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排球运动员肩部损伤的有效预防与正确处置

2017-11-14肖建波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肩胛肩部肱骨

肖建波

(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河南郑州450000)

排球运动员肩部损伤的有效预防与正确处置

肖建波

(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河南郑州450000)

本文以国家男女排球队、河南省男女排球队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等调查研究的方法,对从事排球训练过程中肩部运动损伤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分析,发现有不同程度肩伤的运动员占48%。本文从解剖学角度分析了肩关节损伤的原因,并提出在肩部损伤发生后,不同的治疗方案。

排球;运动员;肩部损伤;预防;处置

随着排球运动的快速发展和比赛竞争的日益激烈,排球技战术向着更高、更快、立体交叉全方位发展,这要求运动员要有良好的柔韧素质,极强的爆发力,特别是排球攻手运动员,在比赛中要不停地大力发球、大力扣球、拼命救球、高强度拦网,肩部最容易受伤,如不引起重视就会影响运动员技术水平的发挥和提高,缩短运动寿命,并会形成陈旧伤,影响身体机能。

中国男排队员肩部运动损伤情况

一、调查数据分析

本文以国家男女排球队、河南省男女排球队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等调查研究的方法,对从事排球训练过程中肩部运动损伤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分析。从网上和走访运动员获得数据如下:

通过对中国男、女排,河南男、女排50名运动员调查,发现有不同程度肩伤的运动员达24名,占48%。显然,肩关节损伤的运动员与其训练和比赛有明显关系。那么如何规避损伤风险?在肩部损伤发生后,采取什么办法可以快速康复,不留后患?现作如下分析。

二、引起肩关节损伤的原因

(一)肩关节的运动机制浅析

要分析肩关节损伤的原因,首先必须依据肩部运动医学科学尤其是骨运动医学的研究成果,明确肩关节的构造及其运动机制,明确肩部骨骼、肌群等组织的组成及其相互支撑、制动关系。肩部运动医学研究文献[1]一般将肩关节从广义与狭义两个视界来考察肩关节的运动机制。广义视界的肩关节系统包括肩锁关节系统、盂肱关节系统、胸锁关节系统与肩胛胸壁关节系统。狭义视界的肩关节系统仅是盂肱关节系统。盂肱关节是全身活动范围最大的关节,其活动度近360°,但关节的骨性结构没有提供牢固的稳定性。其肩胛盂为扁平的盘状结构,浅而小。在肩关节活动的任何时候,肱骨骨头都仅有1/4与关节盂构成关节。这种小而扁平的肩胛盂对肱骨头并不像髋臼对髋关节那样能提供可靠的内在稳定性。肩关节稳定因素包括静力性结构、动力性结构及关节内负压。

中国女排队员肩部运动损伤情况

河南男排队员肩部运动损伤情况

河南女排队员肩部运动损伤情况

肩关节稳定因素的静力性结构包括骨与软骨、关节囊与韧带及盂唇。从骨与软骨方面看,肩关节是一个不稳定的球窝关节。肱骨头呈半球形,后倾30°。肩胛盂表面只相当于肱骨头表面的1/4,而且两者曲面不吻合。关节面只有25%~30%区域发生接触。从关节囊与韧带方面看,肩关节囊松弛且薄弱,其本身仅提供很小的阻力或稳定性。关节囊前方被三处关节囊的增厚部分所形成的盂肱韧带加强,即盂肱上韧带、盂肱中韧带(MGHL)、盂肱下韧带。0°外展位时,盂肱下韧带松弛,盂肱上韧带和盂肱中韧带防止下方不稳;极度外旋及45°外展位时,盂肱中韧带防止肱骨头前移;极度外旋,及90°外层位时,盂肱下韧带防止肱骨头前下移。盂肱下韧带分为前束、后束,附着于关节盂的盂缘。该韧带的前上缘及后缘通常较厚,腋部凹陷形成所谓“吊篮”式结构。当肩外旋时,“吊篮”向前向上滑动,前带紧张,后带扇形展开;肩内旋时,则发生相反的变化。因此,肩关节外展45°或更多时,下盂肱韧带复合体是对抗向前和向后应力的主要稳定结构。该韧带对运动的极限提供了限制力,且可协助肱骨头在关节盂中向后旋转。研究证实,如果盂肱下韧带完整,则不会发生脱位。从盂唇方面看,盂唇由致密纤维结缔组织组成,与肩胛盂透明软骨延续,肩胛盂唇外表类似膝关节中的半月板结构,环状的盂唇是肩关节的一个静态稳定结构。盂唇有三面:基底附于盂缘;外侧(周围)面为关节囊韧带附着处,与肩胛颈相续;内侧(游离)面,冠以纤维软骨,与关节盂关节面相续,并与肱骨头相接。盂唇未完全固定于骨,其内缘有的部分游离于窝内。盂唇的形状为有变异。盂唇的主要作用为:增加肩胛盂的深度(50%),增加关节接触面积;增加肩胛盂的顺应性;盂唇切除后,顺应性下降50%。增加盂肱关节的稳定性。[1]肩关节静力性稳定机制包括:肩关节面的几何形态及盂唇、关节腔内负压机制、凹面挤压机制、肩肱平衡机制。肩关节动力性稳定结构包括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及肩胛下肌,上述肌肉对肩关节运动起引导和约束作用。

