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致命请柬》的叙事模式研究
2017-11-14杨文超
杨文超
(贵州商学院,贵州 贵阳 550014)
武圣基导演,张达明、徐亮德、焦婷、胡桑、郝文婷主演的国语惊悚悬疑片《致命请柬》于2011年3月上映。独特的电影叙事方式是本剧的主要亮点之一。其叙事的特征是既兼容了西方电影叙事理论,又借用日本电影叙事题材,还融合了中国观众的民族文化审美情趣。可以说,这是新时期中国电影民族化、国际化的一次成功尝试。
电影《致命请柬》深受日本小说《温泉旅馆》的影响,《温泉旅馆》是一部惊悚悬疑小说,它讲述的是一个名叫小三儿的人离奇死亡之后,五个与案件有关的男女同时被邀到温泉旅馆,并在旅馆里发生了一连串精心预谋的杀人恐怖事件。电影《致命请柬》模仿了这种叙事模式,并对故事情节结构进行了加工改造。经过精心改造后,电影《致命请柬》最成功的地方就是用精巧的情节,引导观众思考。然而,电影给出的结果又打破了观众的期待视野,让观众得到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
一、叙事角度上叙述者<人物
采用此叙事角度,从电影叙事的角度看,叙述者比人物知道得少。这种手法多用于现代叙事,包括小说、电影、电视剧等。其优点是留下许多供观众思索的空间,耐人寻味。正如接受美学家伊瑟尔说过的类似的话,艺术作品的意义的产生,是观众阅读并参与再创造的结果,它是艺术作品与受众相互理解、相互作用的产物。艺术作品是否达到预期的艺术价值,受众至关重要。而艺术作品的受众,在观看过程中,也是结合自己的期待视野,结合自身的知识经验,对所观看的艺术作品进行再创造。
叙事者<人物的叙事方法的哲理基础:世界的存在或许如同一个自在的客体,一个“物自体”,不是每个受众都能完整地认识它。我们能够认识的仅仅是我们自己的意识所能涉及的东西。新小说派攻击结构主义叙事学关于全知全能的叙述角度观点,他们认为:“谁是这个无所不晓、无处不在的讲故事的人?他在同一个时间里身居各处,他在同一个时间里能看见事物的外表和内里,他在同一个时间里能注意观察面部的运动和意识的运动,他一下子就能知道一切事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他是谁呢?除了上帝,不可能是别人。”可见全知全能的叙事角度,容易引起质疑。当然,争论归争论,有争论才有研究的意义。综上所述,叙事者<人物的叙事角度是很有艺术价值的。
剧本中的绝大部分情节,故事叙述人比故事人物知道得更少,在电影叙事学中,与叙述人相对的是叙述接受者。而叙述者小于人物,自然就让“受众”也小于人物,“受众”能感知的也将小于人物感知的,这样做的效果,是能让受众一头钻进各自关注的事情里。因此,多数受众只是片面地从“失真”的个人角度出发去观察人物和事件,只有为数不多的细心受众才能综观电影全景。如剧中陈萌的姐姐一见林夕就说:“我肯定没有见过你。”一语就埋下伏笔,留下一个悬念,这个悬念一直跟随剧情发展延伸着。为了深入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先从事件涉及的人物说起:谢雷(陈萌的前男朋友)喜欢玩游戏,陈萌死前曾经与他发生激烈的冲突。陈萌死前背叛了他的感情,并极度刺激过他,谢雷也曾试图杀害陈萌。显然,陈萌之死,他成为主要犯罪嫌疑人之一。为避免杀人嫌疑,谢雷隐藏了自己的真实想法:曾经想杀死陈萌,并隐藏了第二次去找陈萌的情节。他不是杀害陈萌的凶手,但也不想成为杀人嫌疑而惹麻烦。