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系苛苛苏

2017-11-14薛少娟

绿洲 2017年6期
关键词:指导员工作

薛少娟

情系苛苛苏

薛少娟

锁妹坐在我的对面,眼里噙着晶莹的泪花,一字一句地倾诉着,追忆着久远的往事……宽敞明亮的客厅里显得格外静谧……阳台上硕大的玻璃窗把早晨的阳光一览无余地拥进室内,一盆又一盆绿萝长得枝叶葳蕤,煞是让人眼润;透明的鱼缸里几条锦鲤美轮美奂,它们优雅地摇曳着身后宽宽的尾鳍,像打开一把把五彩的扇子,一动一摆,格外惹人喜爱。

我们在这静好美悦的环境里,引入的话题,彼此心情都比较凝重。我想写写父辈那代人,由来已久,动笔有段时间了。可是,有关这位长者,就是锁妹的父亲,前一八一团三营苛苛苏垦区的老营长----薛成生。我一直想写,却久久不敢动笔。因为可敬的老人家已经离开我们有几年了……他的光辉形象一直留在我的脑海里,就像英雄一样高大。他的工作业绩,一直像一支火炬在我眼前燃烧着,跳跃着……在尚还年少的我的眼里,这位长者是那么的了不起,那么的叫人敬佩!直到这次,我专程从上海回来,找到他的子女,他的部下,同事,一次次娓娓细说中,都很动情地回忆起上世纪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往事……

一九九○年的三月三日,在病床上坚挺了多日的老营长终于被病魔袭倒----!噩耗一传开,痛惜不舍的感情紧紧揪住人们的心!三月的苛苛苏,初春的风依旧凛冽刺骨,真是春寒料峭!但是,还是有许多人纷纷赶来参加追悼会,远至阿勒泰、北屯都有人乘车特地赶来。其中年龄最大的有七八十岁的老人,相互搀扶着,啜泣着,哽咽着……来人都诉说着一个共同的心愿:“一定要赶来,一定要赶来,最后送送老营长!”“一定要亲自送送老营长!”老营长的几个儿女都没有想到,十分惊讶地说:“没有专门去通知,竟然来了这么多人参加吊唁。真是太感动了!”在低沉地抽泣中,在默默地流泪中,哀乐久久地徘徊着……看看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送行队伍,老营长的子女们心里增添了不少的安慰。让他们没有想到父亲的去世,影响会这么广,惊动会这么大!虽然父亲留下的家产微乎其微,可是得到无数群众这样的爱戴,这样隆重地追念,又让他们感到父亲的高大,父亲的德高望重!这一切都源于父亲对工作的虔诚、敬业!父亲甘苦一生的光明磊落、正直无私!毕业于浙江大学物理系的外孙袁超说:“没有想到,姥爷的威望这么高!可见他的一生是多么的高风亮节!”是啊!已故的这位老人,用高风亮节来形容他,丝毫不过,因为他活着的时候,时常是汗水摔成八瓣,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为工作尽职守责,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一九六○年,薛成生带着一个共产党员的使命,来到三营十六连担任政治指导员。这时的他工作能力深受组织上认可,连续几年获得五好标兵、先进工作者的光荣称号。可是他没有半点的居功自傲,更没有丝毫升职后的沾沾自喜,而是以一个新兵的姿态向工作开始了挑战!主管连队的政治思想工作,他十分注重读书看报,坚持记录国家大事,分析思考,对上级布置的工作认真揣摩,全力执行。一到十六连,他天天跑连队的角角落落,大小条田,对每一块地亩的情况全面摸透:地里的肥效怎样?产量有多少?适宜种什么农作物?了解详细、问清楚。他说:“领导不下地,就不能准确掌握实际情况;领导不劳动,就会脱离群众,长期下去,就会成为官僚的。”春播时,指导员亲自跟着机车在地里耕作,尤其是对田头、地角检查得格外仔细,看看间距是否合格,有没有漏播、漏种的现象,生怕浪费了宝贵的麦种。即便是在夜间,他也经常到地里检查质量。机车师傅都佩服他认真、懂行,不敢有半点马虎。