肩关节稳定因素的动力性结构包括肌肉、肌腱。盂肱关节周围肌肉将肱骨头限制在肩胛盂和盂唇的臼内,起到稳定关节的作用。肩袖及肱二头肌腱起主要作用。此外,三角肌产生主要的垂直剪力,肱三头肌长头肌腱由后方向加强盂唇,喙肩韧带起于喙突的外侧缘,止于肩峰外侧缘的下方,与肩峰前缘形成喙肩弓,提供肩关节上方的稳定。肩袖由肩胛下肌、冈上肌、冈下肌和小圆肌组成的肩袖覆盖盂肱关节的前、后及上方,犹如动力性韧带,加强肩关节的稳定。轻度外层位下,肩胛下肌腱覆盖肱骨的前方,外展90°肱骨头前方的下部无腱性组织覆盖;极度外展位盂肱下韧带提供肩关节前侧的稳定。肱二头肌长头肌腱位于节节间沟内,起自盂上结节,上覆以由盂肱上韧带延伸加厚的肱横韧带,全为滑膜包甲,滑膜返折形成支持带(腔系膜)悬挂于关节囊上,肌腱虽在关节内,但仍在滑膜外。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可以稳定肱骨头。类似于髋关节,肩关节内存在一定的负压,使其稳定性增加。肩关节动力性稳定机制包括:肌肉容积效应以及其自身张力;关节运动引起肌肉、韧带紧张,被动加强其约束力;肩部肌肉收缩压紧关节面以及肌肉拮抗作用。此外,三角肌也有动力性稳定肩关节作用。肱二头肌长头腱起于肩胛盂上方,经行肱骨头前上方。在臂外展、外旋时,肱二头肌长腱被动拉紧,将肱骨头约束在关节盂内,有类似于冈上肌从上方稳定盂肱关节的作用。[2]

(二)肩关节损伤的分类

肩关节是人体活动度最大的关节,在排球运动中,若处置不当,会发生损伤。常见的损伤有骨性损伤、盂唇损伤、盂肱下韧带肱骨头止点处的撕脱、合并肩袖损伤等。还包括肩关节脱位、半脱位、不稳后疼痛、松弛在内的一系列疾病。

(三)肩关节损伤的机理与成因

在排球训练和比赛中,运动员每天都要进行几百次大力挥臂扣杀、高强度的拦网、顽强的救球,最容易造成肩部长期反复的撞击,过多地牵拉造成损伤,使肩关节粘连、挛缩。[3]可以细分肩关节不同部位受伤的病理:(1)长期、大强度的训练和比赛,造成运动员肩关节慢性劳损,肩周疼痛。病理是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广泛粘连和病痕。(2)高强度的训练和比赛,造成冈下肌、肱骨二头肌拉伤,冈上肌发生肌腱断裂,造成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3)肩部受到外力的撞击、牵拉造成肩部肌肉损伤。(4)风寒湿长期侵入肩关节,使肩关节僵硬、麻痹,运动不便。(5)训练和比赛前肩关节的准备活动做得不充分就上场大力扣球,容易造成肩部损伤。(6)错误的扣球挥臂动作造成肩关节肌肉牵拉过度或严重扭曲变形,造成肩关节损伤。[4]