所以从保护自我角度出发,隐瞒了一些细节,并伺机寻找杀人真凶,凭借自己喜欢玩杀人游戏的经验,处处观察其他四人的言行,辨别真凶,为陈萌报仇雪恨。陈萌生前的好朋友林夕,得知陈萌离奇死亡的消息非常震惊,她细心观察,冷静思考,期望在每个嫌疑人身上找到蛛丝马迹,并找出真凶。但为了自保,林夕也隐瞒了在陈萌死前催促她还钱的情节。李景文与胡静是夫妻,陈萌是李景文的“小三”。陈萌死前与李景文的感情破裂。陈萌身患绝症,非常依赖李景文,而李景文在此时却提出分手。李景文的绝情,使陈萌彻底失去生存下去的勇气。因此,李景文杀人嫌疑非常大。虽然他面对质问,诚实回答所有的问题,但也隐藏了一些不便解释的情节。李景文的妻子胡静本来是去捉奸,没想到事情会变得如此复杂,为了保全自己的家庭,胡静出面帮负心的丈夫作证,同时隐瞒了自己曾经进入陈萌家,并产生过杀掉陈萌的想法的细节。周大民是保险公司调查员,他是为了弄清事情真相而来,在剧中他扮演了“法官”角色,并有着聪明智慧的逻辑推理和睿智的判断能力。他分析每个人的内心世界,挖掘每个人的真实意图和隐瞒的细节,仔细推敲,合理判断,最后找到陈萌死亡的真正原因。而陈萌的姐姐本是为寻找妹妹的离奇死亡原因而来,她精心安排了“名流山庄”之约,并成功参与到聚会来,伺机寻找杀人真凶,随着事情真相慢慢浮出水面,她发现真正的间接真凶就是自己,不是别人。她才是最后促使陈萌跳楼自杀的“真凶”,剧本杀人真相才最后水落石出。叙述者<人物的叙事方式,让情节跌宕起伏,直到最后才揭出谜底,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二、对《罗生门》叙事方式的模仿和叙事基调的反叛
黑泽明的电影《罗生门》讲述了一个法院审理杀人命案的故事。武士被杀,死因成为悬疑。案件涉及大盗多襄丸、武士的妻子真砂、武士的鬼魂等。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大盗多襄丸辩解他本不想杀死武士,是武士的妻子真砂要他俩决斗,他才砍倒武士。真砂说,她晕倒在丈夫怀里,丈夫是被她手里的短刀误刺而死的。武士的鬼魂说,是妻子唆使多襄丸杀他,他感到羞耻而自杀的。三方说法不一,各执一词,案件审理扑朔迷离。同时,整个故事呈现出浓烈的悲剧意识,故事的结局也非常令人窒息,是一个彻底的悲剧。《致命请柬》模仿了《罗生门》的叙事策略,在叙事上采用叙述者<人物的方式,处处设置悬念,故事情节离奇,结果超出观众的推断和预期。并在叙事过程中,出现在场的人物都为自己辩解,企图为自己开脱、置身事外、避免惹麻烦的细节。在审判过程中,在场的每个人都与案件有关,都积极为自我解脱努力,并都在等待时机,发现对方的缺陷,寻找真相。
《致命请柬》在叙事基调上也一反电影《罗生门》的叙事基调。黑泽明以沉闷、阴郁的气氛,完成整个故事的构建。而电影《致命请柬》叙事以沉闷、阴郁的气氛开始,在杀人案件的调查中出现沉闷、阴郁基调,随着案情的发展和起伏,基调也跟着变化,由阳光明媚——沉闷、阴郁——黑暗、孤独——死寂、凝固——沉闷、阴郁——阳光明媚基调出现起伏,故事情节起伏跌宕,扣人心弦,最后是一个阳光明媚的结尾。他杀的猜疑被否定,案件定性为自杀:“绝望”的自杀,确定是为“情”自杀;“绝望”的抛弃,确定是无奈的选择。在电影基调上饱含真情因素,符合中国受众的审美趣味。