麦苗长出来了,开始浇水。从事农业生产的人都知道,浇好头道水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小麦的收成。经过一冬一春的积雪融化,风吹日晒,大田里许多地方高低不平。浇水时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水流走,要兼顾高处必须要浇透,凹处还不能淹。边浇地边跟着修整毛渠(不固定的支渠)。薛指导员拿起铁锨,一头扎进地里。他眼疾手快,紧盯着水势,手脚不停地一边打埂子补修毛渠,一边密切注视着水势走向。大半天的工夫,他独自一个人就浇了七亩半。同时的另一人,干了一天一夜,才浇了不到两亩。连着几天这样超体力,抢速度,累得人都在打晃。一天,下班的途中,指导员脚下一个跟头摔倒了,一刹那的工夫,他竟然酣睡过去。不是当事人所述亲历所见,会有人相信,这是真的吗?这是真的!这就是真的!当年一个基层连队的指导员,就是这样工作的。

春天的克兰河,四五月份期间,白天太阳曝晒,气温迅速上升,最高有零上二十多度,夜晚的温度又急剧骤降。阿尔泰山区大面积冰雪快速融化,洪水从上游一路呼啸而下!每年到这个时间,给整个苛苛苏垦区带来很大的压力!雪融性洪水夹杂着巨大的冰块,树木、朽桩,时有淹死的牛羊随浪涛奔泻而来!如果拦截、泄洪跟不上,大片的农田、住宅被淹毁是瞬间的事!由于十六连的整体环境是处在克兰河的苇子湖边,都是沼泽地,难以见到石块、沙砾,加上那时根本没有水泥。全部的堤坝要用沙袋,土坯(长满青草的湿泥)来加固。劳动强度非常大!刚刚上学的我去过抢险现场,看见河水几乎和堤坝一样齐平,河床里翻滚的水势泛着泡沫急速流淌着,情景十分恐怖!这一幕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因为当天我刚学了一个成语----汹涌澎湃,所以记得清亮亮的。

参加抢险的人都是挥汗如雨,不少男的光着膀子在干。总指挥就是薛指导员,他本人几乎就是连轴转,一日三餐吃在工地,日夜守候在工地。春天的河水冰冷刺骨。河床里还有没完全融化的冰层。每天都是指导员率先脱去衣裤、鞋袜,只穿着背心、短裤,腰里拴着一根绳子,第一个跳进洪水中……榜样的力量是无声的,大伙纷纷下水合作,齐心合力牵制洪魔。阿勒泰地区位于西伯利亚寒潮的风口,这个季节,风沙肆虐,刮得人睁不开眼睛。炊事班挑着担子把饭菜送到工地,早被风吹凉了。吃饭时一张嘴,饭还没有来得及嚼,嘴里就灌进去满口的沙子,碗里也刮进去一层又一层。就在这样艰苦的环境里,没有人发牢骚,没有人泄气,更没有人当逃兵。因为带头人薛指导员和大家一样在吃苦,同样在受累。几次讲述人回忆起这段往事,非常动容地说:“每年一个多月的抢险,他比所有的人都要辛苦几倍,都要累几倍!一进入抗洪阶段,指导员几乎就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白天带头拼命干,夜里打个盹,就提着马灯一遍一遍沿着河堤来回巡视……洪水退下去了。指导员拖着极度疲惫的身体,两条腿虚脱像踩在棉花堆上一样,走路都是踉踉跄跄的……可是一听说哪里有情况,一个激灵,又抖擞起精神奔过去。作为一个政工干部,说实在的,他不去一线劳动,也不会有人说事。可是他只要一到现场就全身心地投入。哪里有重活,他就出现在哪里;哪里有脏活,他就出现在哪里;哪里有险情,又是他第一个冲上前去!

