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画卷 南滇缩影 英雄史诗
——简评唐天马长篇小说《哀牢深处》
2017-11-14段斌
段 斌
历史画卷 南滇缩影 英雄史诗——简评唐天马长篇小说《哀牢深处》
段 斌
唐天马先生的新著长篇小说《哀牢深处》能够在高手如林、竞争激烈的中国作协主办的文学刊物《中国作家》得到专家和权威认可并连载,证明彩云之南文学界佳作不断,英才辈出,证明唐天马先生的作品确实有其过人之处。
《哀牢深处》是跨越波诡云谲百年风云的色彩斑斓的历史画卷;是云南尤其是滇南近代政治、军事、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的艺术典型缩影,是中华民族、尤其是云南各族人民生生不息,开拓奋进,抗击侵略,取得完胜的荡气回肠的历史史诗!
作品跨越了清代、民国和新中国一百多年历史,重点描述了:滇南平叛、土司暴乱、再次平叛、清廷与土司、滇南经济的发展、云锡的崛起、滇越铁路的开通、推翻清廷、护国讨袁、第二次世界大战、西南联大、滇云军民戳力抗日、滇南解放、新政施行、新中国成立后的历次政治风云等。
主线是国家的兴衰发展,滇南的风云变幻,唐家的荣辱进退。
最出彩的是个旧锡矿的开发,滇越铁路的开通、抗击日寇、保卫滇越铁路大动脉……
是一部难得的史诗般的历史小说,是一部爱国主义的重要教材,是一部状写云南近现代开拓发展的代表性文学著作。
长篇小说,历来被认为在文学创作中占有核心地位,是文学创作中较难驾驭的体裁。写得了短诗,不一定能写长诗;写得了自由体诗,不一定能写格律诗;写得了短篇小说、中篇小说,不一定能写长篇小说。更遑论把长篇小说写精、写好、写到一流水平!
古今中外,尤其是到了现代,长篇小说可以说是一个汪洋大海,但人们真正记住的,能有几部?古代的,有四大名著:《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红楼梦》;现代的,有《家·春·秋》《暴风骤雨》《红旗谱》《红岩》《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欢笑的金沙江》《白鹿原》《解放大西南》,等等。外国的《悲惨世界》《红与黑》《基度山伯爵》《童年》《战争与和平》《静静的顿河》《呼啸山庄》《飘》等。这么海量的长篇小说,为什么人们记住和公认的不多?当然,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对名著的看法,历来不尽相同,但对优秀的经典名著,绝大多数人们的看法,大体是相同的。好的长篇小说,有何特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像是一百个人眼里,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一样,标准各各不一,但在下以为,有三个标准,是绕不过去的,是很紧要的。一是人民性。二是艺术性。三是时代性。
第一是人民性。人民性(党性)其实就是作品代表了谁,肯定和维护了什么?否定和批判了什么?
人民性的核心是政治。政治是什么?说法很多,有的说是(以)政(而)治;有的说是特定时期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人们结成的社会关系;有的说是政府、政党、社会团体和个人在内以及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我认为,政治是人类社会中各种权力主体维护所代表的阶层、集团的根本利益所进行的所有活动,以及由此结成的特定关系。对于政治与一些重要方面的认识,还存在很多误区,有的认识很糊涂,很幼稚。例如说,政治与新闻的关系。我曾接触过某州市新闻单位的一位资深记者,他对我说,新闻和政治没有关系。什么政治,我对它不感兴趣。我对他说,在世界上号称新闻自由的美国,如果你是一位新闻从业人员,你不按照主流意志(即统治者的意愿)采写和编辑新闻,第二天,你的老板就会告诉你,汤姆,你去把薪水结算一下,明天不用来上班了。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任何统治阶层,都要竭尽全力维护自身的利益,这就是政治。在任何国家,任何社会,从事任何工作,都要讲政治——只不过有的国家直接一些,有的国家隐晦一些。政治就像是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在。在这个地球上,要想离开政治,就像是要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一样,非常幼稚,非常可笑!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理论是抽象的直接的,而文艺则是具体的形象的,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为什么人服务,代表什么人的利益?这就是政治。只不过,理论用提纲挈领,直截了当的形式,讲清道理,宣明政治,为政党、社会和人民指明前行方向;文艺则用艺术的、形象的方式,迂回地、婉转地、润物细无声地注入政治,洗涤灵魂。在我们国家,文艺的方向就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就是政治。
