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现代之再后现代

2017-11-14西元

钟山 2017年1期
关键词:后现代学者文学

西元

我的发言主要围绕“后现代之再后现代”这个题目。可能会比较突然,也不大容易被大家一下子接受。好在发言会以文字的形式发表在《钟山》杂志上,可以今后慢慢交流探讨。

后现代这个词在中国早已不新鲜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几个三十岁出头的青年学者将其引入文学批评领域,与当时中国文学的新形势一拍即合。在他们多年的不懈努力之下,后现代这个词深刻地影响了当代中国文学的发展,同时作为一种文学现象也被写入了多种版本的文学史。今天,后现代这个词似乎已经很古老,并不是它已经过时,而是当代人已经身处于其中而不自觉。当年,几个青年文学批评家最大胆的预言在今天都已变成现实。

对于我个人来说,后现代是一种精神,它像气味、像颜色,或者像幽灵,或许你不能找出一个纯而又纯的后现代文本,这事实上也是不可能的。但后现代精神已经彻底地弥漫于中国当代文学之中,就连现实主义文学也不例外。后现代之于中国,与其说是西方舶来品,其实更像是中国传统精神的复活。以我个人为例,多年前在学校时,下了许多功夫去学习解构理论,读西方现当代哲学。但是,真正从精神上使我震撼的却是读《金刚经》,读《周易》。我不是一个严谨的学者,没法说清楚这之间经过了怎样的过渡,但我的感觉,就像一条奔涌向前的河流,一瞬间就汇入了广阔无边的大海。那一刻,我找到了自己,找到了根植于其上的大地。所以说,后现代的精神与其说是一种启蒙,不如说是一次重新回归。

那么,为什么又要说“后现代之再后现代”呢?对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初的中国来说,后现代是一种预言,而对于当下,后现代精神更多的是一种觉醒。因为种种迹象预示着,属于未来的精神已经发生了决定性的改变,用一种旧的思想绝无理解将来世界的可能。而且,似乎有许多人萌生了走回头路的冲动,无论是从文学本身来讲,或是对世界的理解来讲,还是对中国社会未来走向来讲,无不如此。但是,此时此刻走回头路将使我们失去理解将来世界的绝佳机会。“后现代之再后现代”的句式是戏仿了黑格尔的“否定之否定”,否定一次还不够,还要再否定一次才行,也就是说,后现代一次还不够,还要再后现代一次才能真正通达我们所预见到的精神世界。后现代精神也存在迷失,或者误入歧途的危险,那么,就必须通过再一次的后现代来澄清,来找到新的方向。

我对于那种属于将来世界的精神深信不疑,也认为他们会很快真正实现,没有任何东西能够阻挡。我还认为,在我们以文学方式去寻找他们,描绘他们时,会创造出一种属于将来世界的美。这种美才是文学留给人世间最好的礼物!

猜你喜欢

后现代学者文学
《坠落的人》中“拼贴”的后现代叙事意义
我们需要文学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90后现代病症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程门立雪
大学者
文学
第九届全国美展雕塑展的后现代思考
进入后现代陶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