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华语电影中的海南元素与文化转向

2017-11-14

电影文学 2017年22期
关键词:椰林黎族华语

刘 琼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海南 三亚 572022)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始,海南作为中国版图最南端的岛屿,其特有的热带海岛风情气候与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就成为华语电影中最具辨识度的文化名片。海南不仅被纳入华语电影史的宏大历史架构中,而且影片中交织的椰林沙滩的地形地貌元素、碧海蓝天的海洋景观元素、黎族和苗族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元素,都展示了这座海岛的历史变迁与文化传承。与之相关的海南文化形象也有了意象变化与文化转向:第一个阶段是从1950年海南岛解放并于1955年成立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之后,这一时期的海南电影被纳入“十七年”革命电影的宏大架构中,展现了海南革命的历史文化元素。第二个阶段是从1988年海南建省并成为独立的经济特区之后,这一时期的海南电影展现了更多的黎族、苗族的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形成了原生态的电影文化转向。第三个阶段是从2010年国务院确立海南作为“国际旅游岛”的发展方向之后,这一时期的海南电影则展示了多元、繁荣的旅游文化元素与全球化文化景观。本文试图通过梳理华语电影中海南元素的历史变迁与文化转向,探索这些影像对外传播海南形象的文化机制,展现在全球化视野下传达出的丰富多样的海南文化形象。

一、第一阶段:“十七年”时期银幕上的海南元素

在华语电影史上,1949—1966年间所拍摄的电影被定义为“十七年”电影。这一时期电影由于受到特殊的时代因素与政治因素的影响,较多地表现了革命与解放的电影主题。“十七年”电影时期,以海南作为故事背景及题材的华语电影主要有四部,即《南岛风云》(1955)、 《椰林曲》(1957)、 《红色娘子军》(1960)和《碧海丹心》(1962)。这几部影片通过对海南岛地区斗争与革命历史的书写,被纳入“十七年电影”解放与斗争的时代主旋律中。这一时期银幕上所展示的海南元素主要集中在独特的海岛地形地貌元素与海岛风光元素上,如碧海白沙、椰林蕉叶等南国风景等。影片将曲折的革命斗争故事与富有海岛地域特征的画面相结合,给当时的观众带来了崭新的审美感受,也表现了身处激烈变革的海南文化转向。

对海南地形地貌与椰林沙滩的元素展示成为这些革命题材影片的共同故事背景。如白沉导演的《南岛风云》主要讲述1943年抗日战争期间,看护长符若华带领18位伤员经历了敌人围剿的艰难局面后与游击队大部队胜利重逢的故事。影片最终获得1956年文化部颁发的优秀影片二等奖。导演王为一执导的《椰林曲》开始的第一个场景也是一大片沙滩、船队与椰林的南国风光,并在字幕中点出故事背景是在抗日战争时期被敌人封锁了琼州海峡而变成“孤岛”的海南。影片围绕琼崖纵队参谋谭真和班长张陵经由海路到雷州半岛去运回电台的故事展开,并交织着张陵妻子林秀梅与父亲失散团聚的家庭故事。最终影片借部队重建与党的联系与秀梅一家团聚的故事,隐喻了海南重归祖国怀抱,迎接家国团圆的革命故事。

在谢晋导演的《红色娘子军》中,故事的发生地是有独特地理寓意的“椰林寨”,黎族女奴吴琼花(祝希娟饰)备受恶霸欺辱,最终经历磨难并在共产党员洪常青(王心刚饰)的教育下成为坚强的革命战士。影片以1930年海南岛上的琼崖支队为原型,在电影音乐、电影场景、人物塑造等各个方面都极具独特的海南岛特色。而王冰导演的《碧海丹心》也在讲述解放军从雷州半岛渡海并最终解放海南全岛的故事时,在影片中展现了独特的海南元素,即影片最后的胜利场景中,解放军将胜利的旗帜插在“天涯”“海角”这两处具有海南标志特色的大岩石上,也隐喻了海南岛被纳入祖国的解放事业中。

