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给目标加码
2017-11-14盛斯才
●盛斯才
唐太宗《帝范》卷四说: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那么,怎样得乎其上呢?一边听某院士讲他的科技人生,我在心里一边发生了这样的疑问。
院士大学毕业时,他的系主任在告别演讲上说:“你们到了工作单位,领导交代的第一件工作一定要做好,否则,领导在交给你下一件工作时,就会犹豫,担心你能不能够完成。”这话,院士牢牢地记在心底。
来到工作单位研究所,领导交给院士的第一件工作是研制一个振荡器。对于这项工作,院士连一点基础知识都没有,更别谈经验。因为使用需求特殊,国内也完全没有此类先例。这完全是一件白手起家的工作,连难度有多大都无法预估,怎么办?院士想起系主任的话:第一件工作一定要做好。
院士遍查所有资料来源,在图书馆厚厚的灰尘下,找到一本与做这样的振荡器相关的书,但却是俄文版。在当时,学外语是不受重视的,好在院士有给自己加码的习惯,他的俄语学得很好。但看懂一本完全生疏的技术书,不是会俄语就行了的。里面有大量新的技术内容,概念、理论、公式、推导,需要在看懂文字的同时,啃下这些饱含技术含量的硬骨头。
正值夏天,南方的蚊子成群,躲在蚊帐里,光线不够,只好把身体置于蚊帐中,把头和手放在蚊帐外,就这样捧着书在蚊帐外看,从起床到次日凌晨一二点,连续两个星期,院士总算是把做振荡器的原理和做法搞清楚了。领导规定的时限是一个月,一半的时间过去了,振荡器还连影儿都没有呢。
但有了知识的基础,院士一点也不着慌。接下来的一星期,找材料、元器件,搭电路、焊接电路板、做实验,振荡器做成了。院士找来组长把关,将振荡器接上电源,示波器一条直线,一点震荡都看不见。组长失望地走了,院士认真检查电路,发现了一个虚焊的焊点。将虚焊点重新焊接好,再接上电源,漂亮的正弦波清晰地显示在示波器上。领导交代的工作目标,院士已经实现,可以提前向领导报告成绩了。
还有一星期时间,院士没有着急上报。他在想,振荡器在常温常规下可以正常工作,改变温度和环境还行吗?领导交代工作时并没有提出这样的要求,但院士自己给工作目标加码。他找来一个烘箱,将振荡器置于烘箱之中,将温度调高到摄氏八十度,电线都烤到胶皮软化,这大大超出了振荡器的正常工作环境条件,振荡器的波形立即发生剧烈变化,也就是说,院士已经做成的振荡器,不适应超高温条件,这必将影响振荡器的实用范围。
构建振荡器的元器件对温度敏感。怎么办?世间万事相生相克。元器件对温度敏感,但不会所有元器件对温度的提高都是正相关的,肯定有对温度的提高是负相关的,如果综合采用对温度正负相关的元器件,振荡器整体上对温度的正负相关不就正好抵消了吗?运用这一思路,院士终于做出了适应各种温度、湿度、干扰等环境的振荡器,使得他研制的振荡器,成为适应各种环境的“万应”振荡器。
就这样,在完成工作时总是自己给目标加码,院士不断受到单位的重视,交给他的更是科研难度高、创新力度大的工作,而院士也不断做出超一流的工作成绩和研究成果。渐渐地,他成了研究所的挑大梁者,成了院士,成了研究领域的领衔专家。我们不妨反过来想一想:如果当年院士以不懂技术为由,推脱了领导交代的工作,那么此后,领导就只会将一些轻飘飘的工作交给他,不断做轻飘飘的工作,院士就不可能成为院士,更不可能成为研究领域的领衔专家,他的人生,也肯定只会是轻飘飘的一生。
奋斗是青春最好的保鲜剂。讲台上八十多岁的院士精神矍铄,精力充沛,讲话声震屋瓦。我突然意识到,文首那句话,只讲到了怎样得乎其中、得乎其下,没讲怎样得乎其上。通过聆听院士的讲座,我受到的启发是:取法超上,得乎其上;取法超超上,得乎超一流。那句话为什么不说出来呢?一是不能给所有的人提出这样的要求;二是这样的道理,要靠个人去悟,悟出来的人,才有可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