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裂谷天揖

2017-11-14李学智彝族

金沙江文艺 2017年12期
关键词:裂谷白龙乌蒙山

李学智(彝族)

豪气冲天的乌蒙山,是云贵高原的巨人。他谦卑知礼,在云南省武定县的最高峰——白龙会峰旁作了个天揖,于是有了摄人魂魄的己衣大裂谷。

有人说,大裂谷是地球的一道伤痕。我总觉得这种说法过于悲情。在我看来,大裂谷是乌蒙山在向天地致敬,向人类请安。乌蒙山伟岸的身姿、谦卑的态度、博大的情怀在这天揖中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了。

天揖一现,黑鲁拉河感动了。它从大黑山出发,在白龙会山和卧嶂山之间流下来,滋润这双巨手。金沙江不惧千里曲折,赶来一睹巨人作揖的英姿。黑拉河流了35公里,同金沙江一起向东海奔去。巨人看到有江河流向南海,于是他就面东南,目送它们远行。

巨人长作揖,白龙常来会。白龙一来,就给这片土地带来丰沛的水源。在罗能村,有五股清澈的泉水在2000多平方米范围内的五个石缝里涌出来,灌溉着方圆几百里的土地。在金沙江边河谷地带,白龙们留下了星星点点的温泉。自古以来,每逢正月初二,四川凉山、昆明禄劝和当地四方八岭的彝、汉、傣、傈僳、苗等各族群众身着节日盛装,举家带友,来温泉洗去旧年污垢和疲劳,驱邪消灾,祈求新年平安。水的涌现,带来了人的汇聚。这一带与水有关的村名就有以吐庄、中山河、大烂滩、白水头、大凹子、以进干、以夺莫等等,多得一口气说不完。上善若水,水知道乌蒙山的仁爱,绵绵不绝地向他表达敬意。

裂谷有多深,巨掌就有多宽。离裂谷最近的村子,就在巨手的左大姆指边缘,名为“本冷登”。“本冷登”意为丢下石子发出回声。多少年了,一直有村民丢下石子去试探深浅,可丢下再多的石子也无济于事,多数时候都听不到落到河底的响声。到了现在,大裂谷深处依然是一个人类无法认知的神秘世界。巨掌托起的村子,看起来有些与众不同。云上村处在巨人左掌虎口的位置,那是一块很大的平地。地的边缘处是笔直的悬崖,一条羊肠小道盘旋在崖壁间。这是云上村与外界交流的唯一通道。雾起的时候,遮盖了悬崖,村庄和土地就像飘在云雾之上,宛若仙境,让人产生许多遐想。

巨人将右手的无名指向左手掌轻轻一扣,成了裂谷深处的“天生桥”。这桥由一块岩石天然连接而成,连通了天堑两岸。我们在赞叹天生桥的神奇、精巧时,听到了这样一个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武定己衣的汉子强壮,禄劝汤郎的女子漂亮;己衣这边山清水秀的物产丰富,汤郎那边却因缺水粮食欠收。由于大裂谷的阻隔,南北两岸虽鸡犬相闻,却只能望着对面的峭壁叹息。后来,人们决定开凿山崖,架桥修坝,世世代代继续下去,不连通两岸誓不罢休。山神被感动了,令一巨石凌空飞驾于南北峡壁的最窄处。在我看来,这山神不是别的,就是乌蒙山,他的无名指一动就是一座桥!此后,当地的青年男女,每逢七夕节,便要在此相会,祈盼爱情不再受到阻隔,生活更好美好。有诗赞曰:“刀削斧劈两相望,上下百里不曾连。独有此处手牵手,原是牵牛织女桥”。千百年来,裂谷两岸的数千名群众就通过这桥来来往往,互相交流。

站在天生桥上,看两岸峭壁纵横交错的石缝,我仿佛看到了巨人掌中细密的纹路。岁月沧桑,多少风雨瞬间即过。这些掌纹暗藏着大地的密码,我辈是无法破译的。站在这里,我们顿觉自己渺小,如同站在如来佛手心里的孙悟空。

向天地致敬,只因天地化育了万物。天有阴阳,运动不息;地有柔刚,厚德载物。这里的风霜雨雪、树木花草、飞禽走兽,总是遵循天道,各得其所。向人类请安,因为人有仁义,明德守信。从新时器时代先民们会使用打磨石器到现在,人们一直呵护着这块土地。大裂谷两边连绵十多公里长的梯田,是人们对巨人手臂皮肤的精心护理和装扮:春天,水满田间,如串串银项链;夏至,如同换上了绿玛瑙;金秋,又变成了金坠子;隆冬却又是白玉佩了。在裂谷中上部也就是巨人两手食指相依处,有一块宽阔平坦的地方。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人们用一次性爆破的方法,将两边部分山体通过爆破回填筑起一座水库。这是人们为巨人修造的血液库。人们还在巨人掌中那悬崖绝壁上开凿了大沟。有了这根血管,巨人的手臂就更有力量了。这双巨手和这块土地有了滋养,一直活出年轻的模样。

己衣大裂谷,请接受我合掌问讯,并以爱语供养。祈愿您永葆乌蒙山的心量!

猜你喜欢

裂谷白龙乌蒙山
《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植物图鉴》完成编印
山的国度
裂谷 地球上最美丽的疤痕
变色龙
裂谷热
千与千寻
南通市白龙庙举行白龙娘娘升座圣会活动
地球的“伤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