最企盼的收获季节来到了,麦子成熟了!那个时候康拜因还不能收割麦子,只能脱粒麦穗。十六连有五千多亩的小麦,全靠人工收割。薛指导员天天在天还蒙蒙亮时就拎着镰刀进地了,一气割到太阳落。他和全连职工一样披星戴月,抢收夏粮。我记忆中,每年一到这个阶段,早晨起床就看不见父母,他们把早饭留在锅里。等放学后回到家里,还是锁着门,我就和弟弟坐在门槛等了又等,常常是打着瞌睡,月亮升起来,父母才能下班回来。那时候,十六连的职工都是这样一心扑在工作上,家家如此。一九六二年、一九六三年、一九六四年,十六连小麦年年夺高产,年年大丰收。收割后的脱粒,扬场,入库……要做到颗粒归仓,丰收不能减产。而这每年丰收的百万斤麦子,一粒粒都是全连职工从手中收拾干净,晾晒干燥后入仓的。一百多公斤的大麻袋,指导员抢先扛上就走。他率领大伙,经常夜里加班入仓。保证了丰产后的丰收没有一点损失。

秋天给连里打草,以备冬天风雪扑门时,牲畜有饲料喂养。全连利用一早一晚的业余空隙时间,完成打草任务三万多公斤,而指导员独自一人完成六百七十多公斤。

冬天运送肥料。那个时代机械化程度不高,全靠人肩挑、背驮、人拉,把肥料送到地里。指导员号召大家利用上午、下午上班时,顺路带一担肥料送到地里。是他提前完成运送肥料两千四百多公斤,又走在了全连之前。他就是这样以身作则,要职工完成的,他首先完成;要职工做到的,他首先做到,而且做标准,做到最好。

一辆2016年出厂的广汽本田奥德赛,行驶里程为1 600km,搭载K24W5型发动机,开启前雾灯后,前雾灯不亮,同时仪表盘上前雾灯的指示灯也不亮,其他一切正常。

打苇子开始了,连队的食堂,单身职工的宿舍,冬季取暖全靠这个。薛指导员每天除了和大伙一起割苇子以外,上班时腰上挎个水桶,专门留给牛饮水用,生怕辛苦了一天的牛喝不上水。劳累了一天的指导员往往下班后顾不上回家,走进马厩、牛棚、羊圈,细细翻翻草料,看看里面有没有混进野棘、灌木的刺根夹杂在其中……怕牲畜一不小心嚼食后扎着受伤。有人和指导员开玩笑说:“你对这些牛、马、羊比对你孩子还上心。”他说:“孩子不舒服会说,牛马们受了委屈,有嘴不会说啊,全靠人细心爱护才行!再说连里哪一样工作也都离不开它们!”

切糖萝卜工作开始了。指导员发现功效太慢,每人每天只能切三百来斤。他就琢磨改进工具,果然,提高功效七点五倍,半小时的时间可切三百斤。他就是这样细心揣摩,想点子、想办法把工作做好。全团开展大会战,冬天挖大渠。冰冻三尺,铁锨根本挖不动,十字镐刨下去,只是一个小小的白点点。指导员和大伙一起动脑筋,想出用火烧,烤软冻土的办法,提高功效。很快,每天完成土方量从四立方到八立方、十立方。工作时,指导员很善于宣传、鼓动,常常拿着大喇叭高声呼喊,现场即兴动员,号召同志们展开劳动竞赛。那个场面真是热火朝天,红旗飘飘,歌声嘹亮,非常激动人心。

平时指导员很少在家吃饭,他和职工一样在食堂吃饭。这样,便于了解情况。一到打饭时,他和炊事员一起切磋,就现有的条件,怎样改进烹饪技术,提高饭菜质量。有职工病了,他从家里熬茶、做饭送过去。冬天夜长,内地来的支边青年不适应新疆的高寒气候,指导员就夜里挨个去宿舍检查,看看火墙热不热?门窗关得严不严?夜里小青年们睡得踏实不踏实……遇到蹬被子的,把被子给掖好,掉衣服的给拾起来盖上……那年,连里一下从内地来了几户拉家带口的职工,对新疆的气候没有充分的准备,突遇寒流措手不及,加之手里窘困,一下子拉不开栓。指导员马上拿出自己的全部家底二百元(上世纪六十年代,这笔钱含金量很高。)给他们添置冬衣,一下子救了急。正因为有了这样的贴心人,把群众的疾苦挂在心上,有切身体会的职工能不豁出去把全部精力扑在工作上吗?

