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扮男装饰演祝英台创作谈

2017-11-14顾津瑞

剧影月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台步梁山伯祝英台

■顾津瑞

女扮男装饰演祝英台创作谈

■顾津瑞

从学校毕业到剧院不久,我便接到了一个任务,为我院两位著名演员配戏《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草桥结拜”一折,我饰演梁山伯的书童“四九”,这也算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女扮男装”吧。“四九”一角,虽然是个小角色,但我非常珍惜这个机会,在排练演出过程中,我在演好自己角色的同时经常观看揣摩主角们的表演,跟着学戏,渐渐的萌生出想要尝试“反串”小生、演一回“祝英台”的强烈愿望。以前在戏校时,我就经常看《孟丽君》和《双珠凤》,被剧里面女扮男装、英俊潇洒的“孟丽君”和“霍定金”深深吸引。那手执羽扇、昂首挺胸、潇洒飘逸、款款而行的小生形象,魂牵梦萦般盘旋在我的脑海里,盼望着有朝一日能在舞台上任性一回。

记得有一次排练结束时我故意磨磨蹭蹭等老师们一一离开。当排练厅只剩我一人时,我情不自禁穿上高底靴。当双脚伸进鞋子的一刹那,心里有着说不出的兴奋,好像现在就由我扮演“祝英台”一样。我又穿上褶子甩了甩水袖,潜意识里想要寻找小生那种风流倜谠的感觉,怎料两只脚怎么也不听使唤,走几步便要摔跤。虽然此前知道穿高底靴演戏是有难度的,但真没想到是“寸步难行”。此刻,方知隔行如隔山,“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所在。好在初生牛犊不怕虎,我没有被“寸步难行”所吓倒,反而刺激了我非要学会穿高底靴走好小生台步的决心,没有什么困难可以阻挡住我去实现“反串”的愿望。

苦练高底靴走出小生步

机会来了,剧院开展青年演员折子戏比赛,我毫不迟疑地报了剧目《草桥结拜》,我要反串祝英台。在做了这个决定以后,我深知要攻克的第一座大山就是小生台步。因为台步是特别考验功底的,没有练好的话台上肯定会露怯,影响整个表演。对此,我下定决心,一个字“练”,二个字“苦练”,我坚信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想要在舞台上行走自如,肯定要花时间,花力气。我私底下向前辈老师们请教如何走好小生台步。小生台步的要领首先肩膀要放松,头顶向上拎,腰不能乱动,台步才能走得稳。其次要气沉丹田,控制好走路时的腿部力量,松紧有度。最后还要配合手部动作,在上下身协调好的同时,找到自信儒雅的感觉。小生步还有一个特有的亮靴底的动作。即是迈步时勾脚面,将靴底亮出来,保持一会后再慢慢把脚放下,往前一步。由于我原来是花旦演员,所以刚开始练的时候特别不习惯。花旦穿的是绣花鞋,薄薄的底与2.5寸厚的高底靴,穿在脚上的感觉是很不同的,着地力度的感应也有差异,用力点也有所不同——花旦在亮相时是“踏步”,而小生是“笃步”;花旦跑圆场要求的是步子小,快而飘。而小生圆场则是要稳中求快,以便展示小生的潇洒。在经过一番苦练和老师们的指导下,我的小生台步渐入佳境。然后我再进一步趁热打铁练圆场,穿上高底靴从慢圆场起步,逐渐加速直到快速,顺利完成了从稳到快再到潇洒的过渡,达到了快慢自如、疾缓从容、变换灵活的水平,再加之形体和动作的辅助,我的台步和圆场渐渐走出了小生的形态和气度。

