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力创业 人文创新
——“2017企业家进校园”助力中关村园区精神传承

2017-11-14肖娟

中关村 2017年10期
关键词:中关村创业者空间

文 本刊特约记者 肖娟

实力创业 人文创新
——“2017企业家进校园”助力中关村园区精神传承

2017 Zhongguancun Entrepreneurs enter the university campus event

文 本刊特约记者 肖娟

科技圣地中关村,创新沃土海淀园,它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具有高科技含量的中关村园区高科技产业的真实写照,彰显着中关村人的精神面貌与特质。中关村一词,在北京、乃至中国早已超越了地域的概念,而成为新科技、新经济、新文化的代名词。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当下最热门的话题时候,《中关村》杂志大胆举措,励志前行,围绕“成长、成才、成功,创新、创业、创造”的理念,通过“中关村企业家校园行”的活动,向即将跨入社会的大学生讲述自己丰富的成长经历、成功的创业经验,励志年轻人在创新创业的同时,秉持中关村人的精神和理念,大步向前。

2017年9月21日,由中关村管委会、北京市海淀区政府主办,《中关村》杂志联合海淀区文明办、海淀区工委、海淀区教工委和海淀区关工委共同承办的“2017中关村企业家进校园”首场活动在北京交通大学召开。“优投空间”创始人、天津大学管理学代瑞红博士为学生们讲述了一个别开生面的在中关村创新创业的故事。

没到过中关村软件园不算到过中关村

每次翻开熟悉的《中关村》杂志,心中总有一份暖意,缘于心底对这本杂志的热爱。我是文科出身,右脑发达超过左脑,对事物的认知要有一个直观的认知。每次接到任务,尽管对新科技、新经济的某些知识一知半解、甚至非常陌生,但还是会一如既往高兴地联系采访对象做一次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我会悉心捕捉对方的人文情怀,让对方多多讲述情感故事,展示个性魅力,我会过滤一些纯理性文字去提升文字的温度,以增加内容的可读性。从时间成本的角度来看,这种做法会被认为有些“low”,但我是个笨人,笨鸟先飞,勤能补拙。

9月21号晚,我走进了北京交通大学逸夫教学楼310教室。教室里座无虚席,位于上地中关村软件园的“优投空间”创始人、天津大学管理学代瑞红博士就这样走入了我的视线,这位年轻貌美的80后女博士,正专注地给计算机专业的学子们讲述《互联网时代的创业与融资》。

人人怀揣创业的梦想,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互联网时代的人们都希望能开拓一份自己的事业,打下一片天地。可是创业说来容易,实践起来却有千难万险。代博士是这条路上的过来人,且听她娓娓道来: 很荣幸参加企业家校园行的活动,但在心里我不把自己定位成企业家,定位成什么呢?我把自己定位成创业者,因为我们是服务创业者的服务平台,任何一个创业者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对我们优投空间来讲也会遇到,我们的目标是与创业者一起成长,一起担当。互联网时代谈到创业,似乎挺容易的,在网上注册一个域名,就可以开网店,实施电子商务,做自己的老板。不像过去的前辈创业当老板,需要资金需要伙伴需要场所,还有一大堆看得见看不见的困难在等着呢,但互联网就不一样了,任何一个阿猫阿狗只要你勤奋,便可以下海互联网,在网络海洋里尽情遨游,大胆举措,励志创新。可三分钟新鲜劲过后,有多少人挖到了你人生中的第一桶金呢?当初的雄心壮志打了多少折扣,这只有创业者自己心里清楚。我们是过来人,已经在互联网海洋里游历了几个回合,前车之鉴后车之师,在充分汲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入驻上地中关村软件园,成立优投空间,为所有创业者搭建一个服务平台。俗话说天上不会掉馅饼,可是网络里却时时掉下陷阱,就看你是否具有一双火眼金睛……

听讲座的同学们不时发出会心的笑声,知识是力量,每个莘莘学子期待学有所成,好梦成真。他(她)们瞪大了眼睛,聚精会神盯着这位神采飞扬的代博士,讲述着互联网时代创业的种种门道。成长成才、创新创业是人人心中的良好愿望,实现愿望、成就梦想,在实现梦想的路上,他们渴望有人在前面引路,渴望有更多的知识储备,更渴望了解成功的企业家独特的成功理念!九零后、零零后的大学生是幸运的,大多含着金钥匙出生,成长的经历一帆风顺,且有机会踩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实践自己的梦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如果每个人的梦想可以实现,那么我们就可以实现我们富国强民的中国梦!