而且,在黑泽明的电影里,在场的人物都有问题,都是为了自身利益在尽量为自己开脱,不管自身目的如何,都是自私自利的表现。自私自利是最后的罪魁祸首,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从而深刻揭示了基督教中人人都有罪恶的“原罪”主题和赎罪愿望。在《致命请柬》中,虽然五人被邀请的原因不一致,但是到达的时间、地点是一致的,都与陈萌之死有关这点上,也是一致的。他们在开始的时候都是为了避免涉嫌而为自己开脱,或者隐瞒某些细节。随着情节发展,他们都为陈萌的死而可惜和悲痛,慢慢发展到为陈萌的死亡查找真凶。到最后,大家都努力配合调查,积极取证,共同协作,终于完成了整个案件的取证过程,得出陈萌死因的真相。在案件的调查过程中,因为五个人都与死者陈萌有情感因素,人物逐渐由自私的自我保护到慢慢配合,积极寻找线索,努力推测真相。在审案过程中,大家都表现出相互关怀、相互照顾、相互友爱,相互原谅的情怀,甚至连死者都是因为有感情而死,先前的阴郁、沉闷也一扫而光了。
三、符合本土文化审美特色又隐含异域文化与审美情调
影视是艺术,艺术的审美风格是以文化背景为基础的,《温泉旅馆》既符合中国观众的审美情趣,又具有异域特色,这满足了观众的猎奇心理和参与调查的心理。电影有着浓烈的、悲剧式的原罪意识,有着浓烈的赎罪意识和赎罪导向。基督教教义认为:人类的原罪是亚当、夏娃偷吃伊甸园禁果产生的。由于他们偷吃禁果,亚当、夏娃都受到上帝的严厉惩罚,并连他们的后人都要承担相应的后果。汤姆·华森把原罪理解为三个内容:(1)罪恶与生俱来,所有人一出生就有罪。(2)每个人都有罪恶性,人性是恶的。(3)每个人都要承担罪恶带来的后果。从这个角度看,《致命请柬》中林夕、谢雷、李景文、胡静等人都有着原罪载体的影子。因此,《温泉旅馆》和《致命请柬》的悲剧可以说都是一种“基督教式悲剧”。基督教认为,既然每个人身上都有原罪,那就需要后天的努力修行,通过基督教式的救赎、忏悔等的洗礼,精神才可以得到摆渡,才能达到彼岸,最终脱离苦难。
《致命请柬》立足上述题材和基督教理念,并进行了一系列改编。首先是保存了原罪意识,且对它进行了弱化处理。开始是弱化原题材浓烈的赎罪意识,虽然电影中的名流山庄一开始就是沉闷、阴郁的,可是,这只是为了增加神秘感,而不是电影基调。随着死亡真相越来越明朗,基调也逐渐趋向明朗。电影中虽然每个人都和陈萌的死亡有关,每个人在陈萌的死亡中负有一定的“罪过”,但是,在审理案件过程中,逐渐清晰了的死亡原因里面,有的人基本没有罪过,有的人是无意识产生罪过。陈萌的姐姐最后成为“罪孽”深重者,她的急需50万元钱的无意识行为,让陈萌找到死亡的价值。得了绝症,万念俱灰,她自己想死,想找个死亡的理由,她的死会给姐姐带来50万保险赔款。这样的安排就大大减轻了在场人的有罪意识,观众的心情也自然轻松了许多。其次是相关人员在陈萌死亡原因调查中都表现出真情的爱、人性的关怀。结局也趋向明朗,带着点光明,让受众看到希望。并且在配合调查过程中,在场人的心灵都得到了一场彻底的洗礼,对陈萌死亡的真情坦白,也是他们对自己灵魂的救赎。人性的复苏、真情的流露、人性的关怀都在剧尾得到体现。虽然到场的人物都与陈萌的死有关,但是他们的罪过有的是微不足道的,有的是无关紧要的,有的是过失所致的。这样整个电影的基调和色彩就比《温泉旅馆》和《罗生门》明朗许多、欢快许多,收到了良好的电影效果。
随着电影市场的国际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结合是时代发展的趋势。如何立足本土文化,在本土文化的审美趣味和文化理念的基础上,积极借鉴和吸收外来元素,是现时代电影发展的重要课题,电影《致命请柬》立足本土文化对异域元素的吸取,开拓了影视艺术新的视域,可以说,它是一次比较成功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