一般来说,文学的观点隐藏的越深越好。你的观点,是要用艺术形象来潜移默化地让读者(受众)接受和认同的 。但文学作品的倾向性和方向性是回避不了的。有的所谓作家,搞文学时间长了,技巧圆熟了,辞藻华丽了,但作品为何不受大众欢迎?没有生命力?不能成功?原因很多,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作品或没有灵魂,或是方向偏了,不能代表人民心声。所以好的作品,哪怕在技巧上还有瑕疵,但它代表人民的心声,状写五味杂陈的真实社会,反映曲折向前的历史潮流,引导社会朝着正确方向前行,歌颂真善美,鞭笞假丑恶,因而就有生命力,就受到人民的欢迎。
第二是艺术性。艺术性是文艺作品区别于其他任何文字作品的本质属性。小说不同于政治理论著作。前者是用艺术形象来表现,是具象的,形象的,艺术的;后者用归纳和逻辑来分析,用实践和事实来讲道理,来说服人,是抽象的,逻辑的,理性的。因此文艺作品的艺术性是作品成功的重要基石——它的主旨、结构、层次、语言、修辞、事件、场景、人物、细节等等,都是极其讲究的,比如,《红楼梦》中对时代背景、人物个性、心理和场景的刻画,《哀牢深处》莫山初学打秧的情境,滇越铁路“人字桥”建设的情节,个旧锡矿矿洞中开采和背运矿石的细节等等,这些都要在生活中采撷、提炼,将真实生动的历史特色,鲜活逼真的生活细节放进场景中,各个场景、故事和人物才能真实生动,令人信服,你的艺术作品才能被人们认同,从而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第三是时代性。古人云,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讲的就是文章的时代性。时代性,看似很大很空,但其实讲的是时事政治,时代潮流,人心向背——很难想象,一部不合潮流,不维护人民利益,不为人民鼓与呼的长篇小说,能够受到人民的欢迎,能够成为优秀作品(尽管它的结构、语言、人物、修辞等写作技巧可能都很出色,但更显其巧言令色、失魂叛道的嘴脸,让人徒加厌恶而已)。《哀牢深处》之所以得到众多读者、专家和权威的认可,与它真实、生动、艺术地反映了云南近百年来的发展史和奋斗史,反映了云南近代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这是中国人民近代发展和奋斗史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心所向密不可分!在《哀牢深处》中,人们看到了悲欢离合,生离死别,兴衰成败,但人们更看到了贯穿作品始终的一条红线——中华民族开拓奋进,不畏强暴,抗击侵略,建设美好家园的中国心,民族魂。这是最能引起炎黄子孙心神共鸣,最能扣动人们心中那根柔弱而又敏感的情弦的!
当然,客观地讲,《哀牢深处》也有不足,有一些待斟酌之处。
一些重要场景的交代,如,毕嬷、莫水、艾扎的去世,与莫山的内心反映,书中交代不够。书中对莫山与莫水的感情描写很成功,浓墨重彩,生动感人,但这么情深义重的姐弟恋人,在莫水去世后,莫山的心理反映写得不够,不到位,显得莫山有些不近人情,削弱了莫山的人格,降低他的情感“高度”。滇南民族风情与民族心理的刻划不足,也是一个问题。如果在滇南民族与历朝历代官府的顺从和抗争中,揉进民族多彩风情、神秘神奇风俗和民族强悍性格的描写,加入官府对民族百姓的欺压蹂躏,世代各族群众的反抗暴政等故事情节,在这样的背景下,滇南土司的暴动,就会更加具有历史的真实性。书中一些人物的语言似乎现代了一些。封建官场部下对上司自称“卑职”“鄙职”;百姓见官自称“草民”“小人”;同是上级,国民党称为“长官”,解放军称为“首长”,到了当代,才有称上级为“领导”的说法。这些时代色彩,需要注意。其四,建水号称南滇邹鲁,建有全国第二大孔庙,唐志鹏是饱读诗书,熟知孔孟之道的学监,但这位学监,口中的儒家语言太少,他应该是云南儒家的化身,在动荡不安的艰难年月,他的儒家智慧应该得心应手,出神入化,如这样塑造,其在小说中会更加光彩照人,人物也会更加可亲、可信、可敬。其五,小说只需写到云南解放初期,其后的部分可以删去,唐家子女的成长和成才,可在最后补上几句即可。因为,新中国建国后的多次政治运动,带来的一些负面的因素和复杂问题,很难处理,还是不写为好。
(作者系云南省文联原副主席)
责任编辑:杨 林
简 讯
云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发展了一批新会员
2012年12月8日,云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召开了主席团会,发展了一批新会员。名单如下:
田建华、刘丽、李海英、喻辉、王新、李森、降红燕、闫春鹏、马宁、杨剑波、李浩、刘孙恒、刘薇薇、明军、陈学飞、窦永祥、孔莲莲、郑升、贺廷炜、杨云霞、何增华、赵翰臣、马楠、王倩、吴婉婷、陆疆勇、李豫凤、侯云峰、毕晓峰、温泉沁、赵星垣、陈细义、潘吉光、谢建军、杨帆、赵万波、关珊、赵云艳、朱思隆、杨红红、字春华、陈中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