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诗话现状研究及发展建议

2017-11-14郭庆华等

心潮诗词评论 2017年1期
关键词:词话诗话诗词

郭庆华等

当代诗话现状研究及发展建议

郭庆华等

按照中华诗词研究院的要求,《当代诗话整理与研究》课题组形成了关于当代诗话现状研究及发展建议的课题报告,现将报告的主要内容摘录如下。

一、当代诗话概况

所辑诗话主要是共和国建国以来作品,包括当代人论古人的,以及兼论古今的诗话都在此次研究范围之内。

诗话是指评论诗歌、诗人、诗派及记录诗人故实的著作。狭义的诗话是指诗歌的话本,即关于诗歌的故事,随笔体,可分两类,一类如欧阳修《六一诗话》,是纪录诗人故事的,基本不涉及诗歌理论;另一类主要是谈关于诗歌理论的,如严羽《沧浪诗话》。广义的诗话是指诗歌的评论样式,是中国诗歌鉴赏、诗歌批评的主要著作形式。本文研究的当代诗话以狭义的诗话为主,对当代诗话(词话、曲话),包括已出版发表的著作以及网络流传的作品进行了搜集整理。

已出版的诗话作品文风严谨,格式整齐,格调向上,影响较大。如金性尧《炉边诗话》、莫砺锋《莫砺锋诗话》及至熊盛元《晦窗诗话》等,莫不尊重传统,谨守学问之道,同时融入当代生活元素,别生体会,更接近生活,接近时代。又如顾随《驼庵诗话》、周振甫《诗词例话》等,于古人见解之外,更借自身体会修养,于诗词之道更深一层,每能翻出新意,对于诗词爱好者而言是一享受。如《诗词例话》分为欣赏与阅读编、写作编、修辞编、风格编、文艺论等五部分,上下贯通,系统性强,十分便于学习理解。此类诗话也是当代诗话最精华的部分。

网络上有影响力的主要发表交流园地为论坛和博客,因论坛的互动交流较多,批评文字也最多见,虽然多数都未得以整理,但不可否认为一大宗,其发展大致可分为初创期——有影响力者如网易、清韵论坛;继兴期——有影响力者先后如天涯比兴、故乡、光明顶论坛;嬗变期——有影响力者如诗公社、诗三百论坛;分流期——此时论坛形式衰落,但也仍然存在一些社团论坛,如留社、居庸、北社、铭社和江右等,同时网络交流开始进入博客和微博时代。

二、诗话作者

老一辈诗词作者学养深厚,成名已久,在整体诗坛现状的把控、诗词理论研究上更高一筹,因而是当代诗话中分量非常重的一部分。如《分春馆词话》作者朱庸斋(1920年生),《岁寒居说诗》作者徐培均(1928年生),《绿痕庐诗话》作者王翼奇(1942年生),《味明诗话》作者滕伟明(1943年生),《求不是斋诗话》作者熊东遨(1949年生),《晦窗诗话》作者熊盛元(1949年生)等。

网络诗词诗话作者,主要集中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七十年代甚至八十年代生人,如魏新河(1967年生)、秦鸿(1967年生)、谷海鹰(1968年生)、赵缺(1970年生)、涂运桥(1972年生)、曾小云(1975年生)、徐晋如(1976年生)、朱昌元(1982年生)等。

三、诗话目前状态

影响较大的诗话作品出版物有吴宓《吴宓诗话》、穆乃堂《怀川诗话》、金性尧《炉边诗话》、莫砺锋《莫砺锋诗话》、周振甫《诗词例话》、田庶禾《闲斋诗话》、刘梦芙《五四以来词坛点将录》、朱庸斋《分春馆词话》、古求能《衔月楼诗话》、林岫《紫竹斋诗话》、王蛰堪《半梦庐词话》、熊盛元《晦窗诗话》、徐晋如《缀石轩诗话》、苏无名《网络诗坛点将录》和《苏子世说》、冯永军《当代诗坛点将录》等。结集未出版的有陈梦渠《折梅斋词话》、水墨《倚剑楼词话》、清角吹寒《桃花宝典》、黄海棠《南山樵隐丛话》、李汝启《小石源诗话》和《小石源词话》等。

发表于博客、各论坛、各类刊物等零散形式的比较多,由于人们阅读习惯和网络的普及,诗话在网络传播较为广泛。但刊物发表的作品相对正规,质量较高。二者兼具,则影响力大。如熊东遨《求不是斋诗话》、熊盛元《晦窗诗话》、徐晋如《缀石轩诗话》、赵缺《彼岸诗话》等。《求不是斋诗话》《晦窗诗话》流传的原因是对初学者的启迪;《缀石轩诗话》是因为颠覆传统的观点;《彼岸诗话》则是由于尖刻的诗词观点和鲜明的特色。

