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题作文”,地市媒体如何彰显自身特色?

2017-11-14姜鹏飞

中国记者 2017年10期
关键词:通车晚报南湖

□ 文/姜鹏飞

“同题作文”,地市媒体如何彰显自身特色?

□ 文/姜鹏飞

在融媒体时代,媒体竞争已由“独家新闻”延伸到“同题作文”的较量,地方媒体如何与省级以上媒体“过招”,更显得艰难。本文作者结合多年的从业经验和新闻实践,介绍了地市都市类媒体“突围”的策略和路径。

同题作文 地方 都市类媒体 创新

与省级以上媒体相比,受平台、资源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地市都市类“小”媒体在现实中往往受到诸多局限。面对“同题作文”,如何与省级以上“大”媒体“过招”,挖掘出有分量的独家新闻,再造“独家优势”并从中脱颖而出,更是考量着地市类媒体的智慧。

一、以“巧”博“大”:逆向思维,寻找独特的新闻视角

面对“同题作文”,地市类媒体新闻报道需要不断求新。这就要求从业者从不同角度和思路采写新闻,打破思维定势,从惯性思维局限中走出来,看到平常事物中的反常现象,采取多样思维方式和创新采写手法。

2013年7月,浙江嘉兴到绍兴的嘉绍大桥正式通车。作为当时世界上最长最宽的多塔斜拉桥、总投资达139.8亿元的超级工程,创下了一个又一个行业的“世界之最”。大桥的通车无疑成为全国乃至世界关注焦点。《南湖晚报》消息《“无缺陷”追求让大桥通车“迟到”11天》,合理运用了逆向思维,在大量千篇一律的报道中成功“突围”。

大桥原定计划7月8 日建成通车,却最终改到了7月19 日,这引起了社会各界关注。原因到底是什么?笔者在大桥通车前近1个月,就提前采访,经过详细调查与多方采访,深入了解了“迟到”原由——出于对工程质量和安全的“苛刻”要求,建设部门多用了11天来完善各项设施,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凭借职业敏感顿时找到了灵感,并判断该主题重大,为此提前精心采写,不断修改。

通车当日,各地同行都把目光聚焦在大桥通车后带来的好处,笔者反其道而行之,抓住了大家都忽视的“延迟通车”这个新闻点,并在当天克服种种困难,现场采访了浙江省交通厅厅长等主要负责人。稿件于通车当天刊发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在报道中,笔者巧妙地运用了双重逆向思维,先在众多夸赞中一反常态地提出了“迟到”的问题,然后通过进一步调查采访,从看似是不足之处的“迟到”中挖掘出“反对形式主义”的真正内涵。报道获得2004年度中国晚报赵超构新闻奖特等奖和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一等奖。

实际上,在很多情况下,面对“同题作文”,更要求地市类媒体从业人员打破思维定势,从惯性思维的局限中走出来,采取多样的思维方式和创新采写手法,挖掘具有独家视角、独家观点的独家新闻。

2015年6月6日,“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先行者”步鑫生这位全国家喻户晓的“改革先锋”在海盐永远闭上了眼睛。2015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年,作为一个时代人物,“改革明星”步鑫生的离去,自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笔者和同事多次奔赴海盐,克服重重困难,来到步鑫生家里、朋友家、医院、海盐县史志办、海盐衬衫总厂原址等,全方位深入采访,并选择“头七”这个关键节点推出了《寻找“改革先锋”步鑫生的遗存》通讯。

对于一名记者而言,采访时要拼命做“加法”,写作时则要不断做“减法”。在行文中,从步鑫生的遗存来结构全文,使文章具有整体感,使报道以其独特性从浩繁的步鑫生报道中脱颖而出。当天报道推出后,立即被多家网站转载,不少省级以上媒体根据此报道赶往海盐进行深入挖掘采访。报道深刻理解和把握了步鑫生的改革精神和时代财富,巧妙地找到了重大主题和都市类媒体的结合点,以小见大,角度巧妙,意味深长。文章刊发后,也引起了全国各界的关注,获得了2015年度浙江新闻奖二等奖。

二、以“深”博“大”:根植地方,挖掘独特精彩故事

地市“小”媒体有时拥有可以挖掘的地方独特资源,更利于形成以深博大的优势。讲好地方的精彩故事,成为地方媒体获胜“法宝”。

嘉兴乌镇是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每年世界互联网大会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注定了这是一场不同寻常的新闻大战。在去年第三届乌镇峰会召开前一个月,笔者就深入乌镇开展前期采访,精心策划,并从去年11月1日起,正式推出“嘉兴互联网之光·‘变形记’”系列报道,通过独特视角,聚焦乌镇峰会给嘉兴带来的互联网+之变,让世界倾听乌镇和嘉兴的声音。晚报结合嘉兴这三年的互联网+实践,进行了整体策划,具体涉及互联网+创业、医疗、结算、政务、电商、交通等各个领域。文本分为“改变·故事”、“改变·感言”、“改变·手记”三个部分,有样本、有故事、有延伸、有思考,并且均以整版推出,图文并茂,先后推出了10篇重点报道。