演出小生形力求人物神

攻克了台步和圆场的难度,对于演好角色有了良好的起步,接下来我将功夫花在了身段的训练上。以前的基本功训练和演戏,我一直都沉浸在花旦含蓄、娇嗲、柔美,或研习其活泼、灵动、轻盈,遵循着“行不动裙”、“笑不漏齿”等表演技巧上。一般情形下,花旦演员在舞台上基本多以温柔的小幅度、轻力度和缓速度来表演。要反串演好祝英台,则要一改花旦的表现方式。小生的身段主要讲究动作干净,要有架势,幅度可以稍稍大一些,不能拖泥带水。但由于习惯问题,我在排练中常常动作架不起来,不由自主的会出现“夹腋”的问题。我心里一直默默地提醒自己,经过好长一段时间才慢慢克服了这一习惯性问题。再有,小生与花旦在水袖的表现上又有所不同。小生的水袖不仅尺寸上要比花旦的水袖短,而且表演上也不同于花旦的温稳和慢慢收放。小生的水袖则是通过稳中见快,干净利落等表现方式来体现其洒脱或狂放。戏开始时,祝英台是女扮男装第一次出门,内心充满着自由、快乐和新奇。在演这段戏时我的动作适当表现得轻盈一点,快一点,以此来表达祝英台轻松的、心情愉悦的感觉。在与梁山伯演对手戏时,为了表现出祝英台不想露出女儿气,我有意将水袖的收放适度夸张来加以掩饰,常常达到弄“拙”成“巧”的效果,小生的味儿反而越浓了。戏谚说:“花旦的手绢、小生的扇子”,意为演员之重要道具和表演手段。《草桥结拜》中我对于扇子的运用既要有花旦的神也有小生的形。比如刚出场时的一段唱,祝英台尚在女儿身的情境里,所以我的扇子基本上还是“旦角须肩鬓”的感觉,会表现出与“书僮”银心一起扑蝶,嬉戏,打闹等表演方式。在扇子的运用上更是恣意,尽情展露着祝英台少女本性的伶俐和灵动。当与梁山伯相遇时,才一改为小生的感觉,手执扇子“扇衣襟”,还着意加大了摇扇的力度和幅度,以表现男儿之翩翩风度。身段、水袖之功,从花旦转化到小生,有了一点形似,有了些许进步,但不是理解了就能完美表演的,更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能出神入化,不过,花了心血流了汗水,确实也有了那么一点点“化茧为蝶”的自信。

跳进又跳出着意形式美

台步、圆场、身段、形体等技巧,经过苦练逐步有了“小生”的模样。但我还是感觉到虽然穿上小生的戏装酷似“男儿”,但就我心理来说仍然是“女儿家”,这与祝英台当时的心态很是相似。所以初排练时,我的表演过于想要抓住女扮男装的感觉,动作的幅度、台步的跨度、转身的速度以及甩水袖、开扇、闭扇、摇扇等都特意加大了幅度和加快了节奏。大家指出我这种刻意模仿“男儿”的动作,不仅削弱了戏曲的形式美,还显得太做作了。的确戏曲演员在专注人物内心的同时还是要注意戏曲独有的程式美的。了解之后我将排练现场录下,一看着实吓一跳,真的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味道——唯恐人家认为我演得不像“小生”。一位老师点拨我,其实戏曲的“反串”角色本身就是在“花旦”与“小生”间跳进跳出的,何况观众也很清楚角色是女扮男装“反串”的,戏曲是虚拟的艺术,“反串”的美感和对观众的吸引力或许就在这似与不似的变换中。心理的结打开后,我再也不拘泥于“行当”的窠臼里,表演也就自如多了,在“小生”程式的规范下追求表演的美感和人物的神采。比如,唱着锡剧簧调“风和日丽花似锦,女扮男装出远门……”出场这一段戏,我完全按照女儿家的感觉来唱和表演,与同样乔装改扮的银心嬉笑逗趣,尽现了窈窕淑女摆脱家庭束缚,得以远游读书的喜悦心情。当遇到了梁山伯时,就开始端着小生的架子装男孩子,这时我的表演把握在“端着点”的神态上,而且在这“女”向“男”转换的瞬间,适当夸张些表演,让自己也引领观众明白,祝英台进入了求学书生的角色了。当梁山伯探问祝英台是否愿意结拜兄弟时,祝英台欣喜、好奇,情不自禁拍手以示愿意和高兴,而表演拍手的动作却漏了怯——女孩的举止,我很快有所感觉便转以“从此读书有良伴,小弟哪有不愿意”而搪塞过去。再行结拜礼下跪时,当梁山伯来握祝英台的手,我略作迟疑来强调突出祝英台的“女儿家”心理,然后迅速以一个明显的转折,大大方方伸出手,故意有力地去与梁山伯相握,来掩饰祝英台小小的尴尬。当戏结尾时,梁山伯再度相握祝英台手时,我表演的祝英台已褪去了羞涩,而且还大大方方主动往梁山伯身边靠。反串小生,我的表演在花旦与小生间跳进跳出,火候把握得恰当,不仅能将角色演好,还能为戏增加些许跳跃的色彩,增强表演的形式美。

从好奇到尝试再到咬定目标苦练巧练,个中的酸甜苦辣涩五味杂陈,但是我没有退却过,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拥抱角色,去追求梦想,获得了艺术上的进步,我为自己的付出而感到有价值。

猜你喜欢

台步梁山伯祝英台
程砚秋说功名
程砚秋说功名
程砚秋说功名
汉字加减等
饰演“梁山伯”人物浅析
从舞蹈本体出发的老题新作
浅谈戏曲表演中花旦角色应具有的基功
音乐剧《蝶》中“祝英台”音乐形象表现分析
不屈的灵魂,失败的抗争
寻找梁山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