文后面都设计了这一练习。因此,教学中不能仅仅针对课后练习有这一要求的课文才进行训练,而应该以此为重点,辐射全册教材。如课文《文具的家》《咕咚》中都有大量对话,在教学中依然要注重对话的朗读指导。而在“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中的《狐狸和乌鸦》《夏夜多美》等文章,还可以让学生和爸爸妈妈一起练习分角色朗读。通过这样的纵向辐射,每册教材中的语文学习重难点可以更好地得到落实。

3.多元训练

有一些课后练习设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很适合进行多元训练。如一年级上册《小书包》一课中“读一读,做一做”,便可以确立多个训练目标:

(1)读句子,巩固生字新词,练习读好句子。

(2)做动作,仿造用“我会……”说一句话,如“我会大声朗读课文”“我会自己一个人洗澡”。

(3)照样子做一做,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课后练习是教材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教师的备课提供了思路,为教学活动提供了突破点。我们研读教材时,应该把课后练习与课文合成一个整体,悉心研读,发挥其优势,重视每道题的有效落实,使课堂教学将变得更加扎实、有序、高效,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猜你喜欢

部编课后练习课文
课后练习中语文要素落实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例谈部编高中教材基于价值观立意的确定方法
背课文的小偷
部编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特点及教学建议——以部编本语文七年级上册为例
浅谈部编历史教科书中插图的选取和使用
大还是小?
初中语文教材课后练习设计与使用问题的研究
部编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中的国家认同元素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