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陈亮的“养气”思想及其对爱国词创作之影响
——并论龙川爱国词的基本风貌

2017-11-14

中国韵文学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龙川养气陈亮

范 伟

(首都师范大学 文学院,北京 100089)

论陈亮的“养气”思想及其对爱国词创作之影响

——并论龙川爱国词的基本风貌

范 伟

(首都师范大学 文学院,北京 100089)

陈亮屡屡提到“养气”,从他对“浩然之气”的解读可知,陈亮所谓“气”的两大内核是“勇”和“才”,这是他抗战、事功思想的集中体现。陈亮提出“养气”思想是因为南宋朝廷萎靡不振、士人空谈性理的社会背景。“养气”观作为陈亮思想的重要方面,会直接作用于写词的立意;而作者思想的强烈喷发,又形成了龙川词“以文为词”的艺术特色:最终塑造了龙川爱国词“饱有余而文不足”的基本风貌。

勇;才;经济之怀;以文为词;饱有余而文不足

南宋时期的陈亮既是主张抗金的爱国志士,又是崇尚事功的哲学大家,长久以来,学界对陈亮思想的研究已较为深入,但多是对他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教育等思想的分类总结,对于一些陈亮自己提出或他人提出用以评价陈亮的具体概念则关注尚少,比如对于陈亮屡屡提到的“养气”思想,包括“气”的含义、“养气”的提出及影响等,学界明显关注不足。笔者认为,陈亮所谓的“气”有其独特内涵,“养气”的提出有其特定背景,并对他的文学创作特别是爱国词创作影响深远。

一 陈亮“养气”思想考论——从陈、朱之辩说起

陈亮与朱熹的辩论是哲学史上的一段佳话,陈、朱二人往来书信存世者有二十余封,其中多是关于“义利王霸”的辩论。在对孟子所提出的“浩然之气”的解读上,两人就有明显的分歧。孟子在与公孙丑的对话中提出“浩然之气”的说法:

(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对于孟子所谓“浩然之气”,陈亮在淳熙十一年(1184)秋写给朱熹的一封信(邓广铭辑《陈亮集》定标题为《又甲辰秋书》)中说到:

夫人之所以与天地并立而为三者,仁智勇之达德具于一身而无遗也。孟子终日言仁义,而与公孙丑论一段勇如此之详,又自发为浩然之气,盖担当开廓不去,则亦何有于仁义哉!气不足以充其所知,才不足以发其所能,守规矩准绳而不敢有一毫走作,传先民之说而后学有所持循,此子夏所以分出一门而谓之儒也;成人之道宜未尽于此。

从陈亮的语言中可以看出,他将“勇”与“仁”“智”并列,并且称赞孟子“与公孙丑论一段勇如此之详”,接下来说“又自发为浩然之气”,认为孟子所言的浩然之气正是“勇”所生发,有“勇”才能让事情发展下去,仁义才有意义,因而“浩然之气”的直接含义就是要有“勇”。陈亮又批判“才不足以发其所能,守规矩准绳而不敢有一毫走作”的现象,实际上强调了“才能”的重要性。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陈亮认为要具备“浩然之气”就要实践“成人之道”,其内核有两个方面,一是要养“勇”,能有所担当开廓;二是要养“才”,培养可用之才能。

朱熹在回信中辩到:“孟子所谓‘浩然之气’者,盖敛然于规矩准绳不敢走作之中,而其自认以天下之重者,虽贲育莫能夺也。是岂才能血气之所为哉!”朱熹认为孟子的浩然之气正是要恪守规矩准绳,批判陈亮标榜的“才能血气”。虽然不无门户之私见,然亦足以说明陈亮所理解的“气”的确包括“才能”“血气”两部分。如果从陈亮的角度看,朱熹所言之“才能”即是陈亮所言之“才”,而“血气”便是“勇”。

只有明白了陈亮对“浩然之气”的解读,才能理解陈亮所谓“气”的含义以及“养气”思想的提出。

陈亮在孝宗淳熙五年(1178)到淳熙十五年(1188)这十年期间,给孝宗皇帝上了四篇奏议,这些奏议不仅成为文学史上的重要篇目,陈亮经邦治国的思想也毕陈于中。其中,这些奏议就屡屡有关于“气”的论述:

中国,圣贤之所建置,而悉沦于左袵,此英雄豪杰之所当同以为病也。秦桧以和误国二十余年,而天下之气索然而无余矣。

(《戊申再上孝宗皇帝书》)

五十年之余,虽天下之气销铄颓堕,不复知仇耻之当念,正在主上与二三大臣振作其气以泄其愤,使人人如报私仇。

(《上孝宗皇帝第三书》)