自从薛成生到十六连工作以来,这个连队年年创业绩,争先进,年年受营、团嘉奖、表彰。在辛苦忙碌中,一九六四年,全连又喜迎丰收年!连续几年的高产,这一年的丰收创历史最高纪录!小麦产量达到一百八十六万斤!在一个仅有两百来职工的小小连队,做出如此的成绩,真是惊动了全团、全师、全兵团!人们啧啧称赞,奔走相告,一时间捷报频传。十六连的职工都明白: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有薛成生这样优秀的排头兵,事事率先垂范,公而忘私,就能创造出奇迹!这一年的国庆节,在祖国成立十五周年的大喜日子里,薛指导员光荣地被选为全兵团的劳模。代表十六连,代表全兵团去北京参加国庆观礼。这是多么难得的殊荣啊!当薛指导员一行三人站在天安门观礼台上,看到毛主席走了过来,兴奋、欣喜之情在胸膛里激荡澎湃……他们热情地鼓掌,一遍遍地高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当工作人员向主席介绍,薛成生等劳模是从新疆兵团来的。主席特地走过来,亲切地向他们表示问候,并一一握手。这一刻,真让他们陶醉在无比的幸福,温暖之中……这一刻,也将永远铭刻在他们几位的心中!

翻开老营长的卷宗,每一页上沉甸甸地留下的都是正能量。从五十年代立功受奖的情况到六十年代年年的五好干部,先进工作者都一一记录翔实。所有评定的意见口碑一致:生活艰苦朴素,和同志们打成一片;和职工同甘共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政策,积极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每次工作都能够做到严于律己,率先垂范……今天,我写到这深深感到自己笔下的单薄,不能完整地写出这位长者的思想境界之高尚;不能全面地叙述出他一腔奉献的热血之忠诚;更不能精确地表达出他任劳任怨的力量为什么取之不尽?

这是一个被泡在苦水里咽着苦汁长大的苦命人。薛成生的父亲和两个兄长都给地主家扛长工,家里一贫如洗。极度的穷困让他从一记事就知道生活的艰难,日子在一天一天的苦捱苦挣中煎熬着。上世纪的三十年代,整个旧中国都是暗无天日,尤其是偏僻落后的西北地区,军阀混战,土匪横行,躲都躲不掉的灾祸连连四起……白天,枪声、炮声不断;夜晚,狼叫狗吠,人心惶惶。这天,巨大的灾难突如其来地降临到薛家,由于两个兄长都在地里干活,大人都不在家。光天化日之下,土匪生生掳走年仅十二岁的薛成生!要这个比锅台高不了多少的孩子去当兵。从天而降的祸端让薛成生连双鞋都没有来得及穿,光着一双脚就被强行拖走!母亲撕心裂肺地哭喊,薛成生拼死地挣扎,枪托子的毒打难以挣脱!从此天涯渺茫,音讯全无……母亲牵挂、担忧、思念,在几十年的祈盼中,直到含恨离世也没有得到这个儿子的丁点消息。一直到解放后,薛成生当选为兵团劳模,去北京参加国庆观礼,被毛主席接见后返回时,请假回到阔别三十年的故乡探亲。这时,父母早已双双离世,他们至死都没有想到,这个当年被抓走的小儿子已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中共党员,一名优秀的党的干部。而薛成生这次的参观,大开眼界,深受教育,尤其是看到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切身感受是新中国给他的温暖,把他从一个受苦受难的穷孩子救出来,引领着走上新生的幸福大道。他的内心里对党,对祖国充满了深深的感激之情。