在“十七年”的华语电影中,这些电影以海南的革命与解放作为题材,交织着浓郁的海南地方元素和海南民族文化元素。首先是在名称元素上,无论是《南岛风云》的片头“南岛”对地域的隐喻,还是《椰林曲》中的椰林湾、《红色娘子军》中的椰林寨以及《碧海丹心》中浩瀚的南海景象,这些极具热带气候与文化的地点,都隐喻着海南岛这一处独特的地理所在与文化符号。其次是在影片画面元素上,这些影片从片头开始就展示了独特的海岛地理形态,有五指山、槟榔林、椰子林、海浪白沙,到处是南国的美丽风光。再次是在影片中的音乐元素上,影片插曲吸收了山歌、民歌等黎族少数民族的音乐混合而成。如《椰林曲》中的插曲《吃椰子,想阿哥》将具有民族意味的音乐与革命歌词结合在一起。可以说,这些文化元素不仅展示了海南的海岛地形地貌,还展示了生活在这一地区的人们的文化习俗与革命历史,也象征着隔绝的海南岛最终成为祖国革命解放的组成部分,从而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海南元素会合到整个大一统的革命叙事与国家认同中。

二、第二阶段:90年代以来银幕上的海南元素

自海南于1988年建省以来,华语电影开始了对海南黎族、苗族等少数民族文化元素的展示,从而出现了一批如《白沙恨》《青槟榔之味》等展示海南原生态民族风情的影片。所谓原生态文化“是指某一民族或族群在历史上形成的文化的原初状态,或指那些在现代才突然被外界所知的某种文化形态。它包括思想、社会习俗、文化产品、有形成果等”。这些原生态电影建立在原生态海南文化的基础上,通过对黎语、黎歌等海南少数民族文化元素的展现,呈现出一个更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海南文化形象。

如周康渝执导的《白沙恨》(1992)讲述1943年海南黎族、苗族人民由于不堪忍受国民党的残暴统治,在黎族大总管王国兴的带领下掀起白沙起义的故事。影片中美丽的黎寨、苗寨风光及黎苗风俗、黎苗服饰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该片还曾获得全国少数民族电影“腾龙奖”三等奖。韩万峰导演的《青槟榔之味》(2006)则讲述了在海南黎族村寨中一对黎族姐妹的故事。本片作为我国第一部黎族题材电影,用黎语对白,还记录了黎族人民文面的传统生活,非常具有原生态的风格和气息。另一部展示黎族风情的影片是《黎歌》(2006),导演张弛独具构想,在片头就借助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黎族歌王王妚大老人的歌声,将观众带入一个独特的黎族文化空间,并展示了黎族少女王丹梅最终走出黎寨的故事。

可以说,90年代后的华语电影中的海南元素,以“原生态”黎族文化元素为主,传达出海南的少数民族风情。首先是影片中的人物元素,多以海南当地少数民族的黎族为主要对象,表现其独特的民族历史与民族文化元素。其次在电影的拍摄手法和风格表现上也有了更深层次的探索,影片多方位地展现黎族的生活元素与文化元素,如《青槟榔之味》中文面的黎族老人、身着黎族筒裙的黎家少女、轻盈的黎族竹竿舞,《黎歌》中美妙的黎族传统民歌等,不仅展示了黎族特有的服饰、语言、生活方式元素,也展示了新时期海南的原生态文化转向与多重文化内涵。

三、第三阶段:2010年以来银幕上的海南元素

自2010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以来,海南的城市建设、旅游景区建设成为新的关注焦点,这一时期集中出现的一系列影片如《非诚勿扰》系列、《私人订制》等,都在影片中传达出这一新阶段海南所具有的国际化、现代化的新形象与新的文化空间。