在栏目设置上,用“变形记”这一概念来贯穿,以点带面、以人见事、以小见大,全景式展现了乌镇峰会给嘉兴带来的深层次变化和嘉兴在互联网+发展各个领域的发展和成就,在峰会召开前后形成报道高潮,连续推出,受到了社会各界关注和好评。“嘉兴互联网之光·‘变形记’”系列报道获得2016年度浙江新闻奖一等奖。

2016是建党95周年,又恰逢“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面开展。嘉兴是党的诞生地,作为红船旁的主流媒体,《南湖晚报》深耕嘉兴独有政治、历史资源,通过独特视角,推出“为了誓言”典型报道,站在高位关注,用心、用力、用情讲好嘉兴故事,多形式呈现,反映社会典型人物、典型事件,挖掘和聚焦党的诞生地基层党员精彩故事,彰显主流媒体价值。作为分管新闻采访负责人,笔者多次与嘉兴市委组织部对接,精心物色典型。这些党员覆盖了嘉兴各个县(市、区),行业广泛,有一线员工,也有退休老党员等,极具典型性、广泛性、时代性。

在采访中,对照当年的入党誓言,重点挖掘在日后的工作生活中,如何践行传承红船精神,用党员的标准约束自己、管理自己,展示新作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写作中,多讲故事、细节,立体地、多层次展现一个人物,不追求大而全,用小故事阐述大道理,用身边事情教育感染人,让优秀党员的事迹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让典型人物可信、可亲、可敬、可学。

三、以“新”博“大”:创新表达,提升地方媒体竞争力

作为地方媒体,在面对“同题作文”时,除了挖掘独家新闻外,还必须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创新表达方式,探索出战胜困难的方法和路径。获得2016年浙江新闻奖二等奖的南湖晚报消息作品——《划时代的“信息安全高铁”呼啸而来》,是笔者去年跟踪半年之久,挖掘到的浙江地市媒体的“独家新闻”。

由于提前半年多就着手采访,这篇消息的许多元素是其他省级以上媒体所没有呈现的。尤其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的首席科学家潘建伟院士的采访等,使得晚报这篇报道从央媒、省媒的“同题作文”中脱颖而出。在写作中,创新表达方式,标题生动形象,导语和结尾等处“沪杭之间,看得见的200余趟高铁每天来回穿梭着,而一列看不见的‘信息安全高铁’则在地下巡航”“量子通信好比火车,经典通信好比马车。火车刚出来的时候,很多方面不如马车,但火车的发展空间远远大于马车,未来一定属于火车乃至高铁”等语言,不仅接地气,而且增强了报道的可读性、趣味性。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对于地市“小”媒体而言,形成独有的文风和创意表达尤为关键,有时就能“另辟蹊径”,巧妙“超车”。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全面深化改革也走过了三年的历程。面对这一全国性的重大主题报道,《南湖晚报》在浙江省主流媒体中,率先精心策划,历时4个月,凝心聚力推出2016年度大型新闻行动——嘉兴“深改”故事会。该系列报道精心设计文本,采用“一个人物、一个故事、一项改革、一份答卷”的形式,从普通人的命运变化切入,展现医疗卫生、环保治水、产权制度、科技制度、人才制度等诸多领域的改革进程,用精彩故事绘就嘉兴“改革路线图”,凸显深化改革的新智慧、新力量和新成果。

当前,在全媒体背景下,创新视觉化表达也是提升媒体竞争力的重要“法宝”。而运用新闻图片和新闻影像、漫画等,越来越成为视觉化表达的主流。多年来,《南湖晚报》坚持推出了漫画、视觉等专栏,从而提高地方媒体的可读性和感染力、竞争力。去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上,李克强总理首次正式提出“工匠精神”。令人耳目一新。“工匠精神”由此成为网红。《南湖晚报》推出“视觉1+”专栏,共10个专题、38个整版的影像报告《匠·心》系列,并通过各类新媒体立体式报道。一块京砖、一粒稻谷、一只粽子、一颗“心脏”、一枚纽扣、一缕蚕丝、一艘小船……讲述嘉兴故事,感受执着匠心,通过影像的力量展示江南文化,用普通人物和平凡故事展现宏大的时代主题。

(作者是嘉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主任记者、《南湖晚报》副总编辑)

编 辑 张 垒 leizhangbox@163.com

猜你喜欢

通车晚报南湖
江北东高速公路建成通车
南湖之春
通车!
南湖的船
在南湖,我画下幸福时光
石泸高速公路(红河段)正式通车
成宜高速预计明年建成通车
立足“本地化”做好晚报新闻
南湖早春(节选)
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会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