紧挨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北边,有一块方圆8平方公里的地方叫上地,上世纪90年代初,这里动工建起了上地信息产业基地,联想、方正、神州数码、海淀留学生创业园等相继在这里落户,渐渐成为中国信息产业的第一块圣地。10年过去了,上地的西部建起了中关村软件园,园区的建筑、道路、园林、水系别具特色。十年前不去中关村,不会了解中国科技发展的硅谷所在,而眼下如果你没有进入中关村软件园,就不算到过中关村。徜徉在绿树掩映、静谧雅致的园区里,走进一栋栋外观漂亮、室内科研氛围浓郁的企业楼,你会有一种心旷神怡、才思奔涌之感。在十几年里能够吸引联想、百度、腾讯、新浪、亚信、IBM、甲骨文、西门子等世界500强企业在这里生根、开花、结果,肯定不会是外在建筑环境所能涵盖的,而是其内在的创新、创造起了决定因素。代瑞红博士的优投空间就落地在东升国际创业园,2015年夏天进驻上地这片创新沃土。

优投空间的名称很吸引人,给人无限遐想。通过了解代博士的优投空间是一个集“空间+服务+投资”于一体的创新型孵化器,为优秀的创业者提供有价值服务的创业平台。该空间拥有成熟的孵化体系,在项目、导师、投资企业和媒体方面拥有丰富资源,为入驻项目提供基础服务和增值服务。优投空间会定期举办优投导师说、优投创业营、优投项目路演、优投创业大赛等品牌活动,会邀请资深导师分享创业内容,提供个性化辅导,并提供项目方与投资方的高效对接平台,以实现项目的快速增长。”作为一个初始的创业者来说,面对如此优厚的项目引领、导师辅导、资金对接一系列的服务自然心动,倒退十年,我肯定会迫不及待拿出我的方案去请教代博士告诉我如何尽快赚到人生第一桶金。

“优投空间”创始人、天津大学管理学代瑞红博士

有温度的创业空间助力实现梦想

每个孵化器都有自己的特质,优投空间(iMOMA)是一个创新型孵化器,空间是载体,针对创业者的需求推出相应的服务。舒适的办公环境、浓厚的创业范围、完善的服务体系、温馨的家人文化都源于创业者的用心打造。代博士气定神闲站在讲台上,面对同学们渴望的眼神,讲述她自己的创业故事。创业之初,她并没有选择如何去打造一个为企业服务的平台,在2008年前后那段时候,她一边准备博士论文,一边瞄准市场动向。那时候中关村的人们都喜欢一整天泡在咖啡厅里商谈项目、讨论方案,会为一个idea热烈地开展讨论,有时还会争论不休。她的博士论文研究方向恰恰是“世界级科技园区的创新体系”,研究案例包含美国硅谷、台湾新竹、印度班加罗尔以及国内的中关村园区。在研究中她发现创业的规律大同小异,创业的故事一百个人有一百零一种答案;路一定要自己走过才知道艰辛,苦一定要尝过才知道珍惜。有一天她突发奇想,她要制造一杯咖啡,一杯能让创业者从中找到灵感、找到思路的咖啡。这杯咖啡不仅可口、香甜,更重要的是能起到孵化器的作用,能为创业者提供资讯、研发、金融、市场等等的孵化服务,孵化器不是什么冷冰冰的机器,而是一杯好喝的咖啡,一个浓缩的科技园一个优投空间,一个适合创业者的空间。于是她便马上行动,聚焦营造一个非同寻常的空间与平台。为创业者提供多元化的服务。从项目的创意到实践,进而创新,赢得市场,开拓一片疆土,需要的是实力。聪明人善于汲取前人的经验,代博士说从她决定打造优投空间作为创业方向(平台)的那一天起,就一直在思考如何为创业者提供服务,如何营造一个有温度的空间,帮助创业者早日圆梦。

“这是我翻译的几本书,是关于创业投资的,第一本书关于天使投资,他是从创业者成功转身、成为投资者,书里面他总结自己的经验和心得,哪些创业项目容易成功,或者哪些项目得到投资的青睐。第二本书关于众筹,国内很多面对个人的众筹,为了控制投资人的风险,管控得比较严格。这本书介绍的是公司法的众筹,对大企业扩充来讲,有借鉴作用。第三本书与今天的课程有关,如何在30天内实现你的创意,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将创意转变成产品和模式。国内很多创业书籍,聚焦在经验分享,成功模式分享,可有些成功是不可复制的,希望这本书能告诉大家一个科学的方法,掌握了方法,尽可能少走弯路。”

实力创业,人文创新。优投空间定位是一个服务平台,是创新型的孵化器,就决定它在创业者的领域里发挥着非同寻常的作用。孵化器除了带给创业者物理空间以外,其中用心营造的人文环境、优雅氛围能给创业者放飞心情,提升情商。致力打造邻近社区,做有温度的创业空间,是为创业者提供更多的软性服务,让创业者在这里能够感受到家的温暖,入驻优投空间的企业会经常聚到一起,喝茶聊天,互动交流。走进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安宁庄西路的优投空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墙壁上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一只鸟儿悠然地停在树上“呼朋引伴”,寓意优投空间集众智、汇人才,成为一棵生生不息、不断孕育创业“雏鸟”展翅飞翔的智慧树。

优投空间开放办公区

耐得住寂寞才能打造新型孵化器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时代鼓励人们自主创业,是好事,人人有机会搏一把。前辈们会经常嗟叹命运不公、怀才不遇,而今社会不会埋没英雄,只要你励志创业,真心有思路、有才华。白手起家的大学生们没有资金没有经验,但只要你的idea足够新颖、足够超前,你能够做出一份商业方案,便有可能得到资本支持,或者找到嫁接,优势互补,IMOMA优投空间就能帮助你圆创业之梦。代博士有些激动,谆谆告诫即将离开校园、步入社会的大学生们:

