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的整合探析
2017-11-14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湖北武汉 430073)
数量众多的大学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不仅关系到高校教学目标的实现,还会对社会稳定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各大高校一定要将思政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整合起来,为大学毕业生合理就业提供思想和智力支持。
1 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的整合现状
1.1 就业指导教育与思政教育脱节
关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各大高等院校都成立了就业指导中心。指导中心工作人员主要工作内容一般包括有:对大学毕业生进行面试求职相关方面的教育指导,对国家、地方及本校就业政策的宣导,组织校园招聘会,管理大学毕业生档案,搜集和发布各种就业信息等等。这些事务性工作已经使指导中心工作人员忙得焦头烂额,在毕业生就业指导教育中的思政教育方面很少关注。
另一方面,思政教育教师和大学各年级辅导员是高等院校开展思政教育活动的主要人员,他们没有经过专业的就业指导教育培训,无法有效把握当前就业形势与政策,虽然对大学生的思想方面状况有深入了解,但仍然难以指导大学生正确面临就业问题。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的脱节,使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不能取得良好效果。
1.2 就业指导中的思政教育局限于就业指导课,不能满足就业指导的全程化要求
各大高等院校主要通过就业指导课来对大学生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是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教育的最主要形式。但很多高校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开设方面力度不够,就业指导课的持续时间比较短,有的高校就业指导课开设期限为一个学期,有的高校甚至只是在大学生毕业前几个月开设少量几节课。就业指导课程内容也由于课时较少,仅仅对大学生进行求职方面技巧的培训,而思政教育方面内容很少涉及。
在对大学毕业生进行就业形势与政策的宣导过程中,就业指导教育教师对学生的求职心理、择业与就业观念等方面教育比较浅显。当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问题和困惑时,就业指导教育教师难以及时有效地帮助学生去解决。
1.3 思政教育与学生需求不能有效对接,导致教育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
很多高等院校进行就业指导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分析就业形势、指导求职方面技巧,在大学毕业生的职业道德、心理素质、择业和就业观念等方面做得非常不到位。
大学毕业生刚刚开始接触社会,在就业过程中很可能会出现盲目就业、任性就业现象,残酷的社会现实也可能导致大学毕业生产生自卑、焦虑、迷茫等不良心理,难以明确自己的就业目标。不少大学生毕业生在面对就业问题时,好高骛远,高估自身价值,挑三拣四,最后错失好多机会。部分毕业生在择业时往往忽略一些工作的发展前景,只注重薪资待遇,吃不了苦。还有一些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面对其他具有工作经验的岗位竞争者,心理上产生自卑感,面试不自信,甚至放弃某些工作机会。
大学毕业生之所以在就业过程中,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源头就在于高校在就业指导教育中思政教育工作难以全面考虑到学生需求,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不能真正与毕业生的就业实际相结合。
2 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整合的意义
2.1 为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创造条件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完善,不断促进社会经济的全球化,并且呈现出多元化和多样化的趋势,加大了社会对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更加关注人才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理想信念的提高。因此,高校要从长远发展出发,在进行思政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过程时,以满足社会需求为主要目的。
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二者相辅相成,思政教育是就业指导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业指导教育能具体体现思政教育。高校大学毕业生正确就业和择业观的形成,关键在于就业指导教育中思政教育工作。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就业指导教育,为其提供及时合理的就业信息,同时结合思政教育工作,能更加明确大学生的就业目标,从而提高高校的就业率。
2.2 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学实效性
作为高等院校日常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思政教育是高校宣传党中央和国家各项政策方针的重要载体。但在很多高等院校中,思政教育教学存在不少问题,很难吸引广大学生的注意力,导致难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在于各大高校开展的思政教育课程在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上不能同高校办学目标、各专业特点有效结合,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政教育活动。
高等院校若想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就必须把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相关内容融入到教学活动中,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帮助学生规划职业生涯,从而提高其就业能力。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要致力于大学生正确就业观念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大学生的就业信心。如此才能使思政教育真正成为提高大学生素质修养的有效途径,从而增强其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2.3 有助于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高校大学生受年龄限制,没有足够的社会阅历,知识水平不高,造成其对思政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认知。很多大学生只注重专业课程的学习,认为学好了专业课内容就能在就业过程中顺风顺水,而思政教育课程只是高校对党中央和国家政策方针宣传的工具,可有可无。
这种片面的认知,使大学生难以领会到思政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二者之间的密切联系。在其真正的就业与择业过程中,不能向社会呈现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会对以后的人生发展形成局限性。所以,思政教育应与就业指导教育相整合,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参与到教育活动中去。
3 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的整合策略
3.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各大高校严重缺乏专业的就业指导教育教师,许多就业指导教师靠自身经验或自主学习所获得的相关知识来进行就业指导教育,很难满足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需求。因此,高等院校从加强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着手。
首先,高校要定期开展相关培训活动,组织专业培训教师对思政教育教师进行就业指导相关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培训,并建立健全严格的资格准入机制,全方位提升思政教育教师的综合素质。
其次,加大对思政教育相关投入,增加思政教师数量,并进行快速培养,使其加入到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教师队伍中,为大学生毕业生提供更加专业和全面的指导。
3.2 完善相关规划
从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反馈来看,实践和工作经验、人际交往能力是造成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因素,而语言表达能力和专业技能处于次要位置。所以,高校应加强大学生实践基地建设,为其社交能力、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的提升提供必要的平台。
其次,对于毕业生面临就业问题而产生的焦虑心理,要利用思政教育来进行安抚,通过思政教育帮助学生分析就业信息,了解就业形势,并结合学生自身状况,设计合理的就业规划。还可以利用思政教育发掘学生兴趣和潜力,并根据自身爱好进行择业,提高其就业积极性。
3.3 为学生提供咨询服务
高校应通过思政教育为大学生提供咨询服务,以使其对本专业的就业情况和发展前途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指导机制,打造一支专业的就业指导服务队伍,拓展就业途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面临就业问题的大学生进行指导服务。
将就业指导教育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工作内容,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和择业观,为其规划职业生涯提供个性化指导,提高其在求职过程中的心理承受能力。加强与社会用人单位的沟通交流,在大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建立信息互通平台,为双方获取相关信息提供方便。
3.4 培养学生就业多元化观念
高校在进行就业指导教育时,不要一味灌输“找工作”观念,应将广义的就业概念体现出来。与此同时,高校思政教育也要及时将就业方式的多元化及就业形势的复杂性告知于大学生。
国家就业政策、市场调节功能及个人创业是当前就业环境的主流趋势。高校应抓住国家大力扶持个人创业的机会,鼓励和帮助具有创业条件和激情的大学生进行创业。就业指导教育教师应利用灵活多样的就业指导方式和内容,使毕业生认识到创业也是就业的一种选择,从而提高就业指导教育的效果。
4 结语
高校思政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的整合,需要充分考虑到诸多因素,一定要抓好教师队伍,抓住就业形势,深入了解学生,为学生提供高质高效的就业指导服务,以提高学校的就业率,推动大学毕业生的职业发展,为国家和社会输出更多的人才。
[1]田美晶.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87-88.
[2]罗旭.如何实现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的整合[J].党史博采:理论,2016,(7):61-62.
[3]江东梅.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相融合的思考[J].中国市场,2016,(21):131-131.
[4]李晶晶.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的整合问题探析[J].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5,(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