薛成生的生命里从有记忆起就目睹了旧中国的黑暗,特别是他小小年纪被迫参加旧军队里的每一天,都是度日如年。除了吃不饱,穿不暖,行军打仗,徒步跋涉的艰苦之外,这个还没有枪杆子高的孩子,受的苦远比同龄人要沉重!一回忆起光着脚被土匪抓走,关在一件黑屋子里,是年幼的小弟赶来,拎着一双鞋,隔着门缝递给他……每当想起这个情景,薛成生就忍不住掉泪,离开了父母,远离了亲人,落在土匪的手里吃的猪狗不如,出的是牛马力。小小的年纪和成年士兵一样出操,练拳,体力单薄跟不上,稍有闪失,皮鞭就抽上来了……后来,这支部队被更加凶悍的马步芳部队收编,训练更加苛刻,暴戾。马步芳其人心黑手辣,自己的亲属稍不如意,立刻掏枪诛杀!更何况对来自穷苦农家的子弟呢?每天除了挨冻受饿,欺凌羞辱外,还要提心吊胆,不知哪一天,子弹会落在自己的头上。战战兢兢,苦海无边……不久,马步芳的部队被国军陶峙岳收编。这支队伍进驻兰州后时间不长,一路徒步到新疆。此时,全国的形势已是基本解放。在这种情况下,陶峙岳将军深明大义,为了配合解放军的攻势,决定一九四九年的九月二十五日,率部投诚,全体起义,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这场重大的历史变革中,薛成生亲眼看到了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没费一枪一弹,收复了新疆。使广大老百姓免受涂炭之苦,新疆回到人民的手中。在一片欢呼声中,薛成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事实证明,这是一支威武之师!到了这个队伍里后,薛成生又有了更新的,更暖的认识,解放军的干部从不打骂士兵,见面嘘寒问暖,吃住在一起,官兵平等;教他们学文化,帮助战士写家信,一起上夜校,手把手地教他们学写字。解放军的干部不仅没有一点特殊享受,还和他们一样行军,操练,并且吃苦在前,把方便和利益让给战士,这一切让新入伍的薛成生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他明白了,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仁义之师,才能有力量,才能有感召力,解放全中国。他下定决心一定跟着队伍走到底。打这以后,薛成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热衷参加政治学习,在各项训练,工作中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很快,薛成生的表现得到了党组织的认可,在支部大会上大家一致举手通过,吸收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升为班长的他带领全班战士,跟随部队一起进阿山剿匪。一次,薛成生所在班单独执行任务。不料,意外中和上级失去联系,情况诡异,险象环生,薛成生果断处理,措施得当,及时有效地防止了意外的发生,保证了全班战士的生命安全,并且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这一切,深受上级领导的赞许,得到表彰。

不止一次听人说过,薛指导员上班时,有团里领导来检查,找不到他本人。说是一大早指导员就下地了,领导乘车赶到地里没有见到他。一问职工回答说:“刚才在这里和我们一起打埂子呢,才走。”车又追到另一块地,有人说:“这不,割了一会草,累得满头大汗,刚刚走不大一会。”车都撵不上啊!所以,有人称他是“飞毛腿”,连队就这个题材还编成节目在传唱呢!家人嗔怪他说:“你一天到晚就是工作,工作……家里啥事你都不管,孩子几岁了,你不知道;娃娃上几年级了,你不知道。你就长到地里吧!”

这是一个铁打的人吗?不,我就记得儿时去他们家,找她女儿玩。那是冬天最冷的季节。我看见薛指导员正用一个小瓷碗,类似酒盅样的,自个在手腕上先用酒点着,燃起蓝色火苗的刹那,迅猛地用小瓷碗扣上。我是第一次见这样拔火罐,很稀奇。他女儿告诉我:“爸爸有风湿,一到天气不好,手腕疼得厉害。每天自己拔火罐止止痛。”这样拼命地工作,身体能不有个三长两短吗?一次,薛指导员病重发高烧,一连几天都不退。连日的虚汗把身下的褥子,身上盖的被子都洇透了……就这样,他稍好一点,就坚持到一线,到地里去查看工作情况。

担任营长以后的薛成生,工作的视野又扩大到整个营区五个连队。几万亩良田的每一块具体情况,都在他的心中有一本明细账。哪一块地里有黑碱,哪一块地里有白碱、红碱;哪一块地里是腐殖酸土壤;哪一块地中间有沙包,产量又如何?他心里清清楚楚。薛营长特别牢记于心的是中央有关农业方面的政策条例,对高寒地带改进农业技术,怎样提高粮食产量,牢记于心。对分配来的大学生,他十分尊重,带着几位年轻人跑遍了三营辖区的每块土地。在和这些大学生交流中,薛营长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多年摸索的经验传授给他们。至今,我在走访当年的农业技术员时,早已鬓发斑白的老人,回忆起和老营长共事时,还唏嘘不已地赞叹道:“他真是一位一心扑在工作上的好人,是一个全心全意为党工作的好人,是一个公而忘私,为事业奉献一生的好人。”