2010年,冯小刚导演的贺岁片《非诚勿扰2》的上映,使得人们在银幕上看到了一个象征时尚的、现代化的、休闲度假胜地的海南形象。影片讲述秦奋与笑笑的爱情故事,并将曲折的爱情故事与美丽的海南风光结合在一起,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创下近5亿元的票房佳绩。随着影片的热映,影片中美丽的拍摄外景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影片开始,海南的美丽风光成为一个象征时尚、休闲、华丽的现代城市化符号在影片中惊艳登场。影片片头的场景中,男女主人公穿行在阳光旖旎的林荫大道,最后抵达一处世外桃源般的度假屋,使之成为影片中爱情故事的华丽布景,为影片增添了浪漫色彩。除此之外,影片中充斥着金碧辉煌的酒店会所、泳池沙滩、比基尼女郎,将海南塑造成一处充满华丽时尚符号的爱情圣地与时尚文化所在。

2013年同样由冯小刚执导的电影《私人订制》则赋予影片外景地一个更加虚幻的消费文化形象。影片用三段式的集锦叙事讲述一个公司为各种各样的人物打造个人梦想的故事,电影中人物的活动空间是地理特征不明的虚拟布景,人物的梦想实现过程也是虚幻的。影片中那些充满热带风情的景观布景、海口观澜湖度假区苍翠的热带植物、蓝天白云、泳池沙滩,都成为在豪华的私人会所里上演的人生百态后面一处时尚的布景板。

在这几部以海南为外景地拍摄的影片中,突出了海南的时尚文化元素,更多地呈现了一个充满了各式各样的消费文化符号的乌托邦所在:诸如将海南所拥有的碧海蓝天与内陆的阴霾环境做对比,以自然环境元素突出这里的宜居文化;或是以海南近年来建造的华丽的人工景观作为主要展示的对象,如规模宏大的机场、充满热带风情的酒店与会所、打扮入时的时尚人士等,以时尚文化元素展现了一个身处全球化的消费社会的社会场景,也更接近居里·德波所说的“景观社会”的形态。而这样的想象与真实的海南形象还是有一定差距的。而2017年开篇,与海南有着不解之缘的冯小刚则在海口举行新片《芳华》的开机仪式,影片由严歌苓编剧并以海南为拍摄外景地。届时,银幕上会出现让人意想不到的海南元素,也会呈现更为丰富多彩的海南形象表达。

四、结语:华语电影的海南元素与文化形象

所谓形象,是一个国家、地区或个人通过政治、经济和文化成就所体现出来的,也是借由各种最具特色的文化符号、元素构成的非客观存在,可以通过各种传媒、文艺作品,尤其是电影重塑出来的各种现实的综合体现。电影作为大众传播媒介,对于塑造地区形象及传达地方文化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梳理了华语电影中所呈现的海南元素后,我们可以看到:在第一个阶段“十七年”的华语电影中,富有地理特征的椰林沙滩、南海元素与革命故事交织在一起,塑造了一个富有革命与斗争精神的海南文化形象;在第二阶段建省以来的华语电影中,则是通过展示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塑造了一个具有独特民族特征的海南文化形象;在第三个阶段的华语电影中,富有商业文化特征的影片则展现了时尚文化元素,塑造了一个富有全球化特征的海南文化形象。

可以说,华语电影中所蕴含的这些丰富多彩的海南元素,从影像层面上表现了海南各族人民对自身历史与文化的价值追寻。但我们也要看到,在华语电影中呈现的种种海南形象与真实的海南图景还是有一定差距的,还需要更深地挖掘与拓展海南元素,更好地为世人认识海南、塑造海南文化形象、发挥文化软实力提供借鉴作用。

猜你喜欢

椰林黎族华语
不同密度椰林间作荫蔽对花生光合特性的影响
黎族小伙闯“深海”
曹景行:华语新闻界里一个响当当的名字
《黎族元素建筑再生设计方案》
美丽的椰林
COCONUTCOUNTRYBY HATTY LIU
新加坡华语的语音与流变
56个民族56枝花 黎族
华语大片经典改造的迷失与救赎
心灵幽暗处的悬疑风景——2013年华语惊悚片述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