三、排球运动员肩部损伤的预防

根据排球运动的特点和当前我国排球运动训练与比赛的实践,针对排球运动员肩部损伤的成因,提出以下预防对策。

(一)加强思想预防

排球运动员、教练员以及其他工作人员都要认识到,排球运动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是增强体质,不是为比赛而比赛,不是单纯的锦标主义。排球运动员肩部等一切部位的损伤,都背离排球运动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5]必须认识到,预防、规避与避免排球运动员肩部损伤,是形成与保持排球队的战斗力和打赢比赛的基础性、前提性要求。排球运动员、教练员以及其他工作人员,要充分认识预防排球运动员肩部损伤的重要性,在思想上紧绷损伤防护这根弦,把预防排球运动员肩部损伤,作为训练与比赛的重要内容和任务。

(二)深入研究和把握排球运动的特点、规律与运动员在训练与比赛过程中的身体、心理变化特点和规律

准确把握在隔网对抗过程中,不同阶段(前场、中场、后场,不疲劳与疲劳、赢球多与输球多时)、不同位置、不同职能运动员身体机能及心理状态的变化特点与规律,清楚并切实掌握何时何处会出现何种损伤及规避的措施、方法与技巧。

(三)注意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相关环节与技术的细化优化

(1)加强对运动员的教育训练,细化优化技术动作的训练步骤和训练方法,对技术规范动作的讲解和演示要精细明确,有效纠正不当动作,使运动员切实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2)妥当安排教学、训练和比赛项目和时间,做到劳逸结合,避免长时间、大强度、高难度的训练和比赛,避免过分疲劳。(3)细化优化训练和比赛程式。如,训练和比赛之前,做好热身准备,推高运动员神经及相关运动器官的活跃性,避免因热身准备不足而导致挫伤、拉伤。(4)有效提升运动员的身体与心理素质。为运动员提供营养全面的优质饮食,保障其营养水平。注意运动员的身体训练,提高其耐力水平。加强对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教育,提高其心理承受力,避免因输球产生负性心理而导致动作失常受伤。(5)创造适宜的训练和比赛的空间、时间条件。如,选择平整、防滑的训练和比赛场地;露天训练和比赛时,避开雨雪天气。

四、排球运动员肩部损伤的正确处置

排球运动员出现肩部损伤以后,应当采取正确的处置措施。根据排球运动的特点和当前排球运动训练与比赛的实践,以下处置措施有利于运动员的快速康复。(1)按摩:对肩关节的肌肉、穴位进行按摩、治疗可以使肩关节功能慢慢恢复。(2)红外线烤电治疗:用周林质谱仪或红外线烤灯治疗仪。(3)针灸治疗:通过对肩部肌肉穴位进行针灸,使经脉活络,动作恢复。(4)艾灸:对穴位或肌肉治疗达到肩关节动作恢复。(5)小刃针(或针刀):对肩关节肌肉或肌腱的粘连、堵塞进行剥离,使肩关节功能恢复。(6)手术治疗。

[1]陈安民,田伟.骨科学(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543-548.

[2]周隆,等.运动员肩部损伤研究进展[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6,13(6):160.

[3]欧慧华.浅谈排球运动损伤及预防[J].体育世界(学术),2014,(12):121-122.

[4]崔安福,王建伟.排球运动员常见运动损伤及防治措施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1):162-163.

[5]马彩兰.普通高校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及预防[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57-59.

G804.53

A

1671-2862(2017)04-0109-04

2017-05-15

肖建波,男,河南洛阳人,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研究方向:排球教学。

猜你喜欢

肩胛肩部肱骨
肩胛盂的骨性解剖结构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效果
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选择:保守治疗,切开复位还是肱骨头置换?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四个小窍门轻松缓解肩部疲劳
四个小窍门轻松缓解肩部疲劳
正常成年人肩胛动脉网的高频超声检查
关节镜下治疗肩胛上神经卡压的研究进展
强化肩胛带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疗效
儿童乒乓球启蒙训练中肩部损伤与预防
肩部巨大包块同时伴毛鞘癌及鳞癌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