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盩厔』与『醴泉』

2017-11-14五味子

杂文月刊 2017年23期
关键词:辞源周老同音

●五味子

周有光先生在他的《语文闲谈》(下)中,有一篇《盩厔:周至》,文中说:

“盩厔”,陕西一县名,已经改称“周至”。

“盩”,原意“山曲”。“厔”原意“水曲”。“盩厔”原意“山曲有水之处”。这个原意,人们早已不知道,也不去追问了。“盩厔”改为“周至”,大家称便。这也是“同音代替”最成功的例子。

周先生不知是否知道,陕西还有一个县,原名“醴泉”,已于1964年改为“礼泉”。查《辞源》:“醴,酒也,酿之一宿而成,有酒味而已也。”“醴泉,言泉水味甘如醴也。”故有“天降甘露,地出醴泉”之说。清《陕西通志》卷三,醴泉“在县东南三十里,周数十步,深不可测。汉宣帝时涌出,闻其味如醴,故名。隋置县取此。”也就是说,在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因县境内有泉,泉水味如醴而得县名。据我臆测,因为后来实行简化字,但“醴”并没有在简化之列,而写起来又笔画繁多,麻烦,干脆就用一个简化的同音字“礼”字取代。若按周老对“盩厔”改为“周至”的说法类推,“醴泉”改为“礼泉”应该也是“‘同音替代’的例子”了。

但是,虽然这样一改,“大家称便”,但我总觉得,不论是原称的“盩厔”,还是“醴泉”,其文化的含义,雅致的韵味,都与现在的名称云泥之别。我们喜欢顾名思义,你看,原来的名称,有山有水,山曲水曲,泉水甘冽,其味如醴,多么引人遐想,给人美的感受,而现在的名称则不知所云,周至,礼泉,什么意思?

猜你喜欢

辞源周老同音
康有为藏西夏字书《同音》残叶版本考
《同音》二字格探析
不能多写一字
当老周变成老周
周老开心变老周
English Jokes: Homonyms
《辞源》修订工作散记
《辞源》第三版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辞源》注音中存在的问题探析——以肉部字为例
《辞海》和《辞源》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