陛下何不明大义而慨然与绝也!贬损乘舆,却御正殿,痛自克责,誓必复仇,以励群臣,以振天下之气,以动中原之心,虽未出兵,而人心不敢惰矣。

(《上孝宗皇帝第一书》)

今天下之士熟烂委靡,诚可厌恶,正在主上与二三大臣反其道以教之,作其气以养之,使临事不至乏才,随才皆足有用。

(《上孝宗皇帝第三书》)

通过以上材料可以看出,陈亮之所以提出要养气,直接原因就是因为“天下之气索然而无余”“天下之气销铄颓堕”,其实是说南宋社会上下毫无振奋之气,毫无进取之志。所以他才会提倡“正在主上与二三大臣振作其气以泄其愤,使人人如报私仇”,希望孝宗能够“以振天下之气,以动中原之心”,如果联系陈亮对于“浩然之气”的解释,因为陈亮将“浩然之气”解读为“勇”和“才”,这实际上正是陈亮对“勇”的提倡。

陈亮又说“天下之士熟烂委靡,诚可厌恶”,是指士大夫空谈救国之道、空谈性命道德,而毫无真正的可用之才,正如他在奏议中批判的:“始悟今世之儒士自以为得正心诚意之学者,皆风痹不知痛痒之人也。举一世安于君父之仇,而方低头拱手以谈性命,不知何者谓之性命乎?……又悟今世之才臣,自以为得富国强兵之术者,皆狂惑以肆叫呼之人也。不以暇时讲究立国之本末,而方扬眉伸气以论富强,不知何者谓之富强乎?”(《上孝宗皇帝第一书》)所以谏议皇帝“正在主上与二三大臣反其道以教之,作其气以养之,使临事不至乏才,随才皆足有用。”对“才”的强调,也是陈亮所理解的“浩然之气”的组成部分。

可见,陈亮提倡“养气”,正是由于南宋社会的现实:朝廷上下不思振作,毫无勇敢刚大之气,士大夫空谈性理、空谈治国之道,毫无可用之才。这也是他对“浩然之气”作如是解读的根本原因。正如孟子在谈到“浩然之气”时说:“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简言之,陈亮所希望养的“气”正是一种充斥于整个南宋社会的风气,其两大内核是“勇”与“才”。而“养气”就是既要培养不畏强敌、勇于争胜的豪情,又要培养士人、士兵的可用之才。由此也可以看出,陈亮提出“养气”思想,正是他对南宋投降派,以及理学家之强调性命道德者的挑战,这是他抗战、事功思想的集中体现,理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二 “养气”思想的文学再现——并释“经济之怀”

陈亮是南宋辛派词人的主要代表,学术界对于陈亮爱国词已经多有研究,但大多流于对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平面分析,较少能与陈亮的思想观点相结合。笔者认为,“养气”思想作为陈亮抗战、事功思想的集中体现,已经融入到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陈亮不惟在奏议中陈述“养气”,爱国词中也有对“养气”思想的文学性论述。

例如,淳熙十五年(1188),陈亮到京口,登上多景楼,写下了《念奴娇》一词: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江山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

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说:“物色之动,心亦摇焉。”陈亮的“养气”思想时时贯注胸中,所以常常会触景生情。上文说到,“养气”的含义就是希望朝廷上下要有勇、有才,既要培养刚大无畏的气魄,又要培养可用之才。正因为如此,南宋朝廷上下无勇无才的现状才会让陈亮深为不满,以至于时常在词中抒发。所以词人在上阕批判朝廷不知利用京口“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的地理优势,不作北向争雄的努力,只安于保全小朝廷,所谓“只成门户私计”。上阕批判朝廷不思振作,毫无进取之勇气,而下阕言到:“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江山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姜书阁先生说:“此词云‘王、谢诸人’,不过泛指当时士大夫之在高位者耳。”南宋士大夫动辄以王导、谢安自居,“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作爱国忧时状,其实他们只会安坐议论、空谈治国之道以及道德性命之理,只落得“凭却江山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的局面,这一句话实则表现了陈亮对于士大夫毫无真才实学之忧虑。而收尾一句“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是说希望朝廷培养刚大无畏的“勇”,不用惧怕金国有多么强大,时刻做好北伐复国的准备。

可见,整首词表现的正是对“气”的内核“勇”与“才”的论述:有对于朝廷“无勇”之失望、有对于士大夫“无才”之忧虑,进而有勇敢无畏、北伐复国的期待,说明正是“养气”思想促成了词人的如是立意。