“尽管互联网时代激励人们大胆创新、励志创业,但并不意味着人人都能一帆风顺,利润连年翻番。大约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资本市场进入一个寒冬时期,很多的创业项目在融资的过程中遇到了瓶颈和困难,或者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遇到了一些瓶颈,倒闭、破产的不少,所以有些人会怀疑,是不是说创业太热了?是不是说早期投资太热了,热潮已经过去了呢?代博士说在投资的领域里,你会发现所有的经济都是有周期的,有波峰、也有波谷的,投资界也是一样的。投资忌讳脑袋发热,某个时期过于热闹,突然进入了爆发性的增长时期,很快就会产生泡沫。2015年最热的领域叫“O2O”,从线下到线上,发现我们的生活服务领域突然多了很多的上门服务,比如美甲、上门洗车等等,真的是一股风。那个时候资本非常热,我会经常接到电话:你们优投空间有没有好的项目推荐?共享经济很热,所有投资机构比较浮躁,想占到这样的热门的领域,恐怕自己会落后,跑到一定的阶段,回过头来看,会发现有些项目没有办法支撑增长逻辑,逻辑是错的,投资者也好,没有考虑那么多,资本的时候,有的时候会有一个回归理性的过程,创业也好,创新也好,也有一个回归理性的过程。所以在2015年啊下半年,开始就会出现了一个慢慢冷的阶段,虽然媒体通常称之为资本寒冬,但我个人认为它是趋于理性的一种回归。”

有人会问我,你会支持大学生创业吗?或者说你会鼓励大学生创业么?我说一句负责任的话,我不会特别支持、特别鼓励大学生都放弃原本拥有的工作,去赶热闹,自主创业。大众创业,并不是强调所有的人都应该去创业。当前时代给了我们前所未有的选择自由,创业与就业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一定要理性对待。不要仅仅看到创业者成功了风光的一面,其背后的辛酸血泪也许是你看不到的。如果一定要创业的话,请做好吃苦耐劳的准备,思想上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为什么要创业,创业是为了赚钱吗,或者有人认为就业的竞争压力太大,心血来潮去创业,结果碰的头破血流,这种事情经常发生。在我们身边每天有大量的创业者项目在死去,这是很残酷的现实,成功的概率很小,大多数的创业者都做了分母,能够脱颖而出,其成功率都不到10%。所以我们要做好创业的心理准备,要耐得住寂寞,一旦失败,需要自我内心强大。

“优投空间”创始人代瑞红被《中关村》杂志授予活动讲师称号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创业如同市场,变幻莫测,难以预料,没有常胜的将军,如同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想当将军是一回事,能否当得了将军又是另外一个话题。大众创业,可是进入创业大潮的弄潮儿大多数做了分母,当然做了分母的人也不见得就是悲剧,至少是见证了高科技的潜能与发展方向。科技圣地中关村,创新沃土海淀园,能进驻上地这块科技至上的科技高地,不论是产品还是平台都存在一个生存模式和面临市场运营。不论哪种形式的创业,最核心的还是创新的能力,一定存在与别人不一样的东西。在互联网创业泡沫化过去之后,创业风潮又会朝向一个新的层面爆发,比如说医疗服务创新、人工智能、AR等方面,从内容到形式都需要原动力创新。互联网渗透率有一个指标:互联网渗透率达到20%的话,才具备进入这个市场的机会。

商业模式究其实是一个盈利的综合概念,商业逻辑大多数会把创业项目分成两类,一类是平台型创业项目,比如说同学的手机上可能有很多的APP,最开始没有一个是收费的,下载也不收费,用也不收费,里面没有任何商业模式的设计。但是,用户增长到一定的量级,千万级以上,才会具备商业转化的价值。所以我们会发现,早期的时候,像这类的项目没有考虑盈利模式,唯一要做的是快速奔跑,快速让我们的目标用户变大,让我们的使用用户群体变大,活跃度增加,到未来才具有商业转化的价值,这是平台型的创业项目。

另外一个非平台类的,非平台其实是一个流量经济的概念。现在做流量项目是越来越难了,因为流量都掌握在大的巨头BAT手里,用的话,需要买流量,大多数的项目是属于业务型的,业务型会涉及到模型的设计,我怎么样定价我的产品,一年两年三年,生产的规模、生产的能力是什么样的呢?能够产生什么样的营收,处于什么样增长的曲线上,利润率会比我同行高多少呢等等问题应该是需要探讨的。在商言商,创业、创新、创造一定是先掂量清商业模式,成长、成才、成功不一定是要被标榜成教科书。实践出真知,任何的理论、概念、观点最终是落实到行动之中,博观而约取。祝福优投空间百尺竿头更进层楼,在以后的岁月里引领企业服务平台荣登新的高峰。

猜你喜欢

中关村创业者空间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创享空间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
中关村,催生“创新”传奇
让创业者赢在起跑线上
互联网创业者
中关村离硅谷还有多远
创业者要勇敢地喊出“我要”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