一年又一年,老营长渐渐地年纪大了,背也驼了……可是,他认真工作的劲头丝毫没有减弱。有人问他:“文革中你受了那么大的冲击,仍然还保持着这样的工作态度,你不觉得亏得慌吗?”老营长笑笑说:“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我只觉得做人要有良心,是共产党解放了我,给了我工作,让我当了干部。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只要我还能走得动,我就尽力工作一天,就要贡献一天,不能吃馍喝茶混日子。”是啊!老营长在几十年的工作中没有混过一天的日子;他没有休息过一个安生的星期日,没有在家平平静静地度过一个完整的节假日。他一直奔走在苛苛苏垦区三营的林带里,条田里,连队的马厩里,牧羊点……后来,改革开放之初,也有人和薛营长聊起:“你恨不恨文革中整你的那些人?当年他们拿着皮鞭打你的时候,就没有想到你会有官复原职的这一天啊!”薛营长说:“文革中遭受迫害的何止是我一个人。上至国家主席,开国元勋都受折磨,何况我一个小老百姓。虽然有人打我,可是也有人暗中保护我啊!一到开批斗会时,就有复员的专业军人特地站在我身旁,一次又一次地劝阻造反派不要打我。”是的!确有其事,老百姓的心中都有一杆秤。文革时,每逢批斗薛营长时,总有人在暗中保护他,小声劝阻打人者让他们下手轻一点,轻一点。因为他们的良知告诉自己,薛营长是一位党的好干部。文革中,他被关进牛棚,管制森严,不能回家。正值家属分娩生孩子,家里最大的女儿刚刚十岁。又是寒冬腊月,滴水成冰最最冷的时间,一家人吃水十分困难。有上海知青每天挑送两担水到他家。这样的真情老营长怎能忘记啊!正是老营长怀里揣着感恩这把火,让他忘记过去的怨恨,记着患难中的真情。这就是老营长在文革后一恢复职务,立马就抖擞起精神,马不停蹄地扑在工作上的动力啊!

时光不饶人,老营长还是老了,几十年的风霜雨雪早已穿透他日益疲惫的身躯,每一条骨缝里都游走着风湿骨痛的病魔,一年又一年地抗争,煎熬……终于,病魔击倒了这位刚强的老人!对事业不舍的情怀在老营长渐渐失去光泽的双眸里仍在点点闪烁;对亲人的留恋紧攥在布满老茧手中……老营长,您看,如今的三营,整个苛苛苏垦区条田齐整,土地肥沃,树木葱茏,马达相闻,男女老少,怡然自得。在中央一项项可喜的政策调整下,各连队的生产经营越来越完善,在奔小康致富的大道上,许多农家新添置的农机,科学又实用;电脑网络遍及苛苛苏的各个角落;地产的原生态绿色农作物,不用出门就可以卖到国外、内地许多省份。农家小院红砖绿瓦,远看像别墅,近看更美观;每一户都住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煤卫齐全的屋舍;数不清的摩托车、小汽车、大卡车开进连队里……六畜兴旺,鱼粮满仓,环保又富庶的苛苛苏垦区正在生机勃勃地快速发展着……而老营长,您开创的事业有人在继承,您的奉献精神正鼓舞着更多的人……在一八一团部的史馆里,您的光辉事迹已彪炳史册;昭示着每一位走近您的人,敬仰您的人;您放心吧,您的子女、孙辈都是好样的!他们学业上进,工作努力;每一位的个人表现都得到单位同事、领导的认可、称赞。这不,您的孙女又以十分可喜的成绩,考入重庆医科大。您秉承的朴实无华、真诚勤俭的良好家风正在一代代子孙后人的手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老营长,您安息吧……

责任编辑 王晖

猜你喜欢

指导员工作
觉 醒
试论建立以健身需求为导向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体系
不工作,爽飞了?
同江市 严把三关 促“两新”组织党建指导员作用发挥
盼头
选工作
厌烦工作了该如何自救
工作的喜与悲
命运的征兆
老兵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