“养气”思想会让陈亮更为敏锐地发现问题,他对南宋朝廷“无勇无才”现状的失望屡屡见诸词作。《念奴娇·至金陵》:“江南春色,算来是、多少胜游清赏!妖冶廉纤,只做得,飞鸟向人偎傍。地辟天开,精神朗慧,到底还京样。人家小语,一声声近清唱。”金陵本是六朝古都,也非常适合作南宋的国都,所谓“地辟天开,精神朗慧,到底还京样。”但是现在的人们只顾欣赏江南春色、繁华美景,沉湎于眼前的欢乐,没人还记着未复的故国,进取之志、浩然之气荡然无存。本是极为平常的繁华街市景象,词人却能由此折射出南宋朝廷的不思进取、南宋社会的得过且过,说到底,这正是词人对于南宋社会之“气”的不满。《贺新郎·酬辛幼安,再用韵见寄》:“壮气尽消人脆好,冠盖阴山观雪。”说到宋朝使臣出使到金国,既壮气消尽,复毫无可用之才,不能为国立功,只能陪着金国国主“阴山观雪”。《贺新郎·怀辛幼安,用前韵》:“天下适安耕且老,看买犁卖剑平家铁。壮士泪,肺肝裂。”“耕且老”不是对于农人的批判、而“买犁卖剑”讽刺的正是南宋苟且偷安、得过且过,毫无勇敢刚大之气与可用之才的当权者。以上诸首词皆可看出陈亮对南宋社会之“气”的不满。

陈亮屡提“养气”,就是希望朝廷士人能有勇敢之气与可用之才,这种期许强烈地体现在自己友朋交往的词作中,比如他的《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

不见南师久,漫说北群空。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且复穹庐拜,会向藁街逢。 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

首句“不见南师久,漫说北群空”是说不要因为南宋多年没有北伐,就认为南宋的军队毫无可用之才,这一点实质上是对南宋军队培养之期待,希望他们能够练就可用之才。“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意在说宋朝使节应该充满勇敢之气,要有“万夫雄”,更希望“堂堂汉使”章德茂能够施展真才实学,不要得过且过,将出使视为例行公事,如河水向东流一样自然。下阕“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意思是说偌大的南宋,应该有充满“浩然之气”、不愿向金称臣的人。而词中“千古英灵”其实就是陈亮心中具备“浩然之气”的人,是他所谓的“成人”,就是指那些有勇有才的过往豪杰。而云“安在”,正是痛心于当下没有这样一批才勇兼备之人为国效力。通过分析可见,陈亮的“养气”思想完全再现于这首词中,表达了对于朋友的期望,希望他做一个有勇又有才的汉使,为国家做出贡献。同时在此基础上升华主题,希望南宋朝廷能有一批如“千古英灵”般兼备才勇的“耻臣戎”去完成收复故国之大业,这正是“养气”的题中之义。

陈亮在另一位朋友丘崈出使金国时,表达了同样的期待。词人写到:

小屈穹庐,但二满三平,共劳均佚。人中龙虎,本为明时而出。只合是端坐王朝,看指挥整办,扫荡飘忽。也持汉节,聊过旧家宫室。 西风又还带暑,把征衫著上,有时披拂。休将看花泪眼,闻弦酸骨。对遗民有如皎日,行万里依然故物。入奏几策,天下里、终定于一。

(《三部乐·七月送丘宗卿使虏》)

上阕首句,姜书阁先生解释说:“即此番出使,只是贺虏囚生辰,非关大局,故云:但要敷衍应付,完成使命,平稳过去而已。”这恐怕只是字面意思,表面上看似是说丘崈这样能够“指挥整办,扫荡飘忽”的“人中龙虎”完成出使的任务是轻而易举的,揣摩语境,其真正含义当是陈亮鼓励丘崈能在出使任务之外完成一些“额外任务”,做一些于国于民有益的事。所以下阙鼓励友人过旧家宫室时不要徒然伤悲,不要看花溅泪、闻弦酸骨,不要像“王谢诸人”那样“也学英雄涕”,而是要施展实实在在的才能,希望他能成为中原遗民眼中的“皎日”,使遗民不至绝望,然后归来时将自己出使所得“入奏几策”,为天下“终定于一”做出贡献。希望出使的朋友有真正的才能贡献,而不作徒劳伤感,对“可用之才”的重视正是陈亮所谓“气”的内核。