四、时间脉络与诗话走向

新文化运动肇兴以来,传统诗词的创作渐渐边缘化,不再为文学界所关注,形成对照的另一面则是,由于引入了西方的文学理论,关于传统诗词的研究批评,反而大有发展。异中有同的是,新的西方文学批评范式很快占据了文学研究的中心地带,作为传统批评范式的诗话,则相对退缩一隅,韬光养晦。

由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互联网的兴起,传统诗词的复兴从两个方面有所体现,一个网络的交流日益频繁,从论坛、博客、微博、短信、QQ和微信,无时不在更新;一个是现实层面的纸刊、书信和各地的诗词学会和诗社,使得潜在的诗词爱好者有了更广阔的天地。

建国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主要以出版物为主,多为古典文学从业人员,学养深厚,博古通今,真知灼见,是当代诗话的最重要部分,虽然受出版和外部环境的限制,但观点明确,字斟句酌,极富学习价值,质量可与古人齐肩。如周振甫《诗词例话》。

文革期间诗话的创作一度中断。此后,诗词诗歌虽一度兴起,但由于割裂太久,元气不复,诗话没有突出作品。

如今网络诗话是当代诗话的另一个高峰,数量可观,特色鲜明。这些作品既学习传统,具有传统诗话的形式,又不拘一格,包含富有时代气息的语言和内涵,在诗词爱好者中间影响较大。

五、诗话种类

有的诗话作品以评点古人为主,结合作者的阅历、感受,对古人的诗词作品进行评点,如《学诗浅说》《缀石轩诗话》等。

有的诗话的评点对象是当代诗人和诗词作品,这部分诗话具有传统诗话的形式,但关注当下,对网络兴起后流传网络的诗词进行了评点,内容十分丰富,极具时代特色,如《潇湘诗话》《彼岸诗话》等。

有的诗话对诗词大家进行了评点,无论古人今人,多是大家名宿,笔墨到处,生动形象,如《晦窗诗话》《求不是斋诗话》等。

有的诗话从自己诗词创作及感想谈起,结合自己的诗词作品,谈如何进行诗词创作,如何是好的诗词,如《南园词话三十七则》等。

有的诗话以故事趣味为主,如《五四以来词坛点将录》《当代诗坛点将录》等。

有的诗话不仅对诗词及诗人进行了评点,还结合自身感受、文化修养,对诗词的发展脉络以及各时代诗词的特征等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如同一本教科书,如《驼庵诗话》《倚剑楼词话》等。

有的诗话对以往的诗话进行了整理和总结,为读者留下一条清晰的诗话发展脉络,如《历代词人词话》《校辑近代诗话九种》《诗词例话》等。

有的诗话以评点诗词为主,结合自己创作理念和体会,对如何欣赏诗词或如何进行创作提出意见,如《步月轩诗话》等。

六、诗话风格

有的诗话由纯文言写成,承袭传统风格,功力深厚,颇耐寻味。如《半梦庐词话》《晦窗诗话》《折梅斋词话》《步月轩诗话》《分春馆词话》《绿痕庐诗话》《读书偶记》《听龟笔记》《虎阜诗话》《秋扇词话》等。

有的诗话文白夹杂,如《周啸天诗话》《孤狼诗话》《词调乱弹》《风二中诗谈》《留云夜话》等。

有的诗话是纯白话文,如《理想者诗话》等。

有的诗话就是唯美散文,以散文的语言来写,诗意唯美,文风行云流水,如《南园词话三十七则》。

七、当代诗话存在的问题

当代诗话总体比较活跃,建国后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著作出版较多,学术严谨,理论性强,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影响较为深远。七十年代至今,作品承接传统,对接当下,对当代诗坛(包括网络)有一定层面的反映,理论基础较为扎实,学养较为深厚,诗话水平较高,影响较大。

网络兴起以来,诗词与诗话渐入高潮,相互激发,流传甚广。及时性强,对时事反映灵敏,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能较快较准确地捕捉到现实中及当下诗坛的动向动态,乃至生活中的细节和细微变化,具有小、快、灵的特点。

主要问题:

(一)摹古有余,创新不足。大部分作品尤其是专著类作品未完全跳出古人窠臼,多是摭拾前人话头,翻来覆去,新意较少,创见更是不多。与文化大潮交流融合不够全面,视野未跟上时代发展。

(二)自我有余,拓展不足。对当今时代的关注反映不足,对当下文学文化界的新动向、发展乃至对于社会现实,更为隔膜,即有指涉,亦多皮相。就文化说文化,就诗词说诗词,部分群体有把诗词局限于雅娱清玩的倾向。

(三)率性有余,系统不足。部分作品尤其是网络部分作品多为即兴之作,灵光闪现之间完成,没有完整计划和固定体例,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文字质量不高,文风稍欠严谨,或文白混杂,时有错别字。