陈亮的朋友叶适在《书龙川集后》中说到:“又有长短句四卷,每一章就,辄自叹曰:‘平生经济之怀,略已陈矣!’”这里的“经济之怀”毫无疑问是陈亮在词中表达的思想,但具体含义并未交代。刘锋焘先生在《论陈亮词》一文中说到:“通览龙川现存的全部词作,他所‘陈’的‘经济之怀’、‘经纶之意’,正是这种渴望击败北方女真、收复失地、重整河山的爱国情怀。”在故国未复的现实下,作为爱国词人的陈亮,自然将恢复之志作为词作的主要内容,但将“经济之怀”单单释为爱国情怀则不够具体明确。金国正先生在论述“经济之怀”时说到:“所谓‘经济之怀’,是指陈亮经时济世的理想抱负。”又说到:“观陈亮词中的‘经济之怀’,主要是渴望收复失地恢复中原、重整河山的爱国情怀,其中包括他的具体主张和见解,可与政论文章并观。”金先生认为“经济之怀”是“经时济世的理想抱负”,并且包括陈亮的具体主张和见解,这种说法则更为深刻、具体,但是金先生在《略论“经济之怀”与“陶写之具”》一文的论述中仅举几处龙川词和奏议对应的地方,并未进一步概括“经济之怀”到底是何种主张和见解。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陈亮在抒发感情、友朋送别酬唱等词作中集中表达的思想有两点:一是对南宋社会“无勇无才”的愤恨,一是对“养勇养才”的期待。综合这两点可知,陈亮实则在爱国词里文学性地再现了“养气”思想,这正是陈亮所谓“经济之怀”的具体内容。故笔者认为,“经济之怀”即“养气”思想,具体说来,就是要培养“成人”,即具备无畏之勇与可用之才的人。用“爱国情怀”或“理想抱负”不足以明确解释“经济之怀”。

三 “饱有余而文不足”——龙川爱国词基本风貌

至于陈亮爱国词的艺术特色方面,历代多有评价,如冯煦在《蒿庵词话》里说到:“龙川痛心北虏,亦屡见于辞,如《水调歌头》云:‘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今应有,一个半个耻和戎’;《念奴娇》云:‘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贺新郎》云:‘举目江河休感涕,念有君如此何愁虏’;又:‘涕出女吴成倒转,问鲁为齐弱何年月’,忠愤之气,随笔涌出,并足唤醒当时聋聩,正不必论词之工拙也。”类似的评价还有张祥龄在《词论》中说到的:“龙川《水调歌头》云:‘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今应有一个半个耻和戎。’《念奴娇》云:‘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世谓此等为洗金钗钿盒之尘,不知洗之者在气骨,非在选字。”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评价:“同甫《水调歌头》云:‘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精警奇肆,几于握拳透爪。可作中兴露布读,就词论则非高调。”以上诸家的评论足以形容陈亮爱国词的艺术特色。

综合以上诸家的评论,冯煦说到“忠愤之气,随笔涌出”,一个“涌”字实道出了陈亮爱国词的创作方式,是说陈亮的爱国词作只着意于内心情感的抒发,或说只在意于思想观点的论述,往往喷薄而出,不在意于文辞字句的琢磨,不在意于华美辞藻,是为“洗之者在气骨,非在选字”,因而打破了词体“要眇宜修”的常规,形成了“以文为词”“以论为词”的独特词风,也即陈廷焯所谓“可作中兴露布读,就词论,则非高调。”而陈亮词之所以“涌出”,恰是由于“忠愤之气”的推动,其“忠愤”自然是由于南宋社会“浩然之气”的消失无存。所以说,龙川爱国词艺术上“以文为词”特点的形成正是出于“养气”思想的推动,是出于陈述“经济之怀”的需要。学界对于陈亮爱国词风的研究已相当深入,本文仅从产生层面上,点明其深受创作主体“养气”思想之影响。

吴相洲先生在谈到唐五代诗歌史写作感想时说:“历史写作是通过一系列概念描述过往事实,描述是否清晰,是否新鲜,关键看能否找到合适的概念。”并提到了一些前人发明概念来形容唐诗的例子,比如苏轼用“诗中有画”来描述王维诗歌特点。用概念来描述文学的基本特点,同样适用于宋词。至于陈亮爱国词的特点,亦多有概念描述之,比如用“经济之怀”“经纶之意”来描述词的思想内容,用“以文为词”“中兴露布”来形容艺术特色等,但是以上概念似都不能概括龙川爱国词内容和艺术两方面。

综观陈亮的爱国词,他在词中陈述“经济之怀”,寄予了他对复国之道的看法,内容可谓充实丰厚,而创作方式往往是喷薄直发式的,并不追求好语言,所以力量有余而文采不足。综合这两方面的特点,笔者认为,陈亮爱国词的基本风貌可以用“饱有余而文不足”这一概念来形容。这个短语出现在陈亮给朱熹的一封信中:

研穷义理之精微,辩析古今之同异,原心于秒忽,较礼于分寸,以积累为功,以涵养为正,睟面盎背,则亮于诸儒诚有愧焉;至于堂堂之阵,正正之旗,风雨云雷交发而并至,龙蛇虎豹变见而出没,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如世俗所谓粗块大脔,饱有余而文不足者,自谓差有一日之长。(《又甲辰秋书》)

这一段话是陈亮在与朱熹等理学家的比较中,对自己思想观点的概括,虽不特为文学而发,但显然他的文学思想也包括在内。陈亮所言“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说的是超脱常规,不同流俗,追求立意之高远,阐发“经济之怀”。而“风雨云雷交发而并至,龙蛇虎豹变见而出没”形容的是一种变化无常而又雄豪凌厉的境界,可以看作是对酣畅淋漓的艺术风貌的形象描绘,正如宋新桂先生在《论陈亮抗战爱国词》一文中所说的:“在和朱熹的论战中,陈亮慷慨自负‘粗块大脔’的政论,是‘堂堂之阵……万古之心胸’。这种汪洋恣肆的气魄与威力,也是其抗战爱国词所具有的艺术特点。”然后以“饱有余而文不足”作结,毫无疑问,陈亮所推崇的正是那种真正有内容、立意高远、有裨世用的文学,所谓“饱”即是;另外只求观点畅快淋漓的抒发,意思恰如其分地表达,而在文辞字句方面并不注目太多,即所谓的“文不足”,这一短语恰切地概括了陈亮的文学观,用来概括陈亮爱国词的基本风貌,亦恰如其分。在笔者看来,这可以用作描述陈亮爱国词的基本概念。

综上所述,“养气”说集中体现了陈亮主张抗战、崇尚事功的思想。它的提出有其社会基础,正是由于南宋中后期,宋金双方罢兵已久,南宋朝廷安于向金称臣,偏居东南一角而不思北向争衡,社会上既无豪勇之气、又乏可用之才,在此背景下,陈亮才会提出养气。而“气”的内含则体现在他对孟子“浩然之气”的解释上,其“气”有两大内核,一是“勇”,即刚大无畏的勇气,二是“才”,即可用之才能,具备这两点才能成为“成人”。对社会之“气”的不满、对养“浩然之气”的期冀直接影响到陈亮的词作,陈亮在爱国词中陈述“经济之怀”,表达对朝廷无所作为的不满,表达对于“勇”与“才”的期待,完全是对“养气”思想的文学再现;艺术风貌上,陈亮直陈己见,不在意于文辞字句的琢磨,形成了“以文为词”的特色:最终塑造了立意精警、思想深刻,以文为词,畅快淋漓而文采稍逊的主体词风,是谓“饱有余而文不足”。这便是“养气”思想对陈亮爱国词风之形成起到的作用。

陈亮屡提“气”“养气”,这绝对不只是个人语言习惯,其中必有深刻、丰富之内涵,惜学界向来未予重视。本文将陈亮对“气”的论述、结合他对“浩然之气”的理解,对“养气”说的丰富内涵做出考证。并且发现,“养气”思想对龙川爱国词从思想内容到艺术特色都具有深刻的影响,这也为解读龙川爱国词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1] 李学勤.孟子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 邓广铭.陈亮集:增订本[M]//邓广铭.邓广铭全集.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

[3] 姜书阁.陈亮龙川词笺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4] 刘锋焘.论陈亮词[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

[5] 金国正.略论“经济之怀”与“陶写之具” [J].文艺理论研究,2010(5).

[6] 张璋,等.历代词话续编[M]. 郑州:大象出版社,2005.

[7] 张璋,等.历代词话[M]. 郑州:大象出版社,2002.

[8] 陈廷焯,杜维沫.白雨斋词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9] 吴相洲.唐五代卷写作感想[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10] 宋新桂.论陈亮抗战爱国词[J].江苏社会科学,2000(4).

责任编辑 赵成林

2016-08-01

范伟(1987— ),男,山东临沂人,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唐宋文学。

I207.23

A

1006-2491(2017)02-0076-05

猜你喜欢

龙川养气陈亮
书法作品
主动自锁托槽在一例上中线偏斜病例中的应用
陈亮:惹祸不由己
高原美景
龙川掠影
健康上手指南!不要做弱鸡小公举!初秋补血养气So Easy!
隶属于原中央苏区的龙川
大家都为这个客家古邑添姿彩