(四)灵活有余,理论不足。在网络影响日渐扩大后,部分诗话多为业余作者爱好,作品普遍未达到一定理论高度,思想观点提炼不够鲜明,没有形成完整体系,部分作品甚至出现自相矛盾的现象。

(五)感性有余,理性不足。网络发表较为随意,因隐匿真名,观点容易偏激,感性多于理性,嬉笑怒骂不拘形状。有自娱自乐现象,小圈子里互相吹捧或者对圈外持不同意见者进行抨击。

八、关于诗话创作的意见和建议

我国有丰富的诗词遗产,建国后尤其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优秀的诗词传统得到大力发扬,上至耄耋老人,下至莘莘学子,纷纷学习写诗填词,诗词刊物和出版物亦大量涌现,成为文坛上一道风景线。诗话创作可以说是诗词创作的一条隐线,但是与诗词创作的繁荣景象相比,有关诗词研究的著作甚至作品相形见绌,即便是网络文学兴起之后,诗话类的作品质量和数量均未能迅速崛起,专著作品和成体系的诗话作品依然较少。

(一)就诗话作品创作而言,建议有三:

1.继承传统,对接当下。只有继承,才能发展,要想更好地发展,必须向古典文化、古典文学尤其是古典诗词学习,广采博收,厚积薄发,不仅要有阅读量,还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摘取文学王冠上的这颗明珠。另外,不能故步自封,沉迷于诗词的小圈子、小江湖,而要放宽眼界,关注当下,反映时代风貌,反映当代诗人和诗词的状态。诗话活起来,才能推动诗词创作活起来,才能相互激发,相互映衬,相互促进,体现时代特色。

2.开拓视野,寻求突破。在继承发展的同时,不能仅仅局限于诗词本身,应向更多的艺术形式和传统文化汲取营养。“功夫在诗外”,诗话创作的主题离不开诗词和诗人,但更应关注诗人和诗词产生的背景,诗话的内容既要包含诗词创作的艺术手段,还应深入到现实生活,不仅要关注诗人和文化工作者的生活状态,更应关注整个时代的背景和发展方向。增加广度、深度,才能形成厚度,才能产生立得住、可流传的经典作品。

3.兼收并蓄,各呈异彩。在如今这个风云际会的时代,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为代表的各类文化碰撞不可避免,以古典诗词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如何面对全球化冲击,是诗词诗话作者必须要面对的课题。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东方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包容,并不动声色地将外来文化消弥于无形。一方面是由于本身的强大,更重要的,则是不断学习借鉴,取其精华而为己用。诗话作为理论研究,应走在诗词创作的前面,也应走在时代的前面,引导新风,呈现异彩。

(二)就诗话繁荣而言,建议有三:

1.开辟栏目,提供平台。建议刊物类要像《心潮诗词评论》一样开辟“当代诗话”栏目,为作者提供展示平台,引导和鼓励更多的作者参与到诗话的创作队伍中来。“积土成山,风雨兴焉”,未必都是名家大腕,未必都是成熟理论,汇集各类文章观点,容许各抒己见、百花齐放,不但可以借此开展辩论,还可以通过这种引导形成氛围,推动诗话创作走向繁荣。

2.举办活动,推向大众。虽然网络兴起后诗话涌现较多,但相较于整体文坛和文学界其他领域,诗话的份量和影响力之微弱显而易见。各地举办诗词楹联比赛,从未见过诗话或诗词评论比赛,它还属于一个冷门。鲁迅文学奖五个奖项,其中一项是文艺评论。因此需要一些类似比赛的评奖活动来推动,让大家知道还有这样一个群体,让它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逐步“热”起来。

3.系统整理,提升质量。此次当代诗话整理与研究课题非常必要。通过此次整理,发现诗话一体发展脉络清楚,成就颇丰,历代亦有较为系统的整理资料。建议以此为发端,开启诗话研究的理论探讨之路,多进行一些系统性的梳理,不断提高诗话研究水平,进而对当代诗词创作产生积极影响。特别是体制内的诗词研究权威机构如中华诗词研究院等,对此更是责无旁贷,可以通过专题研讨、诗话评奖、筛选优秀诗话系列作品给予资助正式出版等方式,来引领诗话创作潮流,起到风向标的作用。

①郭庆华系《当代诗话整理与研究》课题组组长,课题组主要成员有:董志英、王海亮、李伟亮、林红芝、肖丽丽。

(作者系河北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

责任编辑:刘 静

猜你喜欢

词话诗话诗词
力补石室金匮闺襜之遗亡
——论《历代闺秀词话》的价值
《清代词话全编》
诗词书法作品
【诗词篇】
现代诗话研究中诗话的分类问题
背诗词的烦恼(下)
背诗词的烦恼(上)
诗话札记
诗话目录的文献考察及其价值探讨
新词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